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氏體:
1)某些性質與病毒相近
a 、專性活細胞寄生物,除五日熱(戰壕熱)立克次氏體(Rickettsia wolhynica)外均不能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繁殖。這是因為它們體內酶係不完全,一些必需的養料需從宿主細胞獲得;細胞膜比一般細菌的膜疏鬆,營養物質較易通過,細胞內物質也容易漏出。這種可透性膜,一方麵使它們有可能容易從宿主細胞獲得大分子物質,另一方麵也決定了它們一旦離開宿主細胞則易死亡)
b、大小介於病毒與一般細菌之間,除伯氏立克次氏體(Rickettsia burneti)外,均不能通過細菌過濾器(球狀體:0.20.5 mm;杆狀體:0.30.5 x 0.32 mm; )
2)由於長期適應的結果,立克次氏體形成了一種必須從一種宿主傳至另一宿主的特殊生活方式,它們幾乎都有自己的天然動物宿主,主要以節肢動物(虱、蜱、蟎等)為媒介,寄生在它們的消化道表皮細胞中,然後通過節肢動物叮咬和排泄物傳播給人和其他動物。有的立克次氏體能引起人類的流行性斑疹傷寒、恙蟲熱、Q 熱等嚴重疾病,而且立克次氏體大多是人獸共患病原體。對熱、幹燥、光照、脫水及普通化學試劑的抗性均差, 離開宿主僅能存活數小時至數日, 但如隨節肢動物糞便排出, 在空氣中自然幹燥後,其抗性變得相當強。有的可在室溫下保持毒力二年左右。
支原體:
1)無細胞壁,隻有細胞膜,細胞形態多變;
2)個體很小,能通過細菌過濾器,曾被認為是最小的可獨立生活的細胞型生物。
3)可進行人工培養,但營養要求苛刻,菌落微小,呈典型的“油煎荷包蛋”;
4)一些支原體能引起人類、牲畜、家禽和作物的病害疾病,如肺炎支原體;
5) 應用活組織細胞培養病毒或體外組織細胞培養時,常被支原體汙染。
衣原體:
1)細胞結構與細菌類似;具有類似的細胞壁,細胞壁內也含有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等。核糖體也是由 30S和 50S 二個亞基組成。
2)細胞呈球形或橢圓形,直徑為 0.20.3 mm,能通過細菌濾器;
3)專性活細胞內寄生;衣原體有一定的代謝活性,能進行有限的大分子合成,但缺乏產生能量的係統,必須依賴宿主獲得 ATP,因此又被稱為“能量寄生型生物”
4)在宿主細胞內生長繁殖具有獨特的生活周期,即存在原體和始體兩種形態。具有感染性的原體通過胞飲作用進入宿主細胞,被宿主細胞膜包圍形成空泡,原體逐漸增大成為始體。始體無感染性,但能在空泡中以二分裂方式反複繁殖,形成大量新的原體,積聚於細胞質內成為各種形狀的包涵體(inclusion body) ,宿主細胞破裂,釋放出的原體則感染新的細胞。
5)衣原體廣泛寄生於人類、哺乳動物及鳥類,少數致病,如沙眼衣原體是人類砂眼的病原體, 甚至引起結膜炎、 角膜炎、 角膜血管翳等臨床症狀, 成為致盲的重要原因。 1956年,我國微生物學家湯飛凡等應用雞胚卵黃囊接種法,在國際上首先成功地分離培養出沙眼衣原體。現衣原體可用多種細胞培養。
6) 衣原體不耐熱,60 度 10 分鍾即被滅活,但它不怕低溫,冷凍幹燥可保藏多年。
對紅黴素、氯黴素、四環素敏感。
粘細菌生活史:
1、營養細胞:杆狀、柔軟、缺乏堅硬的細胞壁,無鞭毛,產生粘液,可在固體表麵作“滑行”運動,以分類方式進行繁殖。
2、子實體:營養細胞發育到一定階段,在適宜的條件下彼此向對方移動,在一定位置聚集成團,形成形態各異,肉眼可見的子實體。單個子實體中可能含有 109 個或更多由某些營養細胞轉變而成的休眠結構,稱為拈孢子(mycospore) 。能形成子實體是粘細菌區別於其它原核微生物的最主要標誌。 而在營養生長階段如果有足夠的養料就不形成子實體,當營養耗盡時,營養細胞群就開始形成子實體。子實體幹燥後,可借助風力、水力等到處傳播,遇到適宜的環境又萌發成為營養細胞。
蛭弧菌特性:
1、鞭毛多為偏端單生;
2、生活方式多樣:寄生、兼性寄生,極少數腐生。一般認為後者為突變株;
3、可能成為防治有害細菌的一種有力武器。
藍細菌特性:
1)分布極廣;
2)形態差異極大;有球狀、杆狀和絲狀體,個體直徑一般為 310 mm,有的可達 60mm。當許多個體聚集在一起,可形成肉眼可見的、很大的群體。若繁茂生長,可使水的顏色隨菌體顏色而變化。
3)細胞中含有葉綠素 a,進行產氧型光合作用。它被認為是地球上生命進化過程中第一個產氧的光合生物,對地球上從無氧到有氧的轉變、真核生物的進化起著裏程碑式的作用。
4)具有原核生物的典型細胞結構:細胞核無核膜,也不進行有絲分裂,細胞壁含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革蘭氏染色陰性。
5)營養極為簡單,不需要維生素,以硝酸鹽或氨作為氮源,多數能固氮,其異形細胞(heterocyst)是進行固氮的場所。
6)分泌粘液層、莢膜或形成鞘衣,因此具有強的抗幹旱能力。
7)無鞭毛,但能在固體表麵滑行,進行光趨避運動。
8)許多種類細胞質中有氣泡,使菌體漂浮,保持在光線最充足的地方,以利光合作用。
古生菌:
1977年,Carl Woese以 16S rRNA序列比較為依據,提出的獨立於真細菌和真核生物之外的生命的第三種形式。在分類地位上與真細菌和真核生物並列為三域(Domain) ,並且在進化譜係上更接近真核生物。在細胞構造上與真細菌較為接近,同屬原核生物。
多生活於一些生存條件十分惡劣的極端環境中,例如高溫、高鹽、高酸等。
真菌:一類低等真核生物
1、具有細胞核,進行有絲分裂;
2、細胞質中含有線粒體但沒有葉綠體,不進行光合作用,無根、莖、葉的分化;
3、以產生有性孢子和無性孢子二種形式進行繁殖;
4、營養方式為化能有機營養(異養) 、好氧;
5、不運動(僅少數種類的遊動孢子有 12 根鞭毛) ;
6、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大小懸殊,細胞結構多樣;
上一篇:微生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下一篇:微生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