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首頁 > 微生物知識->病毒基本知識和檢測方法->正粘病毒化學組成及其功能

正粘病毒化學組成及其功能



錄入時間:2009-7-9 13:38:00 來源:青島betway必威西汉姆联

 正粘病毒化學組成及其功能
 
流感病毒由68%~70%的蛋白質、1%~2%的核糖核酸(RNA)、20%~25%脂質和5%~8%的糖組成。病毒蛋白質含有5種多肽,即血凝素、神經氨酸酶、基質蛋白、核蛋白和多聚酶。
(1) 正粘病毒基因組組成
〖HT5SS〗流感病毒的基因組是由8個分節段的單鏈、負股RNA組成,其中4、6號兩個節段編碼病毒囊膜糖蛋白,比較而言,丙型流感病毒僅編碼單一表麵糖蛋白,因而丙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組由7個RNA節段組成。流感病毒基因組片段具有共同的特點:所有的RNA節段均具有相同的5’端,它由13個核苷酸所組成;3’端由12個高度保守的核苷酸組成,靠近3’端的第四個堿基,有些毒株為U,有的為C。在這些共同序列中,有部分序列可反向互補,這一點對病毒RNA的複製很重要;在每一節段靠近5’端15~21核苷酸處有一保守區,其序列為polyU。這一保守區在病毒mRNA合成時是產生polyA的信號。因為每一RNA節段的3’和5’端有部分序列互補,所以每個RNA節段呈鍋柄環狀。第1~6個節段各編碼一個病毒蛋白,7、8節段則編碼2個病毒蛋白,這樣甲、乙型流感病毒具有10種蛋白多肽,推論丙型流感病毒具有9種蛋白多肽,可目前僅證實8種。核酸具體編碼見表24-3。由於流感病毒的基因組分節段的結構特點,導致了基因組的易變性和具有很高的重組率。流感病毒RNA總分子量為59~63MD。甲、乙和丙型流感病毒基因組的大小和堿基組成不盡相同,AU∶AC的比率甲型為1:25;乙型為1:42;丙型為1:46。提純的流感病毒RNA不具有感染性,需與一些具有多聚酶活性的蛋白結合在一起才具有感染性。
 (2) 正粘病毒核蛋白(NP)
流感病毒的核蛋白,分子量約60kDa,是單體磷酸化的多肽,是構成核衣殼的主要成分。核蛋白具有型特異性,根據其抗原性的不同,可將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它是可用補體結合試驗方法測定的型特異抗原,即可溶性抗原。它沒有感染性,在病毒粒子內部卷曲成螺旋狀結構,是病毒核酸外麵的一種蛋白質,但它並不把核酸完全包被起來,因而核衣殼仍對核糖核酸酶敏感。核糖核酸被酶裂解後,核蛋白亞單位仍然存在,推測核蛋白自身形成一種內聚結構。核蛋白是一種多功能蛋白質,除了形成病毒的核衣殼外,在病毒基因組的轉錄和複製中也可能起作用。在確定病毒的宿主特異性方麵也有作用,例如根據對許多流感病毒NP基因的研究,可將它們分為5個不同的組,所有的禽流感病毒分為兩個組,馬流感病毒分為兩個組,豬流感病毒分在一個組。核蛋白的磷酸化取決於宿主細胞,與病毒感染的宿主譜有關。核蛋白分子至少具有3個獨立的抗原位點,借助於單克隆抗體和多克隆抗體進行研究,發現所有被測毒株都有一個共同位點,針對這一位點的單抗可抑製病毒RNA分子的體外轉錄。針對核蛋白的單克隆抗體不能給動物提供被動保護,用提純的NP免疫動物,也隻能產生很微弱的抗感染能力,但NP是細胞毒性淋巴細胞識別的主要抗原。
 
(3) 正粘病毒基質蛋白(matrixproteins,MA)
基質蛋白是一種非糖基化蛋白,是由甲、乙型流感病毒的7RNA節段、丙型流感病毒的6RNA節段編碼。非糖基化蛋白存在於囊膜蛋白的內側,也稱為內膜蛋白,是病毒粒子的主要蛋白。片段7或6有兩個讀碼框架,可轉錄出兩個mRNA,分別翻譯出一種蛋白質。因此流感病毒的基質蛋白有兩種,即M1和M2。M1由252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分子量約26kDa,它是病毒的主要結構蛋白,占流感病毒蛋白總量的40%。這種蛋白也具有型特異性,其抗原性的差異是流感病毒分型的依據之一。M1位於病毒囊膜的類脂雙層內側、核衣殼的外側,是維持病毒形態的結構蛋白。另外M1還可在感染細胞的細胞核、細胞質和細胞膜上發現。研究表明,M1的氨基端含有一親水區,羧基端與病毒的轉錄酶之間相互作用。流感病毒的M1具有多種功能,除維持病毒粒子的形態外,還能調節病毒轉錄酶的活性,另外在子代病毒粒子裝配過程中也起重要作用。據報道,M1單克隆抗體不能給動物提供被動保護。M2由97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分子量大約為15kDa,由片段7轉錄的第二個小mRNA翻譯出。M2也是一種跨膜蛋白,主要以四聚體形式存在於感染細胞的細胞膜上,另外也是病毒囊膜上的蛋白組分之一。每個病毒粒子大約含有14~68個M2分子。流感病毒M2的主要作用是在HA合成過程中作為質子通道控製高爾基體內的pH值;在病毒脫殼時酸化病毒粒子的內部環境;另外在病毒裝配過程中也起作用。流感病毒M2的氨基酸序列很保守,在所檢測的毒株中,其同源性高達90%。這種蛋白在感染細胞的細胞膜上與I類糖蛋白相似,即氨基端在細胞外,羧基端在細胞內。細胞外部分為18~23個氨基酸,19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疏水區插入細胞膜內,羧基端的54個氨基酸位於細胞質內。氨基端的10個氨基酸非常保守,在所測的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中,其序列幾乎完全相同。研究表明,針對M2氨基端的單克隆抗體可抑製病毒蝕斑的增大,其作用方式與抗神經氨酸酶抗體的作用方式相同。用這種單抗篩選突變株時,不僅引起M2的突變,還能引起M1的突變。
(4) 正粘病毒聚合酶(polymerase)
流感病毒的聚合酶由三種成分組成,它們是PB1、PB2、PA。這三種蛋白質是病毒粒子中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質,分別為PB196kDa,PB287kDa,PA85kDa。這三種蛋白質在氨基酸序列上有一共同特點,都含有一特異的親核序列區,其作用是使這幾種蛋白質在胞漿合成後能順利進入細胞核。所以在感染細胞的細胞核內都可發現這三種蛋白成分。流感病毒聚合酶複合體在病毒粒子中所處的位置目前已經清楚。三種蛋白質位於病毒基因組的3’末端,免疫電鏡技術已直接觀察到這一複合體位於每一個核殼體的一端。聚合酶複合體的三種成分分別由不同的基因組片段編碼。PB1由片段2編碼,共757個氨基酸殘基。其功能是在病毒mRNA合成起始後使之逐漸延長;在模板RNA(cRNA)和病毒RNA(vRNA)的合成過程中也靠PB1的作用使合成鏈增長。PB2由片段1編碼,大約759個氨基酸殘基。其作用是在病毒mRNA轉錄的起始階段,識別並結合在5’端I型帽子結構。另外它還具有限製性內切酶活性,參與宿主mRNA帽子結構的切割。PB2在病毒cRNA和vRNA合成過程中的作用還不清楚,因為這些過程不需要宿主mRNA的帽子結構做引物。PA由片段3編碼,由716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在病毒RNA轉錄和複製過程中,PA與PB1和PB2在一起隨鏈的延長而移動,因此推測PA與PB1和PB2共同構成RNA聚合酶複合體。但PA在病毒RNA合成過程中的作用還不清楚,有人認為可能是一種蛋白激酶或解旋蛋白。
(5) 正粘病毒非結構蛋白(nostructuralproteins,NP)
甲、乙型流感病毒的非結構蛋白由片段8編碼,丙型流感病毒由片段7編碼。片段8或7也有兩個讀碼框架,可編碼兩種蛋白質即NS1和NS2,兩者的分子量分別為25kDa和12kDa。主要在胞漿內,在病毒粒子內不存在這兩種蛋白成分。流感病毒非結構蛋白的功能還沒有徹底搞清,可能在病毒複製過程中起一定作用,NS2還可能有調節非結構蛋白合成的作用。在細胞感染流感病毒的早期就可發現細胞核內有大量的NS1聚集,另外還可在細胞漿內發現。NS2合成較晚,主要存在於細胞胞漿,也可在細胞核內發現。序列分析表明,NS1和NS2有70個氨基酸的重疊,並且在氨基端有9個氨基酸是相同的。NS1蛋白含有兩個核定位信號區,其中34~38位氨基酸殘基處的信號區非常保守,在所有甲型流感病毒中都相同。第二個信號區在203~237位氨基酸殘基處,在大多數甲型流感病毒中都有這一序列。野外分離的禽流感病毒的某些毒株,NS1蛋白的羧基端有氨基酸缺失現象。不同亞型毒株的NS在帶電性和磷酸化方麵有很大差異。用多克隆抗血清對NS1的抗原性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不同亞型毒株之間存在明顯的交叉反應。從人、豬、馬分離的甲型流感病毒,其NS1的抗原性非常相似,一般方法難以區分,而禽流感病毒株的NS1其抗原性有變異。
(6) 正粘病毒脂質層
由內、外兩層構成,緊靠於內膜蛋白之外。脂質占病毒粒子總重量的20%~25%,使病毒對乙醚和其它脂溶劑敏感。HA和NA亞單位的疏水性末端即植入於這個脂質層內。流感病毒的脂質與副粘病毒相似,主要來自宿主細胞,由磷脂、膽固醇和三甘油脂組成,其中磷脂和膽固醇占95%以上。
(7) 正粘病毒宿主抗原
在不同種動物細胞中生長的流感病毒粒子,帶有各該動物細胞的宿主抗原。例如,在雞胚細胞中培養的病毒,給家兔進行免疫注射,不僅使其產生抗病毒抗體,而且還能產生抗雞胚細胞的抗體。宿主抗原占病毒總重量的5%,分子量為15kDa,大部分是糖。宿主抗原連結於病毒表麵蛋白上,可能是HA和NA的糖蛋白中的糖組分。抗宿主抗體主要針對宿主細胞的糖。
(8) 正粘病毒血凝素
血凝素(HA)是流感病毒的主要表麵糖蛋白,具有凝集多種動物紅細胞的性質,借助HA對細胞受體的作用,使病毒附著於細胞,在穿膜過程中起關鍵作用。HA具有誘生中和抗體的能力,產生免疫保護作用。HA可以直接通過血凝反應檢測,其抗體可用血凝抑製、中和試驗、補反和ELISA方法來檢測。流感病毒的HA呈三角細長的棒狀構造。HA為75kDa的糖蛋白,可水解成兩個獨立的肽鏈,兩個多肽由二硫鍵連接在一起。HA水解成HA1和HA2是感染的先決條件。HA的變異性很強,是病毒發生抗原變異的主要原因。HA由甲、乙型流感病毒RNA片段4編碼,是典型的I型糖蛋白。它含有4個結構域:信號肽(前導序列)、胞漿域、跨膜域和胞外域。免疫學和生物化學方法研究證明,HA在細胞內質網合成。合成後由內質網運送到高爾基複合體,最後到達細胞膜,嵌入胞膜的脂質雙層,在病毒出芽釋放時被帶到病毒囊膜上。HA在運送過程中經過不斷的修飾,如將N-葡萄糖苷寡糖加到天門冬酰胺殘基上,有些寡糖加上去後還經過進一步修飾。修飾的位置隨毒株不同而有區別。這樣形成的單體HA分布在內質網膜上,在向高爾基體運送過程中,由二硫鍵連接並折疊成一定的形狀,隨後形成三聚體,由高爾基體運送到細胞膜。HA產生後到其發揮作用時,還經過幾個切割加工過程,包括N端信號肽的切除及HA1和HA2的產生。N端的信號肽約由16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其作用是識別內質網膜。HA合成後由信號肽酶將這一短肽切除,因此成熟的HA不含信號肽。另一個加工過程是將HA切割成兩條多肽鏈,產生HA1和HA2。切割時去掉一個或多個氨基酸殘基,這與宿主細胞及毒株的毒力有關。HA1和HA2的分子量分別為36kDa和27kDa,兩條肽鏈被一個二硫鍵連在一起,再加上分子內的一些二硫鍵及其它非共價鍵的相互作用,使HA形成一定的立體結構。HA的一級結構〓根據對不同亞型毒株HA的氨基酸序列測定及根據其片段4的核苷酸序列推測,HA大約由562~566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在HA的氨基端有一由16個疏水氨基酸組成的信號肽,在加工過程中被信號肽酶切掉。緊接信號肽的328個氨基酸殘基是HA1部分,羧基端的221個氨基酸殘基構成HA2。在HA1和HA2之間有一精氨酸殘基,在加工過程中被切掉。經過切割後產生的HA1和HA2由一個二硫鍵和許多非共價鍵連在一起,兩條肽鏈之間的二硫鍵在HA1的14位和HA2137位的半胱氨酸之間形成。另外在HA1和HA2分子內還有其它的二硫鍵。HA2的羧基端(185~211氨基酸區域)主要由疏水氨基酸殘基組成,HA靠這一部分插入病毒囊膜的脂質雙層。最末端的10個氨基酸殘基多數是親水性的,因此可伸出脂質雙層進入病毒粒子內。HA是一種糖蛋白,每一個HA單體分子上帶有7個寡糖鏈,其中6個在HA1,1個在HA2。這些寡糖鏈都通過N-葡萄糖苷鍵與天門冬氨酸殘基相連。HA中寡糖的總量約占20%,主要由氨基葡萄糖組成,一些甘露糖形成枝狀結構,此外還有少量的岩藻糖,其最外端是半乳糖。在其它病毒糖蛋白的寡糖末端常帶有唾液酸(N-乙酰神經氨酸),但流感病毒沒有,這是由於病毒粒子含有神經氨酸酶的緣故。   目前對大多數亞型的HA已經測序,通過序列比較發現半胱氨酸殘基在所有亞型的序列中都很保守。這表明它們從一個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並且表明它們的結構都相似。通過部分氨基酸序列的比較發現,H1和H3亞型差別最大,僅25%的同源性;其它亞型之間的同源性較高,H2與H5亞型HA之間序列的同源性最高,為80%;相同亞型的不同毒株之間,HA序列的同源性在90%以上。  HA的三維結構〓流感病毒囊膜表麵的纖突是三個HA聚合在一起形成的三聚體。用去汙劑將病毒粒子裂解後可分離到完整的HA纖突。當把去汙劑除去後,HA分子靠其疏水端聚集在一起形成玫瑰花樣。用蛋白水解酶(如菠蘿蛋白酶)消化某些毒株,可分離到不完整的HA分子。HA纖突由三個HA單體分子組成,單體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呈球狀的頭部,含有受體結合位點和抗原決定簇;另一部分為柄,與囊膜相連,長約7.6nm。三聚體的總長為135nm。用X線衍射技術對HA研究的結果表明,HA1的氨基端和HA2的羧基端位於分子的末端,並且靠近囊膜。球狀頭部由HA1組成,莖部由HA2和部分HA1組成。在HA頭部和莖部各單體之間都有局部接觸,這樣使之形成的三聚體更加穩固。
(9)神經氨酸酶(NA)
神經氨酸酶是流感病毒粒子表麵的另一重要抗原。NA可水解細胞表麵受體特異性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基神經氨酸。病毒在細胞表麵成熟時,NA可以移去細胞膜出芽點上的神經氨酸,有利於病毒粒子的成熟和釋放。它具有免疫原性,能誘發相應的抗體。NA抗體可以抑製酶活性,並具有免疫保護作用。NA亞單位為四聚體,呈啞鈴狀,外端呈釘帽狀,大小為9×5nm,內端呈結節狀,直徑4nm,像樹根一樣植入於脂質層內,兩端由一長10nm的杆相連。NA亞單位的分子量為200kDa,它是由二個相同的並由二硫鍵連接的55kDa糖蛋白的二聚物,即由4個單體NA所組成,見圖24-4。NA的酶活性可以進行定量測定。HA和NA是甲、乙型流感病毒的兩種糖蛋白,而丙型流感則有一種糖蛋白,即血凝素—酯酶(hemagglutinin-esterase,HE),具有HA的特性,又具有NA的酯酶活性。但丙型流感不具有NA活性。用去汙劑、脂溶劑或蛋白水解酶(如胰蛋白酶、枯草菌素、鏈黴蛋白酶)處理,可使NA纖突從病毒粒子上釋放下來。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釋放的NA纖突呈蘑菇狀。除掉去汙劑後,這些纖突可通過疏水的莖部聚集在一起呈玫瑰花形。鏈黴蛋白酶處理釋放的纖突,具有完整的酶活性和抗原性。病毒囊膜上的NA纖突是NA單體形成的四聚體,它包括一個蘑菇狀的頭部和一個細莖。
NA是一種糖蛋白,其蛋白部分由片段6編碼。目前對絕大多數亞型毒株的片段6序列已經清楚,並能從基因序列推測出其氨基酸序列。通過對去汙劑處理後釋放的NA進行部分氨基酸序列分析,發現與基因推測的序列很一致。NA蛋白質序列的特點是翻譯後不經過切割;信號肽不被除去;翻譯起始用的蛋氨酸仍然存在;羧基端也不曾經過加工。NA與HA不同,它屬於II類糖蛋白,即氨基端在囊膜內而羧基端在囊膜外,與HA正好相反。NA的一級結構包括4個區域,分別為氨基端胞漿尾、非極性跨膜區、莖部和頭部序列。NA的氨基端胞漿尾包括6個氨基酸殘基。根據目前所檢測的不同亞型的NA序列,發現氨基端胞漿尾非常保守,在所有的甲型流感病毒中都相同。這表明這一序列可能具有重要功能,但其真正功能目前還不清楚。NA的非極性跨膜區包括氨基端7到35位的氨基酸殘基,其中前6個比較保守,其餘23~25個氨基酸變異較大。用去汙劑和鏈黴蛋白酶處理提取NA後進行序列分析,證明非極性跨膜區的作用是將NA固定於脂質雙層;NA合成後在內質網的運輸過程中,這一序列起信號肽的作用。非極性跨膜區的長度在不同的亞型之間有差別。NA的莖部長度及序列在不同的毒株也有很大的差異。莖部的主要功能是幫助形成NA四聚體,當四聚體形成後,用鏈黴蛋白酶可將其莖部切下,而剩餘的四聚體頭部仍可保持正常的結構,並且抗原和酶活性都不受影響。莖部是否還有其它功能,目前還不清楚。NA的頭部序列在不同亞型的毒株有較高的同源性(46%),這一點與莖部和非極性跨膜區不同。用鏈黴蛋白酶處理將NA莖部和跨膜區除去,獲得NA的四聚體頭部,通過X線晶體衍射技術研究表明,四聚體頭部大小為100×100×60nm,由4個相同的單體構成。每一個單體由6個β折疊組成,每個折疊又由4條反平行排列的肽鏈組成。每個折疊的立體構型都相同,呈螺旋槳葉片狀,按逆時針方向排列。連接β-鏈的莖環結構在不同亞型之間的差異,其氨基酸的變化是造成NA酶活性和抗原性變異的原因。NA酶活性的催化中心位於頭部頂端,呈凹隱狀,每個NA單體都有一個,所以HA纖突具有4個催化中心。研究表明,每個NA纖突有4個抗原位點,每個位點又含有多個抗原決定簇。

 

上一篇:正粘病毒形態和命名

下一篇:正粘病毒抗原性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