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病毒在形態、結構上與狂犬病病毒相似,在蛋白質及RNA組成上和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毒相似。有3個血清亞型,其中致病者主要為1型。該病毒主要感染虹鱒魚,近年來報道也可感染鮭魚。被感染魚產生出血性疾病,或引起貧血並伴有神經係統症狀。該病最早發現於丹麥,現在歐洲許多國家有本病流行。可全年發病,但主要在春季,尤其是水溫在6~12℃時最嚴重,水溫升至15℃以上時,該病消失或呈散發流行。當該病毒進入一個新的地區時,死亡率可達80%。以後每年重複發生,感染後恢複的魚成為帶毒者,是下一批感染的主要傳染源。急性感染者表現為嗜眠、外觀色暗、實質器官和肌肉出血以及遊泳障礙和死亡。慢性感染時病魚表現冷漠或持續性死亡。病毒分離時,采集病魚內髒、血液或腹水,接種CHSE214或RTG2等細胞,15℃培養24~48小時可出現細胞病變,細胞呈葡萄串樣聚集及崩解。進一步診斷包括熒光抗體法、免疫擴散試驗及中和試驗等。Lorenzen等和LecocqXhonneux等分別利用大腸杆菌和杆狀病毒載體在細胞中表達了該病毒的糖蛋白,接種虹鱒魚後獲得了很好的免疫反應。控製措施有:
(1)避免養魚設施汙染病毒,因為通過感染的水可將病毒實驗性地傳播給虹鱒魚;
(2)發現該病時及時捕殺病魚,並采取消毒措施;
(3)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通過控製水溫減少損失。
上一篇:魚類彈狀病毒
下一篇:梭子魚苗彈狀病毒與鰻魚彈狀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