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首頁 > 微生物知識->微生物基本知識->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與菌種資源的開發 (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與菌種資源的開發 (2)



錄入時間:2010-9-1 9:25:34 來源:青島betway必威西汉姆联

(四)工農業產品中的微生物
1 .農產品上的微生物
    各種農產品上均有微生物生存,糧食尤為突出。據統計,全世界每年因黴變而損失的糧食就占總產量的 2 %左右,這是一筆極大的浪費。在各種糧食和飼料上的微生物以曲黴屬、青黴屬和鐮孢 ( 黴 ) 屬的一些種為主,其中以曲黴為害最大,青黴次之。有些真菌可產生真菌毒素,有的真菌毒素是致癌物,其中以部分黃曲黴菌株產生的黃曲黴毒素最為常見。黃曲黴毒素是一種強烈的致肝癌毒物,對熱穩定 ( 300 ℃ 時才能 被破壞) ,對人、家畜、家禽的健康危害極大。現已發現的黃雷毒素有 B l 、 B 2 、 G l 、 G 2 、 B 2a 、 G 2a 、 M l 、 M 2 、 P l 等十幾種,其中以 B l 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強,含黃曲黴毒素最多的食品是花生及花生製品、玉米。另一類劇毒致癌毒素為 T2 。由鐮孢黴屬的真菌產生,被人吸收後會引起白細胞下降和骨髓造血機能破壞。在國際上,少數國家曾用來製成生物武器。
2 .食品上的微生物
    食品是用營養豐富的動植物原料經過人工加工後的製成品,其種類繁多,如麵包、糕點、罐頭、蜜餞等。由於在食品的加工、包裝、運輸和貯藏等過程中,都不可能進行嚴格的無菌操作,因經常遭到細菌、黴菌、酵母菌等的汙染,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它們又會迅速繁殖。其中有的是病原微生物,有的能產生細菌毒素或真菌毒素,從而引起食物中毒或其他嚴重疾病的發生,所以食品的衛生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
    要有效地防止食品的黴腐變質,除在加工製作過程中必須注意清潔衛生外,還要控製保藏條件,尤其要采用低溫、幹燥、密封等措施,此外,也可在食品中添加少量無毒的化學防腐劑,如苯甲酸酸、山梨酸等。
3 .引起工業產品黴腐的微生物
    許多工業產品是部分或全部由有機物組成,因此易受環境中微生物的侵蝕,引起生黴、腐爛、腐蝕、老化、變形與破壞,即使是無機物如金屬、玻璃也可因微生物活動而產生腐蝕與變質,使產品的品質、性能、精確度、可靠性下降,給國民經濟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工業產品的防腐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五)人及動物體上的微生物
    正常人體及動植物體上都存在著許多微生物,生活在健康動物各部位、數量大、種類較穩定且一般是有益無害的微生物,稱為正常菌群。例如,在動物的皮毛上經常有葡萄球菌,鏈球菌和球菌等,在腸道中存在著大量的擬杆菌、大腸杆菌、雙歧杆菌、乳杆菌、糞鏈球菌、產氣莢膜菌等,都屬於動物體上的正常菌群。
    人體在健康的情況下與外界隔絕的組織和血流是不含菌的,而身體的皮膚、粘膜以及一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有許多正常的菌群。皮膚上最見的細菌是某些革蘭氏陰性球菌,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多見,有時也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存在;鼻腔中常見的有葡萄球菌、類白喉分支杆菌,口腔中經常存在著大量的球菌、乳杆菌屬和擬杆菌屬的成員。胃中含有鹽酸,不適於微生物生活,除少數耐酸菌外,進入胃中的微生物很快被殺死。人體腸道呈中性 ( 或弱堿性 ) ,且含有被消化的食物,適於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所以腸道特別是大腸中含有很多微生物。過去曾認為腸道菌群中主要種類是大腸杆菌和腸球菌。近代研究表明,腸道菌群中占優勢的是擬杆菌、雙歧杆菌等厭氧菌,它們比大腸杆菌和腸球菌多 l 000 倍以上。幾乎占所有被分離活菌的 99 %,而好氧菌 ( 包括兼性厭氧菌在內 ) 所占比例不超過 1 %。
    在一般情況下,正常菌群與人體保持著一個平衡狀態,且菌群之間也互相製約,維持相對的平衡。它們與人體的關係一般表現為互生關係。應該指出的是,所謂正常菌群,也是相對的、可變的和有條件的。當機體防禦機能減弱時,如皮膚大麵積燒傷、粘膜受損、機體受涼或過度疲勞時,一部分正常菌群會成為病原微生物。另一些正常菌群由於其生長部位發生改變也可導致疾劇的發生。如因外傷或手術等原因,大腸杆菌進入腹腔或泌尿生殖係統,可引起腹膜炎、腎盂腎炎等炎症。還有一些正常菌群由於某種原因破壞了正常菌群內各種微生物之間的相互製約關係時,也能引起疾病。如長期服用廣譜抗生素後,腸道內對藥物敏感的細菌被抑製,而不敏感的白假絲酵母或耐藥性葡萄球菌則大量繁殖,從而引起病變。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菌群失調症。兒童患遷移性腹瀉、消化不良,成人患胃腸炎時,都有好氧菌、腸杆菌數量增加,擬杆菌、雙歧杆菌數量減少的傾向。痢疾病人除出現擬杆菌減少,腸杆菌增加外,還可檢出痢疾杆菌等致病菌。因此在進行治療時,除使用藥物來抑製或殺滅致病菌外,還應考慮調整菌株恢複腸道正常菌群生態平衡的問題。
    無菌動物與悉生生物 凡在其體內外檢查不到任何正常菌群的動物,稱為無菌動物。用無菌動物進行實驗,可排隊正常菌群的幹擾,從而使人們可以更深入、更精確地研究動物的免疫、營養、代謝、衰老和疾病等問題。
    凡已人為地接種上某已知純種微生物的無菌動物或無菌植物,稱為悉生生物。
(六)極端環境中的微生物
    在自然界中,存在著一些可在絕大多數微生物所不能生長的高溫、低溫、高酸、高堿、高鹽、高壓或高輻射強度等極端環境下生活的微生物,例如嗜熱菌、嗜冷菌、嗜酸菌、嗜堿菌、嗜鹽菌、嗜壓菌或耐輻射菌等,它們被稱為極端環境微生物或簡稱極端微生物。
    微生物對極端環境的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是生物進化過程的動因之一。了解極端環境下微生物的物種、遺傳特性及適應機製,不僅可為生物進化、微生物分類積累資料,提供新的線索,還可直接利用它的特殊基因、特殊機能,培育更有用的新種。因此,研究極端環境中的微生物,在理論上和實踐一都且重要的意義。
1 .嗜熱菌 (thermophiles)
    嗜熱菌廣泛分布在草堆、廄肥、溫泉、煤堆、火山地、地熱區土壤及海底火山附近等處。在濕熱草堆和廄肥中生活著好熱的放線菌和芽孢杆菌,它們的生長溫度在 45 — 65 ℃ ,有時甚至可使草堆自燃。一些人為的高溫環境,如工廠的熱水裝置和人造熱源等處也是嗜熱微生物生長的良好環境。
    嗜熱菌的代謝快、酶促反應溫度高和增代時間短等特點是中溫菌所不及的,在發酵工業、城市和農業廢物處理等方麵均具有特殊的作用。但嗜熱菌的良好抗熱性也造成了食品保存上的困難。
    近年來,由於把嗜熱菌的耐熱 DNA 多聚酶“ Taq ”用於多聚酶鏈式反應( PCR )中,使該反應在科學研究和醫療等實際領域的應用中實現了新的飛躍。 PCR 是一種 DNA 分子的體外擴增技術,在 1985 年由美國 Cetus 公司人類遺傳學實驗室的學者所發明。它可使目的 DNA 分子在體外快速擴增。在正常機體內, DNA 的合成必須有一個 DNA 多聚酶、一個現存的單鏈 DNA 模板、一個小片段的 RNA 引物和若幹種合成底物等條件下。在體外,如能滿足這些條件,也可實驗現 DNA 的擴增。正常的 DNA 分子是雙鏈的,它必須在高溫下才能解開,而高溫又會 DNA 多聚酶失活。因此,在雙鏈 DNA 分子解開、複製、再解開、再複製的擴增過程中,必須不斷添加 DNA 多聚酶。 1988 年後,由於使用了耐熱的“ Taq ”,才使 PCR 的專一性、收得率、靈敏度、 DNA 片段長度、複製的忠實、操作簡便性和自動化程度有了明顯的提高。例如,使用自動化儀器可使 48 個樣品在 4 小時內同時擴增 10 6 倍。 PCR 已廣泛應用於各種遺傳病、病毒病的診斷,胎兒性別的鑒定,司法工作以及人類學和動物學等的研究工作中。在基本理論研究中, PCR 也有廣泛的應用,例如核苷酸的分析,以及染色畸變和基因突變的研究等。
2 .嗜冷菌
    嗜冷菌分布在南北極地區、冰窖、高山、深海和土壤等的低溫環境中。嗜冷菌可分為專性和兼性兩種,專性嗜冷菌對 20 ℃ 以下的低溫環境有適應性, 20 ℃ 以上即死亡,如分布在海洋深處、南北極及冰窖中的微生物;兼性嗜冷微生物易從不穩定的低溫環境中分離到,其生長的溫度範圍較寬,最高生長溫度甚至可達 30 ℃ 。嗜冷菌是導致低溫保藏食品腐敗的根源。
3 .嗜酸菌
    大多數微生物生長在 pH4.0 — 9.0 的範圍內,最適生長 pH 接近中性。嗜酸菌分布在酸性礦水、酸性熱泉和酸性土壤等處,極端嗜酸菌能生長在 pH3 以下。如氧化硫硫杆菌的生長 pH 範圍為 0 . 9 — 4 . 5 ,最適 pH 為 2.5 ,在 pH0.5 下仍能存活,能氧化硫產生硫酸。 ( 濃度可高達 5 %一 10 % ) 。氧化亞鐵硫杆菌,為專性自養嗜酸杆菌,能將
    還原態的硫化物和金屬硫化物氧化產生硫酸,還能把亞鐵氧化成高鐵,並從中獲得能量。這種菌已被廣泛用於銅等金屬的細菌瀝濾中。
4 .嗜堿菌
    在堿性和中性環境中均可分離到嗜堿菌,專性嗜堿菌可在 pHll 一 pHl2 的條件下生長,而在中性條件下卻不能生長,如巴氏芽孢杆菌在 pHll 時生長良好,最適 pH 為 9.2 ,而低於 pH 9 時生長困難。
5 .嗜鹽菌 (halophiles)
    嗜鹽菌通常分布在曬鹽場、醃製海產品、鹽湖和著名的死海等處。如鹽生鹽杆菌和紅皮鹽杆菌等。其生長的最適鹽濃度高達 15 %一 20 %,甚至還能生長在 32 %的飽和鹽水中。嗜鹽菌是一種古細菌,它的紫膜具有質子泵和排鹽的作用,目前正設法利用這種機製來製造生物能電池和海水淡化裝置。
6 .嗜壓菌 (barophiles)
    嗜壓菌僅分布在深海底部和深油井等少數地方。嗜壓菌與耐壓菌不同,它們必須生活在高靜水壓環境中,而不能在常壓下生長。例如,從深海底部壓力為 l01.325MPa 處,分離到一種嗜壓的假單胞菌;據報道,有些嗜壓菌甚至可在 141 . 855MPa 的壓力下正常生長。由於研究嗜壓菌需要特殊的加壓設備,特別是不經減壓作用,將大洋底部的水樣或淤泥轉移到高壓容器內是非常困難的,於是使得對嗜壓菌的研究工作受到一定限製,有關嗜壓菌和耐壓菌的耐壓機製目前還不清楚。
7. 抗輻射的微生物
    與上述不同的是,抗輻射微生物對輻射僅有抗性或耐受性,而不是“嗜好”。與微生物有關的輻射有可見光、紫外線、 x 射線和 Y 射線,其中生物接觸最多、最頻繁的是太陽光中的紫外線。 生物如果沒有對紫外線損傷的防禦機製,也許地表就是生物難以生存的極端環境,。然而生物具多種防禦機製,或能使它免受放射線的損傷,或能在損傷後加以修複。抗輻射的微生物就是這類防禦機製很發達的生物,把它們分離培養,可作為生物抗輻射機製研究的極好材料。.
二、菌種資源的開發
    自然界的菌種資源雖十分豐富,但要設法從其中篩到較為理想的菌種也不十分容易。如鏈黴素的發現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分離樣品中的微生物,通常情況下可分四步來進行:
1 .采集菌樣
2 .富集培養 又稱增殖培養,就是利用選擇性培養基的原理,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樣品中加入某些特殊營養物,並創造一些有利於待分離對象生長的條件,使樣品中少數能分解利用這類營養物的微生物乘機大量繁殖,從而有利於分離它們。
3 .純種分離
4 .性能測定

 

上一篇: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與菌種資源的開發 (1)

下一篇:微生物的生物環境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