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腦脊髓炎病毒-腸道病毒屬
錄入時間:2009-6-30 11:02:20
來源:青島betway必威西汉姆联
雞腦脊髓炎病毒-腸道病毒屬(Avian encephalom yelitis virus) 同義名:流行性震顫病毒。雞傳染性腦脊髓炎 是幼雞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其特征是腿部 肌肉的進行性共濟失調,頭、頸震顫,並常死亡。本病最早(1932年)發現於美國的一群2周齡 幼雞中,隨後蔓延至加拿大、英國以及世界其它養禽業發達地區。80年代以來,我國廣東、遼 寧、江蘇、黑龍江等地先後暴發本病,造成流行。 1、理化學特性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病毒 的特性與其它腸道病毒相似。病毒粒子直徑為24~32nm。呈5次對稱性,含有32或42個殼粒。 其浮密度為131~132g/ml,沉澱係數為143±3S。對乙醚、氯仿、胰蛋白酶和去氧膽酸 鹽 有抵抗力。1mol/L MgCl2對病毒在50℃有明顯穩定作用。 2、抗原性 自健康雞的腸道內,可 以分離獲得許多腸道病毒,應用組織培養細胞作交叉中和試驗,可將其區分為15個血清型。有 人認為,雞腦脊髓炎病毒可能就是禽類腸道病毒中一個特殊的具有較高病原性的嗜神經性成 員。雞腦脊髓炎病毒的各個毒株之間沒有明顯的血清學差異。在健康雞的直腸拭子內也常可 以分離到抗原性相近的病毒。 3、增殖 雞腦脊髓炎病毒可 在雞胚成纖維細胞或雞胚腎細 胞培養物中增殖。呈現細胞變圓、固縮和胞漿顆粒變性等細胞病變。但是必須指出,許多野 外毒株不易適應細胞培養物,也不引起可見的細胞病變。病毒也可適應在雞胚卵黃囊、羊膜 腔和尿囊腔內生長,但是雞胚必須來自無本病感染的雞群,否則由於卵黃內存在母源抗體,病 毒不能增殖。某些毒株對雞胚的毒力很低,必須連續多次通過,有時需傳10多代以後,才能適 應。感染雞胚萎縮,神經變性,且常發生腦積水。 4、生態學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主要發生 於2~3周齡的幼雞,也見於幼齡的珠雞和雉。野鴨和鵪鶉也可自然感染。直接接觸是主要的 感染方式,經口或其它接種途徑均可引起感染。潛伏期6~10天以上。人工接種常用腦內接種 法,可使雛鴨、雛火雞和雛鴿等發生實驗感染。病毒存在於病雞的腦、脊髓和其它部位。糞 便中亦常具有病毒,這在疾病傳播上具有重要意義。由於病毒傳播迅速,雞群幾乎100%受到 感 染。發病率隨病毒毒力和雞體抵抗力的不同而異,由10%~20%至50%~60%。一般認為雞腦 脊 髓炎病毒與雞的其它腸道病毒一樣,也可在雞的腸道內增殖。病毒可由感染母雞經卵傳給雛 雞,幼雛也易在孵卵器和育雛室內遭到感染。當種雞產生中和抗體並經卵傳遞給子代後,本病 即可自然停息。 5、病原性 病雞兩眼無神,腿無力,站立不 穩,隨後共濟失調,萎頓,並出現頭、頸震顫症狀。最後伏臥或倒地,並死亡。死亡率可高達50 %。活存雞的神經損傷不易恢複。成年雞可能隻有產卵減少和羽毛蓬亂等症狀。剖檢常無 肉眼病變。組織學變化主要在 中樞神經係統,包括神經細胞特別是潘金氏細胞變性、灶性小神經膠質細胞增生以及血管周 圍有淋巴細胞集聚等等,常見明顯的管套現象。運動神經元的核染色質溶解,亦即所謂的軸突 型變性,是本病的特征性病變。胰腺和筋胃、腺胃肌肉內有淋巴濾泡增生現象。6 、免疫 早期有人以病雞的腦脊髓作為病毒材料給成年雞進行翅翼接種,使其感染並產生免疫性。孵 自這些母雞的雛雞因有母源抗體,可以保持6~8周的免疫保擴力。由於此法散播強毒,現已少 用。也有應用病雞腦脊髓,加入β丙內酯滅活後製成滅活疫苗的報道。秦愛建等 (1994年)報道,以雞腦脊髓炎病毒接種雞胚,隨後采取感染雞胚組織製備福爾馬林滅活油乳劑 疫苗,給產蛋母雞進行免疫注射,20~30天後檢出瓊擴抗體,免疫雞的後代均被有效保護。 在雞胚化弱毒疫苗株培育成功以後,當前在本病流行地區,主要采取給12~20周齡育成母雞群 進行 弱毒疫苗接種的方法。疫苗作皮下、肌肉注射或隨飲水給予。由於母源抗體的存在,疫苗 接種不應早於8周齡。對於沒有母源抗體的幼雞,可以直接用弱毒疫苗接種,但免疫效果較差 。 7、診斷 當有大量幼雞發生共濟失調和震顫時,即應懷疑 為本病,也可對病雞的腦脊髓 、胰腺和腺胃等作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依靠病毒的分離和鑒定。通常采取病雞腦脊髓製 成乳劑,接種5~7日齡雞胚卵黃囊或腦內接種1日齡雛雞。這些雞胚或雛雞必須來自無本病感 染 的雞群,否則由於母源抗體的存在,病毒不能增殖。某些毒株對雞胚的毒力較低,必須多次盲 目 傳代。分離獲得病毒以後,再用已知陽性血清在雞胚或組織培養細胞上作中和試驗,以便與其 它的雞腸道病毒區別。
上一篇:鴨肝炎病毒-腸道病毒屬
下一篇:小鼠脊髓灰質炎病毒-腸道病毒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