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抗原的種類和性質、抗體的種類以及不同的反應條件,會出現不同的反應。主要的血清學反應有以下幾種:
1、凝集反應
將顆粒性抗原(完整的細菌細胞、螺旋體或紅細胞等)與相應的抗體結合,在一定的條件下,經過一定時間,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小塊,稱為凝集反應。反應中的抗原稱為凝集原,抗體稱為凝集素。
(1)直接凝集反應
直接凝集反應是顆粒性抗原與相應抗體直接結合所出現的凝集現象。
①玻片法這是一種定性試驗方法。將含有已知抗體的診斷血清和待檢菌液各一滴在玻片上混合。數分鍾後,如出現肉眼可見的細菌凝集現象,即為反應陽性。
此法簡便、快速,適用於菌種的鑒定和血型的測定。
②試管法這是一種定量試驗。在一係列試管內,加入不同稀釋度的等量待檢血清(用生理鹽水稀釋 )和等量的抗原,放入37攝氏度或56攝氏度水浴內,4h後觀察結果,再放入冰箱過夜,然後再觀察一次。血清的最高稀釋度仍有明顯可見的凝集現象,即為血清的凝集效價。效價越高,抗體含量越多。
此法可測定血清中抗體的相對含量,常用來測定患傳染病的患者血清中抗體的效價,以協助臨床診斷,如測定傷寒及副傷寒患者血清中抗體的肥達 氏反應。
(2)間接凝集反應
將分子很小的膠體狀態的不易發生凝集反應的抗原(或抗體),如病毒等,先吸附於一種與免疫無關的顆粒狀物體(載體顆粒 )的表麵,然後與相應的抗體(或抗原)發生結合而出現凝集現象稱間接凝集反應。由於這種凝集是借助於載體顆粒,使原來不發生凝集反應的抗原抗體發生結合,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現象,故稱為間接凝集反應。載體顆粒的作用是增大了抗原的反應麵積,因而能使眾多的複合物聚集成 團,被肉眼所見。 接凝集反應的靈敏度比直接凝集反應高10—400倍。
常用作載體顆粒的物質有紅細胞、白陶土、聚苯乙烯乳膠顆粒和活性炭等。
用紅細胞吸附抗原,再與相應抗體結合,出現凝集,稱為正向間接血(細胞)凝(集) 試驗。吸附了抗原的紅細胞,稱為致敏紅細胞。如果用紅細胞先吸附抗體,再與相應抗原結合,出現凝集,稱為反向間接血(細胞)凝(集)試驗。如果先讓抗原抗體結合,再加入致敏紅細胞,不會發生凝集現象,稱為間接血(細胞)凝(集)抑製試驗。
上一篇:血清學反應的一般特點
下一篇:血清學反應的種類——沉澱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