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音譯為艾滋病, 最早由美國於1981年在同性戀患者中發現。1983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首先從1例慢性淋巴腺病的男性同性戀患者血中分離到1株新反轉錄病毒,命名為淋巴腺病綜合征相關病毒(LAV)。1984年美國從艾滋病人分離到相似的反轉錄病毒,稱為嗜人T淋巴細胞病毒III型。1986年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將LAV和HTLV-III統一命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HIV主要型別為HIV-I和HIV-II,艾滋病大多由HIV-I引起,HIV-II隻在西非呈地區性流行。近20多年來,由於尚無有效疫苗和治療手段,艾滋病席卷全球,成為人類“超級殺手”。
HIV屬反轉錄病毒科,是一大組含有反轉錄酶的RNA病毒。反轉錄病毒的主要特性為具有包膜,表麵有刺突(與病毒的吸附和穿入有關),病毒顆粒為球形,80—120nm,基因組為單正鏈RNA,兩條相同的單股RNA在5端通過部分堿基互補配對形成二聚體結構,病毒核心有反轉錄酶、核酸內切酶和RNA酶等,這些酶與病毒核酸的反轉錄及病毒整合作用有關,病毒複製的突出特征是通過DNA中間體,整合於宿主細胞的染色體。
上一篇:淋病奈瑟菌——微生物學檢查
下一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