1 方法來源
GB 4789.29-xxxx《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檢驗》。
2 適用範圍
本程序規定了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的檢驗方法。
3 設備和材料
3.1 實驗室常規滅菌設備。
3.2 冰箱:2℃~8℃、-20℃~-30℃。
3.3 恒溫培養箱:26℃±1℃、36℃±1℃。
3.4 恒溫水浴鍋:46℃±1℃。
3.5 顯微鏡:10倍~100倍。
3.6 均質器。
3.7 離心機:3000r/min。
3.8 電子天平:感量0.1g。
3.9 比濁計。
3.10 錐形瓶:容量100 mL、500 mL。
3.11 無菌培養皿:直徑90mm、直徑150mm。
3.12 無菌透明玻璃紙、濾紙。
3.13 無菌灌胃器:1mL。
3.14 微生物生化鑒定係統。
3.15 小鼠:18g~20g,每一批次試驗應使用同一品係的KM或ICR小鼠。
4 培養基和試劑
4.1 GVC增菌液:見A.1。
4.2 改良馬鈴薯葡萄糖瓊脂(mPDA):見A.2。
4.3 PCFA培養基:見A.3。
4.4 馬鈴薯葡萄糖瓊脂(PDA):見A.2.1。
4.5 馬鈴薯葡萄糖半固體瓊脂:見A.4。
4.6 卵黃瓊脂:見A.5。
4.7 革蘭氏染色液:見A.6。
4.8 氧化酶試劑:見A.7。
4.9 Hugh-Leifson培養基(O/F試驗用):見A.8。
4.10 蛋白腖水(靛基質試驗用):見A.9。
4.11 緩衝葡萄糖蛋白腖水(MR和VP試驗用):見A.10。
4.12 西蒙氏檸檬酸鹽培養基:見A.13。
4.13 苯丙氨酸培養基:見A.14。
4.14 糖發酵管:見A.15。
4.15 半固體瓊脂:見A.16。
4.16 抗O多價血清、型特異性因子血清(O-Ⅲ、O-Ⅳ、O-Ⅴ、O-Ⅵ、O-Ⅶ型、O-Ⅷ型)。
4.17 生化鑒定試劑盒。
5 檢驗程序
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檢驗程序見圖1。
6 操作步驟
6.1 樣品處理
無菌操作稱取25g(mL)樣品,置入盛有225mLGVC增菌液的無菌均質袋中(鮮銀耳樣品取1g,用剪刀剪碎,加入盛有20mLGVC增菌液的無菌均質袋中),用拍擊式均質器拍打1min~2min;或置入盛有225mLGVC增菌液的無菌均質杯中,以8000r/min~10000r/min均質1min~2min;若樣品為液態,振蕩混勻。
6.2 增菌
將上述樣品增菌液置36℃±1℃培養20h~24h。
6.3 分離
用直徑3mm的接種環取增菌液一環,分別劃線接種於mPDA平板和PCFA平板,36℃±1℃培養24 h~48 h。觀察各個平板上生長的菌落,各個平板上菌落特征見表1。
表1 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在不同分離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培養基 |
菌落特征 |
mPDA 平板 |
培養24 h後,菌落1 mm~2 mm,紫色,光滑、濕潤、邊緣整齊。培 養48 h後,部分菌落中心可有凸起呈草帽狀。 |
PCFA 平板 |
培養24h後,菌落0.5mm~1mm,灰白色,光滑、濕潤、邊緣整齊。 |
卵黃瓊脂平板 |
培養24 h後,菌落2 mm~3mm,表麵光滑、濕潤,培養48 h後,菌 落周圍形成乳白色混濁環,斜射光下可見菌落及周圍培養基表麵呈虹彩現象。 |
6.4 初篩試驗
自選擇性瓊脂平板上分別挑取5個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低於5個全選),分區劃線接種於卵黃瓊脂平板,36℃±1℃培養。挑取培養18~24 h的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及氧化酶試驗。對於革蘭氏染色陰性、氧化酶試驗陰性的菌繼續培養至48 h±2 h,對於卵磷脂酶陽性,帶有虹彩環的單個菌落,接種PDA平板,36℃
±1℃培養24 h±2 h。
6.5 生化試驗
從純培養的PDA平板上挑取菌苔進行生化鑒定。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生化特征見表2。可選擇生化鑒定試劑盒或微生物生化鑒定係統。
表2 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生化特征
生化試驗 |
特 征 |
O/F 試驗(氧化型) |
+ |
氧化: |
|
葡萄糖 |
+ |
果糖 |
+ |
木糖 |
+ |
半乳糖 |
+ |
蔗糖 |
- |
阿拉伯糖 |
+ |
甘露醇 |
+ |
側金盞花醇 |
+ |
肌醇 |
+ |
衛茅醇 |
+ |
動力 |
+ |
卵磷脂酶 |
+ |
氧化酶 |
- |
尿素 |
+ |
明膠液化 |
+ |
硝酸鹽還原 |
+ |
檸檬酸鹽利用 |
+ |
精氨酸 |
+ |
石蕊牛乳 |
+ |
靛基質 |
- |
V-P |
- |
MR |
- |
苯丙氨酸脫氨酶 |
- |
H2S 產生 |
- |
注:+表示陽性;-表示陰性。 |
6.6 血清學分型鑒定(可選擇項)
6.6.1 菌體抗原的製備
將PDA平板36℃±1℃培養24 h±2 h 的培養物用無菌生理鹽水洗下,沸水浴(100 ℃)2h,3000r/min10min離心棄上清液,再用無菌生理鹽水稀釋至5×108~109 CFU/mL菌懸液,作為凝集試驗用抗原。
6.6.2 菌體抗原的鑒定
用多價血清做玻片凝集試驗,同時用生理鹽水做對照。與多價血清凝集者, 依次用O-Ⅲ、O-Ⅳ、O-Ⅴ、O-Ⅵ、O-Ⅶ、O-Ⅷ因子血清做試管凝集試驗。根據試驗結果,判定菌體抗原型。在生理鹽水中自凝者不能分型。生化特征符合,但不能與以上血清凝集者,需保留菌株做進一步鑒定。
6.7 毒性試驗
6.7.1 產毒培養
將初步鑒定為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的菌株接種PDA平板,36℃±1℃, 培養24 h±2 h,用滅菌接種環刮取適量菌苔,加到3mL無菌生理鹽水的試管中, 配成1麥氏濃度(McFarland,MCF)的菌懸液(約為108CFU/mL),用無菌吸管吸取0.5mL,滴在鋪好無菌玻璃紙的直徑150 mm馬鈴薯葡萄糖半固體平板上,用無菌L棒塗布均勻,26℃±1℃培養5 d。取下帶菌的玻璃紙,將半固體平板置於100℃流動蒸汽滅菌30 min。室溫冷卻後,置-20℃~-30℃冰箱過夜。將冰凍好的半固體平板置室溫融化,用無菌吸管吸出凍融液,經濾紙過濾至無菌試管或錐形瓶中(此為毒素粗提液),4℃避光保存。
同時,將未接種菌苔、鋪好無菌玻璃紙的直徑150 mm馬鈴薯葡萄糖半固體平板作為陰性對照,按照同樣的試驗方法製備陰性對照粗提液,4℃避光保存。
6.7.2 毒力測定
取毒素粗提液或經100℃水浴蒸發後的5~10倍濃縮液,灌胃小鼠3隻,每隻 0.5 mL,觀察至7 d。若菌株產生米酵菌酸,小鼠在灌胃後20 min~24 h內發病。主要症狀為豎毛、萎糜不振、躁動,繼而行步蹣跚、肢體麻痹、癱軟、抽搐,呈角弓反張狀,呼吸急促、死亡。
取陰性對照粗提液或經100℃水浴蒸發後的5~10倍濃縮液,灌胃小鼠3隻, 每隻0.5 mL,觀察至7 d。小鼠應健康存活。
6.7.3 米酵菌酸測定
毒力測定實驗陽性時,分別取毒素粗提液,陰性對照粗提液,按照GB 5009.189執行。
7 結果報告
生化試驗符合且毒性試驗陽性,報告檢出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生化試驗和毒性試驗有一項不符合,報告未檢出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
上一篇:梭狀芽孢杆菌檢驗標準操作程序
下一篇:彎曲菌檢驗標準操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