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哺乳動物腺病毒屬



錄入時間:2009-8-19 10:16:23 來源:青島betway必威西汉姆联

哺乳動物腺病毒屬(Mastadenovirus)
猴腺病毒(Simianadenovirus)
同義名:猴病毒(Simianvirus,SV),猴因子(Simianagent,SA)〖HT5SS〗猴的腺病毒是1956年在美國用東南亞猴的腎細胞製造和檢定小兒麻痹症疫苗時,首次分離獲得的。1957年,在南非(阿紮尼亞)用綠猴腎細胞製造小兒麻痹症疫苗時也分離獲得類似病毒。目前已從獼猴、長尾猴、非洲綠猴、鬆鼠猴、黑猩猩和狒狒等6種靈長目動物中分離到29個血清型。我國尚未見猴腺病毒感染的報道。猴腺病毒與人腺病毒具有共同的可溶性補體結合抗原。猴腺病毒的某些毒株引起幼猴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可能成為人腺病毒研究的理想模型。
1.血凝性根據猴腺病毒對不同動物紅細胞的凝集性能,則可分為4個亞型。亞型Ⅰ的特征是能在4℃和37℃凝集恒河猴的紅細胞,但不凝集其它動物的紅細胞。亞型Ⅱ能在4℃凝集大白鼠、恒河猴和豚鼠的紅細胞,但不能在37℃凝集猴和豚鼠的紅細胞。亞型Ⅲ和Ⅳ包括其它沒有血凝性能或血凝不完全的血清型,見表35-4所示。
2.抗原性猴腺病毒具有哺乳動物腺病毒的共同抗原成份。Pereira(1963)曾應用交叉中和試驗,將20個最早的分離株分為12個血清型(M1~M12),後來,多位學者將不同毒株分為不同的血清型,其中SV15和SV17、SV27和SV31、SV1和SV34、SV33和SV34、SV33和SV38等之間均具有一定的交叉抗原關係。
 
3.培養猴腺病毒可在猴腎原代細胞中以及各種來源的猴腎繼代或傳代細胞中增殖。SV1、SV2、SV25、SV33和SV34等毒株還能在人的細胞內增殖。感染細胞的病變特征為變圓,並形成葡萄串樣團聚塊,細胞核內具有許多小的嗜酸性包涵體,細胞病變出現於接毒後3~4天。
4.致瘤性具有腫瘤原性的毒株大多屬於血凝第Ⅲ亞型。接種新生倉鼠,可以實驗性地引起腫瘤的有SV20、SV23、SV34、SV37和SV38等毒株,SV20對新生小鼠也有腫瘤原性。SA7還能使新生大鼠發生腫瘤。SV1對倉鼠有致瘤性。SV20接種乳倉鼠腎細胞,SA7接種倉鼠、小鼠和大鼠細胞,均能引起細胞惡性變。與人的腺病毒相反,腫瘤原性猴病毒的G+C含量一般高於或相似於非腫瘤原性毒株。Gilden等(1968)根據腫瘤抗原交叉反應,將引起腫瘤的病毒分為3組。第1組包括SV1、SV11、SV25、SV33和SV38;第2組包括SV20、SV23和SV30;第3組僅含SA7。
 5.病原性自然條件下,感染猴多呈隱性感染,不表現臨床症狀,也不向外排毒。由於長途運輸、環境條件改變等應激因素,可以誘發感染猴向體外排毒,經過直接接觸或經呼吸道感染。少數毒株可以引起呼吸道疾病、肺炎、鼻炎、結膜炎等。實驗條件下,SV17經鼻接種非洲綠猴後可產生呼吸道症狀並向外排毒。Kim等(1967)通過鼻內途徑給猴接種一株猴腺病毒,剖檢發現典型肝腸炎病變。也有腦內接種引起腦膜、脈絡叢病理損傷的報道。
6.診斷由於猴腺病毒多呈隱性感染,通過臨床症狀難以作出診斷。病毒的分離和血清學鑒定是診斷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但有時也難以與疾病聯係在一起,因為猴腺病毒是猴類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常在病毒之一。病毒的分離可采集咽喉分泌物或糞便,適當處理後接種原代恒河猴腎細胞或非洲綠猴腎細胞,以及LLCMK2、BSV1、Vero等傳代細胞。中和試驗和血凝抑製試驗常用來鑒定病毒分離株。鑒於猴腺病毒的血清型多、型間存在交叉反應,常規免疫血清難以區分或定型,單克隆抗體技術在型別鑒定方麵提供了有力的手段。〖BT4〗7.免疫猴感染腺病毒後,可以用血凝抑製試驗和中和試驗檢查到血清抗體。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猴腺病毒作為載體構建基因工程活疫苗的研究已經開展,會對本病及其疾病的免疫預防產生積極作用。
 

 

上一篇:腺病毒科血凝性與分類

下一篇:犬腺病毒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