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粒子的沉降係數為600~625S,浮密度為1.16~1.2g/cm3,分子量為4.75×108。狂犬病病毒的核酸為不分節段的單股RNA,吖啶橙染色呈橘紅色,5溴脫氧尿核苷不能抑製組織培養細胞中狂犬病病毒的增殖。病毒基因組長11932個核苷酸,分子量約4.6×106。由基因組的3’端至5’端依次排列著N、NS、M、G、L等病毒的全部5個結構基因,其長度分別為1424、991、805、1675和6475個核苷酸。狂犬病病毒基因組是負鏈RNA,病毒RNA不能呈現mRNA的作用,需在病毒RNA聚合酶的作用下首先合成5個相應的mRNA,然後再翻譯成病毒的N、NS、M、G、L蛋白。在N基因前還有一個58個核苷酸的先導序列,在NNS、NSM、MG和GL基因間分別有2、5、5和423個核苷酸的間隙子序列,GL基因間的423核苷酸間隙子又叫偽基因,在魚的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毒,該間隔區可以轉錄成病毒的第6個mRNA,其在病毒感染及複製過程中的具體功能尚待闡明。狂犬病病毒含有N、NS、M、G和L等5種蛋白質。G蛋白即糖蛋白,其前體由524個氨基酸組成,前19個氨基酸為信號肽,信號肽被切除後,形成由505個氨基酸組成的成熟糖蛋白,成熟糖蛋白包括三個區域,即抗原區、轉膜區和胞漿區,分別由前438、439~461和462~505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在抗原區內,有3個(Ⅰ、Ⅱ、Ⅲ)主要抗原部位,分別位於第34~200(Ⅰ)、第34~42和198~200(Ⅱ)、第333~357(Ⅲ)氨基酸殘基之間。在第Ⅲ部位至少含有3個抗原決定簇,不同決定簇的氨基酸的初級結構排列緊密,並共用某些氨基酸。其中最關鍵和最易變化的氨基酸在第Ⅲ部位的第333、336、338和357位以及第Ⅱ部位的第198位氨基酸上。它們不僅是病毒的中和抗原決定簇,而且與病毒的感染和毒力直接相關。第333位的精氨酸被異亮氨酸、天冬酰胺或穀氨酸取代後,常常伴隨病毒毒力的明顯降低。在糖蛋白抗原區內,隨著毒株的不同,每個糖蛋白分子有2~4個糖基化位點。N蛋白即核蛋白由45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每個病毒粒子含有1750個N蛋白分子,不同毒株間其序列高度保守,抗原性也高度一致。N蛋白有3個主要抗原位點,除了可以誘導機體產生非中和性抗體外,主要誘導機體產生細胞免疫。NS蛋白即磷酸蛋白,由292個氨基酸殘基組成,每個病毒粒子含有1600個NS蛋白分子,在其分子中心及氨基末端有廣泛的疏水區,用該蛋白質免疫動物,不能誘導機體產生免疫保護反應,其功能在於與N蛋白和L蛋白一起負責病毒RNA的轉錄和複製。M蛋白即基質蛋白,由202個氨基酸殘基組成,每個病毒粒子約有1600個M蛋白分子,其功能尚不明確,可能與維持病毒結構和形態有關。L蛋白即RNA聚合酶又叫大轉錄蛋白,由2127~2142個氨基酸殘基組成,每個病毒粒子含有30~60個L蛋白分子,其功能是負責病毒轉錄的全部活性。狂犬病病毒能抵抗自溶及腐爛,在自溶的腦組織中可以保持活力7~10天。凍幹條件下長期活存。在50%甘油中保存的感染腦組織中至少可以存活1個月,4℃數周,低溫中數月,甚至幾年。室溫中不穩定。反複凍融可使病毒滅活,紫外線照射、蛋白酶、酸、膽鹽、甲醛、乙醚、升汞和季胺類化合物(如新潔爾滅)以及自然光、熱等都可迅速降低病毒活力。煮沸2分鍾殺死病毒。56℃於15~30分鍾內、1%甲醛溶液和3%來蘇兒於15分鍾內使病毒滅活。組織培養細胞中增殖的狂犬病病毒,用1/6000β丙內酯處理2小時,即可滅活,故可用以製備疫苗。真空條件下凍幹保存的病毒可於4℃活存達數年。實驗室研究中經常應用加有2%滅活豚鼠血清或0.75%牛白蛋白V部分的pH7~9PBS作為狂犬病病毒的稀釋液。pH<3.0和pH>11.0,均可使狂犬病病毒滅活。60%以上酒精也能很快殺死病毒。
上一篇:狂犬病病毒
下一篇:狂犬病病毒血凝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