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是廢水厭氧消化的主要代謝中間產物。乙酸一部分來自於發酵過程,另一部分則來自於產氫、產乙酸細菌對脂肪酸的降解。脂肪酶將脂肪水解後得到的脂肪酸能被產氫、產乙酸細菌利用,其中碳鏈數是偶數的脂肪酸被降解為乙酸和氫氣,而奇數碳鏈的脂肪酸則被分解為乙酸、丙酸和氫氣。這類細菌一般要與利用氫的產甲烷菌或脫硫弧菌共棲生存,在厭氧消化汙泥中,隻能與氫利用細菌共棲才能生存的細菌濃度高達4.5×106個/ml。
由於產甲烷菌通常隻能利用乙酸,隻有極少數才能夠利用丙酸,而在發酵和奇數碳鏈脂肪酸的降解過程中都會產生丙酸和丁酸等,這些有機酸如不能被降解,將使厭氧消化液的 pH降低,產生酸敗。因此在厭氧消化的微生物群中還應該包含能將丙酸和丁酸等降解為乙酸和氫的微生物,人們將它們稱為OHPA菌。沃氏互營單胞菌(Syntrophobacter wolinii)就能將丙酸分解為乙酸和氫。
由HPA菌代謝產生的乙酸和氫約占產甲烷菌底物的一半左右,因此OHPA菌在厭氧消化係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OHPA菌對pH非常敏感,必須保證厭氧消化液的pH在中性範圍內,否則就會造成酸敗;同時它們的倍增周期需要2~6d,生長速率比甲烷菌要慢得多,這樣在連續厭氧消化操作中如何保證這類細菌不發生酸敗、不流失就成了關鍵問題。
發酵細菌和OHPA菌的生長和代謝需要消耗大量的ATP。與好氧過程可以通過呼吸鏈產生大量的ATP不同,厭氧過程隻能在生物脫氫過程中獲得ATP,產ATP的效率要比好氧呼吸作用低得多。因此消耗大量的ATP就意味著需要降解更多的有機物、發生更多的脫氫反應。脫氫反應的進行則依賴於細菌內的氫受體NAD+,但是NAD+的數量也是有限的,因而又依賴於還原態NADH2的重新氧化。NADH2的氧化有兩條途徑:一是在氫酶的作用下NADH2直接脫氫形成H2逸出係統,這一途徑在厭氧消化係統中並不常見;二是以部分代謝中間產物作為氫受體,在NADH2氧化的同時使中間代謝產物本身轉化為還原態發酵產物。由於這些發酵產物基本上都是有機酸,因此又會對pH的控製和微生物生長產生不利影響。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係統中必須存在產甲烷菌,通過產甲烷菌的代謝,就能將從底物上脫除下來的氫用於甲烷的合成而逸出係統,這樣就可以保持係統中pH值的穩定。
上一篇:水解發酵細菌(下)
相關文章: | |
嗜熱產氫菌屬、嗜熱互營杆菌屬和棲熱腔菌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