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學常見的動物接種法有腦內接種、鼻內接種、乳鼠接種、靜脈接種、腹腔接種、皮下接種和角膜接種等。較常用的為前三項接種法。
1、腦內接種
家兔和豚鼠腦內接種,先在頂部剪毛消毒。一般用乙醚麻醉後進行。接種部位選在顱前後中線旁約5mm的平行線與動物瞳孔橫線交叉處。以碘酊、酒精消毒後,用手將皮膚固定,用錐子刺穿顱骨,拔錐時皮膚不要動,用4號針頭刺入。進針深度4—10mm。注射量為0.1—0.25mm(要將4號針頭針尖磨掉)。
小白鼠和地鼠不需麻醉,用左手拇指與食指固定鼠頭,在眼後角與對側耳前緣耳根所構成的交叉線交點兩側稍偏一點部位進針。注射量為0.03—0.05mm,乳鼠為0.01—0.02mm
猴用巴比妥麻醉後,背部朝上將動物頭部固定,在耳上部距顱前後中線6mm處鑽孔,垂直將針頭全部刺入。抽取無腦脊液出現時緩慢注入標本,接種量為0.10.25mm。
2、鼻內接種
先將動物麻醉,大動物用麻醉口罩,小動物放入裝有乙醚棉球的玻璃缸內。麻醉後用左手食指及中指夾其後頸,拇指頂其下顎,右手將標本滴入鼻內。接種量小白鼠為0.03—0.05ml;大白鼠為0.05—0.1ml;豚鼠和家兔可達2ml。
注射器不可觸及動物,防止滴入口腔及吸入肺內,以免引起肺水腫而死亡。
3、乳鼠接種
選用同一窩乳 鼠在出生後24h內接種,用其中的兩隻剪去尾尖作正常對照。用竹鑷輕鑷乳 鼠,從頸背部沿囟門刺入腦內,接種量為0.02ml。注畢輕退針頭,避免注射液由注射孔流出。並用母鼠窩內棉花輕擦其皮膚後,放回母鼠處。
注射接種後逐日觀察,注意正常對照和實驗接種組的比較。如出現症狀立即取出,
用酒精作表麵消毒,除去四肢、頭、尾、內髒,剝去皮膚,剩肌 肉和骨骼,也可取腦組織和心髒,用Hanks液研製成200g/l的懸液,加雙抗液(青黴素100U/ml,鏈黴素100tzg/ml) 置4℃下4h,取出後3000r/min離心30min,去沉渣,吸上清做試驗,同時吸少許上清作無菌試驗。其餘低溫保存備用。
如果注射後不發病,一般觀察兩周後進行處理,也可再延長觀察時間。捕殺發病的乳鼠按上法研製成懸液,對接種細胞進行病毒分離。
上一篇:動物接種後觀察
下一篇:中和試驗 —注意事項與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