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試管苗移栽成活率的技術和措施
一、試管苗的移栽原則和過程
原則:1、接觸自然,開蓋煉苗;
2、循序漸進,慢速過度;
3、調節溫濕,遮陰見光;
4、發新老熟,及時移栽。
過程:1、見光鍛煉
[1] 擺放室外早晚見太陽餘光
[2] 中午或太陽光太強,覆蓋遮陰網。
[3] 3-5天後可繼續後麵工作。
2、開蓋鍛煉
[1] 第1-2天 打開1/4蓋子早晚見光[2] 第2-3天 打開2/4-3/4蓋子[3] 第3-5天 全部打開蓋子早晚見光
3、全光鍛煉:一周後全部見光
4、去除瓊脂:將根係間的瓊脂去處幹淨。
5、移栽、保濕煉苗
6、基本步驟
二、提高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和措施
試管苗在恒溫、高濕、低光、異養等特殊環境下增殖與生長、其形態、解剖和生理特性與溫室和大田生長的植株不同,為了適應移栽後的較低濕度以及較高的光強並進行自養,必須要有一個逐步鍛煉和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叫馴化或煉苗(Acclimatization)。由高濕、弱光向自然變溫、低濕、強光過渡,變化十分劇烈。若要較高的成活率應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特點、植物種類、移栽季節、設備條件等逐步縮小這種變化,以實現高成活和低成本的移栽。針對上述試管苗移於低濕下易於萎蔫死亡的原因,應采用以下措施及方法。
1、培育瓶生壯苗 不同植物試管苗通過不同程序、不同培養基、不同繼代次數及不同發生方式而來,它能否成活及能否從異養變為自養,取決於試管苗本身生活力。凡生活力強,小苗健壯,有較發達根係的易於移栽和成活;反之,倍性混亂和單倍體小苗、生長不良小苗、弱苗、老化苗、發黃苗及玻璃化苗則不易移栽或移栽成活率很低。黃濟明(1984)報道非洲菊試管苗基部木質化、莖粗苗比莖細、未木質化苗移栽成活率要高很多,前者達100%,後者僅為3%—76%。因此培養壯苗,是移栽能否成活的首要基礎。
近年來,科學工作者發現,在培養基中加入多效唑(MET)、B9、CCC等植物生長延緩劑是培育瓶生壯苗的一種有效途徑。如李明軍等(1995、1997)報道將多效唑加入到壯苗培養基中,可以使玉米試管苗的素質得到較大的改善,移栽後成活率顯著提高。
多效唑處理後試管苗:①高度降低,粗度增大,從而使其矮壯;②發根快,根數多,從而大大增加了根係吸收養料的能力;③葉色濃綠,葉綠素含量增加,從而加強了其移栽後的自養能力。因此,這些試管苗直接移栽入土後,成活率均由對照的30%以下提高到85%以上在水稻(趙成章等。1990)、懷地黃(李明軍等。1996)、懷山藥(李明軍等,1997)等植物試管苗的壯苗培養中也觀察到類似的現象。目前這種方法已在多種植物的組織培養中廣泛應用。
2、促進試管苗根係發生及功能的恢複 可采用試管內生根和試管外生根的方法促進試管苗根係發生及功能的恢複(見前)。
3、促進莖葉保護組織的發生和氣孔功能的恢複 前麵提到試管苗葉表角質、蠟質、表皮毛無或極少或薄,氣孔又不能關閉,極易失水。在移栽時,應盡量誘導莖葉保護組織的發生和恢複氣孔調節功能。
一般移載試管苗時,開始時打開瓶口,逐漸降低濕度,並逐漸增強光照,進行馴化,使新吉逐漸形成蠟質,產生表皮毛,降低氣孔口開度,逐漸恢複氣孔功能,減少水分散失,促進新根發生,以適應環境,其濕度降低和光照增強進程依植物種類、品種、環境條件而異其合理程序應使原有葉片緩慢衰退,新葉逐漸產生。如降低濕度過快,光線增加過大,原有葉衰退過速,則使得原有葉片褪綠和灼傷、死亡或緩苗長而不能成活。一般情況下初始光線應為日光的1/10,其後每3d增加10%,經過10d—30d煉苗即可栽入田間,但一定要避免中午的強光。濕度按開始3d飽合濕度,其後每2d—3d降低5%—8%,直到與大氣相同。
4、使用殺菌劑和抗蒸騰劑 試管苗從無菌異養培養,轉入到有菌自養環境,在溫度高,濕度大的條件下,試管苗組織幼嫩,易於滋生雜菌,造成苗黴爛或根莖處腐爛,苗死亡。因此一些作者主張使用殺菌劑作為預防措施。但也有一部分作者不主張使用,因為一是造成毒害,二是增加成本,不如控製環境和確保移栽環境盡可能幹淨,特別是移栽基質要衛生,不帶或帶極少微生物。為降低水分散失,有人主張應用抗蒸騰劑,但結果不一。Wandt等(1979)在花椰菜上施用10mmol/L ABA,沒有顯著作用。Sutter和Hutztll(1984)試驗用薄膜型抗蒸騰劑,用於菊花和花椰菜。Folicott用蠟質抗蒸騰劑。抗蒸蒸騰劑用於試管苗移栽,很少有成功的,不如使用棚膜保濕遮陰的效果,這也與植物種類有關。
上一篇:試管苗移栽易於死亡的理論基礎
下一篇:組培過程中的遺傳穩定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