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溶血性鏈球菌
一、化膿性鏈球菌
(一)生物學性狀:
1、形態、染色:
(1)G+菌,直徑0.5-1.0微米,球形或橢圓形鏈狀排列。
(2)有菌毛,在幼齡期(2—4小時)形成透明質酸的莢膜。
2、培養:營養要求較高:血清、血液和腹水
(1)在血瓊脂平板上生長,生成細小、灰白色、表麵光滑、有乳光的菌落,有完全溶血環、草綠色溶血環或無溶血環。
(2)在血清肉湯、葡萄糖肉湯中絮狀沉澱。
3、生化反應:
葡萄糖+ ,不分解菊糖,不被膽汁溶解。
4、抗原構造:
1)多糖抗原:(C抗原)存在於鏈球菌的細胞壁,具有族特異性,是血清學分類的依據。將乙型鏈球菌分為A—H、K—M和O—V共19個族,引起人類疾病的隻有A——D、F、G族。
2)表麵蛋白抗原:位於C抗原外層,有M、T、R和S抗原。M蛋白有型特異性,可將化膿性鏈球菌分為80多個型別。與致病性有關的為M蛋白,具有抗吞噬作用;與心肌肌漿蛋白有共同抗原表位,故與風濕性心肌炎可能有關。
3)核蛋白抗原(P抗原):無特異性
5、抵抗力:
抵抗力不強,對熱、一般消毒劑和抗生素敏感(紅黴素、青黴素、氯黴素及磺胺)。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1、致病物質
(1)細胞壁成分:
①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LAT):A族菌黏附於宿主細胞主要由LTA介導
②M蛋白(M protein):具有抗吞噬和抵抗細胞內殺菌作用
③肽聚糖:致熱、溶解血小板、致局部Shwartzman反應的作用、提高血管通透性和誘發實驗性關節炎
④細胞壁受體:蛋白質和纖維結合素受體,可與IgG、IgA、纖維蛋白原、纖維結合素結合,有利於細菌黏附。
(2)侵襲性酶類:
①透明質酸酶(hyaluronidase):(擴散因子)能分解細胞間質的透明質酸,使病菌在組織中擴散。
②鏈激酶(streptokinase, SK):(鏈球菌溶纖維蛋白酶)使溶纖維蛋白酶原變為溶纖維蛋白酶,溶解血塊或阻止血漿凝固,有利於細菌在組織中擴散。
③鏈道酶(streptodomase, SD):(鏈球菌DNA酶)該酶能分解膿汁中高度粘稠性的核酸,使膿汁稀薄,有利於細菌擴散
④膠原酶(collagenase):能溶解膠原纖維,亦有利於細菌的擴散。
是廣義的擴散因子
(3)外毒素:
①溶血素(streptolysin):按對氧的穩定性分溶血素“O”和溶血素“S”
溶血素“O”(SLO):對熱、氧敏感,–S–S變成–S–S–。溶解紅細胞,有抗原性,其抗體及抗O抗體(ASO)。85%~90%的患者於鏈球菌感染後2~3周到病愈後數月或一年內可查到這種抗體,可輔助診斷風濕熱。溶血素“S”(SLS):對熱和酸敏感。對氧穩定,,形成透明溶血環。無抗原性,對多種組織和白細胞有破壞作用。
②致熱外毒素(pyrogenic exotoxin):(紅疹毒素)主要反應是致熱性,猩紅熱的皮疹可能是一種超敏反應。隻有帶溫和噬菌體的菌株才能產生。有A、B、C 3個血清型。
2、所致疾病:通過直接接觸、飛沫、皮膚黏膜的傷口侵入機體。有化膿性、中毒性和超敏反應3類。
(1)化膿性炎症:
①皮膚和皮下組織感染:癰和膿腫
SD、SK使膿汁稀薄利於擴散,形成蜂窩織炎;
沿淋巴管擴散引起丹毒、淋巴結(管)炎;
沿血管擴散引起敗血症;
②其他係統的感染:扁桃體炎、咽炎、咽峽炎、鼻竇炎、腎盂腎炎及產褥熱等
(2)猩紅熱:兒童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高熱、全身紅疹和全身中毒症狀。病後可獲得較強免疫力。
(3)鏈球菌毒素休克綜合症:由致熱外毒素引起,表現為高熱、休克及器官衰竭。
(4)鏈球菌感染後超敏反應:
①急性腎小球腎炎:發生在咽炎和膿皮病後,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由M12型菌株引起。機理:M蛋白與抗體形成免疫複合物沉積於腎小球基底膜,Ⅲ型超敏反應;胞漿膜抗原與腎小球基底膜可溶性抗原有共同抗原,Ⅱ型超敏反應。
②風濕熱:發生在咽炎後,臨床表現以關節炎、心機炎為主。機理:M蛋白免疫複合物沉積於心瓣膜和關節滑液膜上,Ⅲ型超敏反應;細胞壁多糖抗原與心瓣膜等組織的糖蛋白有共同抗原,Ⅱ型超敏反應。
3、免疫性:
抗M蛋白抗體和抗致熱外毒素抗體有免疫作用。猩紅熱病後可獲得同型的牢固免疫力。
(三)微生物檢查法:
1、細菌分離和鑒定:膿汁、咽拭子、血液
(1)直接塗片和鑒定:G+球菌,鏈狀排列
(2)分離培養與鑒定:血平板上有透明溶血環。
2、血清學診斷
抗“O”試驗:即用已知的溶血素“O”,檢測病人血清中是否有相應的抗體的中和試驗或凝集試驗。ASO>1:500;用於風濕熱和腎小球腎炎的輔助診斷。
用試劑盒檢測抗原:ELISA
(四)防治原則:
1、徹底治療咽炎、扁桃體炎
2、選擇敏感抗菌素:青黴素G首選,長效青黴素可預防感染
上一篇:細菌學各論——鏈球菌屬
下一篇:細菌學各論——肺炎鏈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