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瘟病毒病原性
牛瘟的自然宿主為牛及偶蹄目的其它成員。牛屬動物最易感,如黃牛、水牛、瘤牛、犛牛、犏牛等,但其它家畜如豬和駱駝也可能感染發病。自綿羊和山羊分離的病毒對牛無致病力,可能是一種相似的病毒。許多野獸如河馬、野豬、疣豬、鹿、長頸鹿、大羚羊、角馬等均易感,而瞪羚及其它野生偶蹄獸的先天性免疫很強,罕見表現臨床症狀者。這些動物可以成為隱性帶毒者而感染其它易感動物。病毒侵入的主要途徑為鼻、喉粘膜。但在實驗感染時,各種途徑接種均易發病。本病的整個病程可分為4個時期,即潛伏期、前驅期、粘膜期和康複期。從感染到體溫開始升高的潛伏期通常為2~9天,視毒株的毒力強弱和接種劑量而有差異。在此期間,病毒通過上呼吸道粘膜到達有關的淋巴結,並在極短時間內經由淋巴和血流到達全身。病毒迅速增殖並產生很高的滴度,特別是在淋巴組織、肺、骨髓和腸管。從體溫開始升高起稱為前驅期,體溫可高達41~42℃,持續約3天,直到口腔出現病變為止。在此期間病畜精神抑鬱或煩躁不安,鼻鏡幹燥,被毛豎立,多數病畜便秘。發熱開始時白細胞減少,以後越來越明顯,並常持續到病畜死亡。粘膜期是從下唇內部和鄰近齒齦出現口腔病變開始,到3~5天後病畜死亡或開始康複為止。在此期間,可視粘膜常充血,口腔病變為隆起的淡灰色針頭大病灶,中央壞死,以後擴大和融合,極易磨破而顯現淺表的糜爛區。病畜煩躁不安,常表現強烈渴感。體溫一直很高,口腔病變出現後1~2天開始腹瀉,此時體溫逐漸下降。在致死性病例,腹瀉不斷加重,體溫繼續下降,病畜迅速脫水,明顯衰弱和嚴重消瘦。如果腹瀉停止發展,病畜不會死亡。在前驅期終了時,組織中隻遺留較少病毒,一般認為臨床症狀出現後9~10天,所有組織和分泌物均已不含病毒。在康複期中,口腔病變出現3~5天後開始愈合,病變上皮迅速再生。大多數病例,康複比較遲緩,經過幾個月後才能完全恢複健康。白細胞減少現象也持續數周。易感牛群的死亡率很高。在過去沒有本病的地區,病畜死亡率可高達90%以上。死亡多在發病後1~3周。在有免疫力的牛群或毒株毒力不強時,死亡率可能極低,甚至不見死亡病例。雖然牛瘟病毒隻有一個血清型,但不同毒株對不同品種牛群的致病力差別甚大。當無病區一旦侵入強毒株時,都毫無例外地導致毀滅性的流行。
上一篇:牛瘟病毒
下一篇:牛瘟病毒生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