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VP實驗作為微生物生化鑒定中常見的實驗,各位檢測工作者不可謂不熟悉。但是MR-VP實驗的實驗結果意味著什麽,對我們認識微生物有何幫助呢?
MR-VP實驗培養基中的主要營養成分為蛋白腖和葡萄糖。絕大多數微生物都可以分解利用葡萄糖並從這個過程中獲得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但是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係統,對葡萄糖有不同的分解利用方式,最終產生的產物也並不一致,這表現在培養基中則為培養完成後最終pH值不同。
MR實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細菌分解葡萄糖產酸的能力,產酸能力較強的細菌,滴加甲基紅指示劑後呈紅色,而產酸能力較弱的細菌,則終點pH無法使甲基紅變色,因此培養基最終呈現黃色。
而V-P實驗的實驗原理則是部分細菌分解葡萄糖的終產物為中性物質,如丙酮酸。丙酮酸進行縮合、脫羧生成乙酰甲基甲醇,而此化合物在堿性條件下能被氧化成二乙酰,二乙酰可以和蛋白腖中的精氨酸的胍基作用,生成紅色化合物。
通常來說,當細菌的MR實驗結果為陽性時,VP實驗結果為陰性,但也有少數細菌MR-VP實驗都會出現陽性,如單增李斯特氏菌,蜂房哈夫尼亞菌。
在日常的檢驗過程中,會發現MR陰性菌,在具有pH指示劑的培養基上,一旦培養時間過長,很容易發生不典型的反應。如陰溝腸杆菌,在EMB培養基中,其本身是能夠利用乳糖的,按反應原理,其應該和大腸埃希氏菌一樣產生明顯的金屬光澤。但實際檢驗中,其很有可能先有微弱的金屬光澤,後金屬光澤消失,菌落也變成粉紅色。亦或者在部分糖發酵反應中,接種陰溝腸杆菌或產氣腸杆菌,明明應該是陽性反應,可是培養基往往是一種黃色與原顏色交織的情況,很多工作者都會延長培養,可延長之後其更是變成了完全的陰性。
這恰恰是因為MR陰性菌,通常利用糖產酸的能力較差,通常為弱酸性或中性產物。這些弱酸性和中性產物又很容易被氧化,進一步導致其呈現中性乃至堿性。與此同時,大多數培養基中除了糖類,還有大量蛋白腖作為氮源促進生長。在利用蛋白腖的過程中,大量的氨基酸被釋放,而細菌往往會產生多種氨基酸脫羧酶,使得氨基酸呈現堿性。最終導致了MR陰性菌短期內產酸不明顯,結果不典型不易觀察;延長培養後更是大量產堿導致結果完全不正確。
因此在微生物檢驗工作中,MR-VP實驗能讓我們對細菌的生化反應有更加合理的預期和更加敏感的判斷。當接種菌為MR陰性細菌時,應更加關注其在培養基上的表現,做到及時觀察現象,合理做出判斷,避免漏檢錯檢的發生。
相關產品:
注:本文屬betway必威西汉姆联生物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上一篇:《中國藥典》中質控菌株的管理解析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