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微生物學檢查
乙腦病毒主要存在於腦組織中,故將發病初期患者的腦脊液和屍檢腦組織接種C6/36BHK-Z1等傳代細胞中,可分離培養出乙腦病毒。從病人血液或腦脊液分離病毒率很低,對臨床診斷並不使用。一般的微生物學診斷主要是采用血清學試驗。可用免疫熒光或ELISA技術檢測發病初期患者血液或腦脊液中的乙腦病毒抗原或特異性lgM抗體,抗體陽性率可達90%以上,具有早期診斷意義;發病後第2周,可用補體結合試驗檢測血清中特異性補體結合抗體,用於回顧性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也可用中和試驗、血凝抑製試驗等檢測中和抗體和血凝抑製抗體,用於臨床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血凝抑製抗體與某些黃病毒有弱的交叉抗原性,有時也出現假陽性結果。
四、防治原則
對乙腦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預防尤為重要。防蚊、滅蚊、疫苗接種和動物宿主的管理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目前,國際上使用的疫苗主要是鼠腦來源的乙腦病毒滅活疫苗,我國普遍使用地鼠腎細胞培養的滅活疫苗,接種後保護率達60-90%。一般在流行前1-2個月接種,采用皮下注射2次,間隔7-10d,其後於2、3、7、13歲時分別再加強接種1次。全程免疫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重點對象是10歲以下兒童和從非流行區進入流行區的人員。
豬是乙腦病毒的主要傳染源和中間宿主,因此必須做好豬的管理,有條件時可給幼豬接種疫苗,可降低乙腦的發病率。
上一篇: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致病性與免疫性
下一篇:腫瘤的第七種特征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