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首頁 > 微生物知識->植物組織培養基本知識->芍藥屬植物組織培養中褐化問題的研究進展一

芍藥屬植物組織培養中褐化問題的研究進展一



錄入時間:2009-7-8 9:30:30 來源:青島betway必威西汉姆联

摘要:芍藥屬植物在組織培養中存在嚴重的褐化現象,已經成為影響組織培養成功的重要因素。結合近年的研究,對芍藥屬植物在組培褐化問題上的研究進行了綜述,以期為以後的研究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芍藥屬;組織培養;褐化
1946
Stern FC 提出將芍藥屬分為三個組,即牡丹組、芍藥組、北美芍藥組。近年來的研究多集中在牡丹組上,對於芍藥組的研究發展相對滯後,由於該組植物的組織培養比較困難,存在著褐化、菌類汙染等基礎難題,因此,一直以來較難取得大量的組織培養成苗。而褐化問題的研究也多集中在牡丹組,芍藥組未見有進行過係統研究的報道。
芍藥屬牡丹組植物為灌木至亞灌木,共9 種,全部原產中國,分布於中國中部、西南部至西北部。芍藥組植物為多年生草本,約有24 種,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溫帶地區,中國分布有9 個種6 個變種。
1
組培中褐化問題的概述
1.1
褐化現象
褐化是指外植體在誘導脫分化或再分化過程中,自身組織從表麵向培養基釋放褐色物質,以至培養基逐漸變成褐色,外植體也隨之進一步變褐而死亡的現象
1.2
褐化機理
褐化包括酶促褐化和非酶促褐化,目前認為主要是由酶促引起的。酶促褐化必須具有酶、底物和氧三個條件。引起褐化的酶有多酚氧化酶(PPO )、過氧化物酶(POD)等,但最主要是PPO 。褐化的發生是由於組織中多酚氧化酶被激活,酚類化合物被氧化形成褐色的醒類物質。引起褐化的酶的底物主要是酚類化合物。在正常發育的植物組織中,底物、氧、PPO 同時存在並不發生褐化,這是因為在正常組織細胞內多酚類物質分布在液泡,而底物則分布在各種質體或細胞質中,這種區域性分布使底物與多酚類物質不能接觸,而當細胞膜的結構發生變化和破壞時,則為酶創造了與底物接觸的條件,在氧存在的情況下使酚類物質氧化成醒,再進行一係列的脫水、聚合反應,最後形成黑褐色物質,從而引起褐化。
1.3
影響褐化的因素
影響褐化的因子是複雜的,隨植物的種類、基因型、外植體部位及生理狀態、培養方式等的不同,褐化程度也有所不同。
1.4
防止褐化的措施
從理論上講,酶促褐化可以通過三種方法加以抑製:一是除去引起氧化的物質氧;二是捕捉或減少聚合反應的中間物;三是抑製有關的酶。以下幾點措施可以防止褐化,提高組培成功率:( 1 )在適當的時間取材,選擇幼年植株取材;在植株的一定部位取材,使材料中的酚類物質含量較低,有助於減少褐化。(2 )母株和外植體的預處理:對植物母株進行遮光處理、低溫預處理一段時間、切割外植體時在抗氧化劑或吸附劑中進行,或用這些藥劑保存切下來的組織也可達到目的等。( 3 )選擇適宜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4 )添加抗褐化劑與吸附劑防止褐化。(5 )外植體的連續轉移:將外植體很快轉移到新鮮的培養基上2 3 次,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緩解褐化,這段時間內外植體的傷口愈合,外滲停止。

 

上一篇:山新楊組織培養育苗的效益分析二

下一篇:芍藥屬植物組織培養中褐化問題的研究進展二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