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機體的血液、淋巴液中,含有多種能抑製或殺死病原微生物的物質,主要有補體係統、溶菌酶和幹擾素。
1、補體係統
補體不是一個單一物質,而是存在於正常人和動物血清中的具有酶活性的一組球蛋白組成的酶反應係統。它占血清球蛋白總量的10% 。
(1)補體的性質
存在於人和動物血清中的球蛋白,在抗原抗體反應中,具有補充抗體作用的能力,故稱為補體。補體的作用沒有特異性。它可以對任何抗原抗體複合物發生作用,但不能單獨作用於抗原或抗體。
補體有11個血清成分,常以符號“C”表示。按其發現先後,分別命名為C1,C2,C3,
C4,C5,C6,C7,C8和C9。其中 C1又分3個亞單位,即C1q、C1r和CIs。
補體是一組酶原,以不活動的形式存在於血清中,隻有被激活後才變成一係列的酶。在溶菌作用中,它們先後有次序地與抗原抗體複合物發生作用,最後促使細菌發生溶解。
補體在血清中的含量,C8,C9含量最少,C3含量最多。個體之間的補體含量有所差異,但一般不因免疫而增加。
補體的性質很不穩定,對熱敏感,56攝氏度,30min即被滅活。0—10攝氏度,也隻能保存3—4天。冷凍幹燥後能較長期保存。許多理化因素,如紫外線照射、機械振蕩、乙醇、鹽酸、膽汁等均可破壞補體。
(2)補體的作用
①溶解或殺傷細胞:霍亂弧菌與相應抗體結合並激活補體後,最易發生溶菌反應。腫瘤細胞在抗體單獨存在時,幾乎不受影響,但加入補體後,可使腫瘤細胞死亡。
②增強吞噬:抗原抗體複合物或與C3b結合的細胞,具有黏附紅細胞的能力,形成較大的顆粒,有利於細胞吞噬作用的發揮。
③趨化作用:補體在激活過程中釋放出某些物質,具有對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陽性趨化作用,能吸引吞噬細胞向病原體入侵部位移動、集中,對入侵的病原體進行吞噬。
2、溶菌酶
溶菌酶是一種不耐熱的堿性蛋白質。它廣泛存在於眼淚、唾液、鼻涕、乳汁、腸道、心、肝、脾、腎以及吞噬細胞的溶酶體顆粒中。
溶菌酶能水解革蘭氏陽性細菌細胞壁中乙酰葡糖胺和乙酰胞壁酸分子之間的連接,使細胞壁受損傷而崩解。當抗體、補體和溶菌酶三者共存時,溶菌作用更為顯著。
3、幹擾素
幹擾素是由於幹擾素誘導劑作用於活細胞後,由細胞產生的對多種病毒具有抵抗能力的一種蛋白質。病毒、細菌、立克次氏體、真菌以及人工合成的某些高分子聚合物等都能誘導細胞產生幹擾素,這些均稱為幹擾素誘導劑。
幹擾素是一種含糖蛋白質,對熱較穩定,37攝氏度,24h不喪失活性。在Ph2—11的範圍內不變性。對紫外線敏感。
幹擾素具有以下的特點:
①幹擾素的抗原性很弱,因而不會刺激機體產生抗體並與之結合。
②幹擾素的作用沒有特異性,抗病毒範圍廣。由一種誘導劑產生的幹擾素可抑製很多種病毒的生長、增殖。
③幹擾素對宿主細胞的保護作用具有種屬特異性。隻有用人或其他靈長類動物細胞製備的幹擾素才對人有保護作用,但不能保護雞。這個特點給大規模地製備、生產幹擾素帶來了困難。
④幹擾素不是直接作用於病毒本身,本身並無防禦作用,但它能使細胞(包括產生幹擾素的細胞及其受影響的鄰近細胞 )合成抗病毒蛋白質。在其作用下,病毒的信使RNA不能與核糖體結合,因此無法合成病毒蛋白質,從而減少了新病毒合成。
⑤幹擾素在體內維持的時間較短。
上一篇:非特異性免疫的組成—吞噬作用
下一篇:特異性免疫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