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刺傷、切割傷或擦傷
受傷人員應當脫下防護服,清洗雙手和受傷部位,使用適當的皮膚消毒劑,必要時進行醫學處理。要記錄受傷原因和相關的微生物,並應保留完整適當的醫療記錄。
二、潛在感染性物質的食入
應脫下受害人的防護服並進行醫學處理。要報告食入材料的鑒定和事故發生的細節,並保留完整適當的醫療記錄。
三、潛在危害性氣溶膠的釋放(在生物安全櫃以外)
所有人員必須立即撤離相關區域,任何暴露人員都應接受醫學谘詢。應當立即通知實驗室負責人和生物安全官員。為了使氣溶膠排出和使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時間內(例如1 h內)嚴禁人員入內。如果實驗室沒有中央通風係統,則應推遲進入實驗室(例如24 h)。
應張貼“禁止進入”的標誌。過了相應時間後,在生物安全官員的指導下來清除汙染。應穿戴適當的防護服和呼吸保護裝備。
四、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質的溢出
應當立即用布或紙巾覆蓋受感染性物質汙染或受感染性物質溢灑的破碎物品。然後在上麵倒上消毒劑,並使其作用適當時間。然後將布、紙巾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應用鑷子清理。然後再用消毒劑擦拭汙染區域。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應當對他們進行高壓滅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內浸泡。用於清理的布、紙巾和抹布等應當放在盛放汙染性廢棄物的容器內。在所有這些操作過程中都應戴手套。
如果實驗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寫材料被汙染,應將這些信息複製,並將原件置於盛放汙染性廢棄物的容器內。
五、未裝可封閉離心桶的離心機內盛有潛在感染性物質的離心管發生破裂
如果機器正在運行時發生破裂或懷疑發生破裂,應關閉機器電源,讓機器密閉(例如30min)使氣溶膠沉積。如果機器停止後發現破裂,應立即將蓋子蓋上,並密閉(例如30min)。發生這兩種情況時都應通知生物安全官員。
隨後的所有操作都應戴結實的手套(如厚橡膠手套),必要時可在外麵戴適當的一次性手套。當清理玻璃碎片時應當使用鑷子,或用鑷子夾著的棉花來進行。
所有破碎的離心管、玻璃碎片、離心桶、十字軸和轉子都應放在無腐蝕性的、已知對相關微生物具有殺滅活性的消毒劑內(見第14章)。未破損的帶蓋離心管應放在另一個有消毒劑的容器中,然後回收。
離心機內腔應用適當濃度的同種消毒劑擦拭,並再次擦拭,然後用水衝洗並幹燥。清理時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應按感染性廢棄物處理。
六、在可封閉的離心桶(安全杯)內離心管發生破裂
所有密封離心桶都應在生物安全櫃內裝卸。如果懷疑在安全杯內發生破損,應該鬆開安全杯蓋子並將離心桶高壓滅菌。另一種方法是,安全杯可以采用化學消毒。
七、火災和自然災害
在製定的應急預案中應包括消防人員和其他服務人員。應事先告知他們哪些房間有潛在的感染性物質。要安排這些人員參觀實驗室,讓他們熟悉實驗室的布局和設備,這都是十分有益的。
發生自然災害時,應就實驗室建築內和∕或附近建築物的潛在危險向當地或國家緊急救助人員提出警告。隻有在受過訓練的實驗室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他們才能進入這些地區。感染性物質應收集在防漏的盒子內或結實的一次性袋子中。
由生物安全人員依據當地的規定決定繼續利用或是最終丟棄。
八、緊急救助:聯係對象
在設施內應顯著張貼以下電話號碼及地址:
1、研究所和實驗室本身的電話及地址(打電話者或呼叫的服務人員可能不知道詳細地址或位置)
2、研究所所長或實驗室主任 ;3、實驗室主管 ;4、生物安全官員 ;5、消防隊
6、醫院/急救機構∕醫務人員(如果可能,提供各個診所、科室和∕或醫務人員的名稱)
7、警察 ;8、醫學官員 ;9、負責的技術員 ;10、水、氣和電的維修部門
九、急救裝備
必須配備以下緊急裝備:
1、急救箱,包括常用的和特殊的解毒劑 ;2、合適的滅火器和滅火毯
建議配備以下設備,但可根據具體情況有所不同:
1、全套防護服(連體防護服、手套和頭套——用於涉及危險度3級和4級微生物的事故)
2、帶有能有效防護化學物質和顆粒的濾毒罐的全麵罩式防毒麵具(full-face respirator)
3、房間消毒設備,如噴霧器和甲醛熏蒸器 ;4、擔架
5、工具,如錘子、斧子、扳手、螺絲刀、梯子和繩子
6、劃分危險區域界限的器材和警告標示。
上一篇:意外事故應對方案
下一篇:消毒和滅菌——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