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類別 |
試驗菌 |
培養基 |
滅菌緩衝液 PH值 |
抗生素濃度範圍 單位/ml |
培養條件 | |||
編號 |
PH值 |
溫度/℃ |
時間/小時 | |||||
鏈黴素 |
枯草芽孢杆菌[CMCCB(B)63 501或CVCC717] |
Ⅰ |
7.8~8.0 |
7.8 |
0.6~1.6 |
35~37 |
14~16 | |
卡那黴素 |
枯草芽孢杆菌[CMCCB(B)63 501或CVCC717] |
Ⅰ |
7.8~8.0 |
7.8 |
0.9~4.5 |
35~37 |
14~16 | |
吉他黴素 |
枯草芽孢杆菌[CMCCB(B)63 501或CVCC717] |
Ⅱ① |
8.0~8.2 |
7.8 |
20.0~40.0 |
35~37 |
16~18 | |
安普黴素 |
枯草芽孢杆菌[CMCCB(B)63 501或CVCC717] |
Ⅰ |
7.8~8.0 |
7.8 |
5.0~20.0 |
35~37 |
16~18 | |
鹽黴素 |
短小芽孢杆菌[CMCC(B)63 202或CVCC709] |
Ⅳ |
6.5~6.6 |
6.0 |
10.0~40.0 |
35~37 |
14~16 | |
慶大黴素 |
短小芽孢杆菌[CMCC(B)63 202或CVCC709] |
Ⅰ |
7.8~8.0 |
7.8 |
2.0~12.0 |
35~37 |
14~16 | |
紅黴素 |
短小芽孢杆菌[CMCC(B)63 202或CVCC709] |
Ⅰ |
7.8~8.0 |
7.8 |
5.0~20.0 |
35~37 |
14~16 | |
新黴素 |
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或CVCC1882] |
Ⅱ |
7.8~8.0 |
7.8② |
4.0~25.0 |
35~37 |
14~16 | |
青黴素③ |
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或CVCC1882] |
Ⅱ |
6.5~6.6 |
6.0 |
0.5~2.0 |
35~37 |
14~16 | |
四環素 |
藤黃微球菌[CMCC(B)28 001或CVCC1600] |
Ⅱ |
6.5~6.6 |
6.0 |
10.0~40.0 |
35~37 |
16~18 | |
土黴素 |
藤黃微球菌[CMCC(B)28 001或CVCC1600] |
Ⅱ |
6.5~6.6 |
6.0 |
10.0~40.0 |
35~37 |
16~18 | |
金黴素 |
藤黃微球菌[CMCC(B)28 001或CVCC1600] |
Ⅱ |
6.5~6.6 |
6.0 |
4.0~25.0 |
35~37 |
16~18 | |
多西環素 |
藤黃微球菌[CMCC(B)28 001或CVCC1600] |
Ⅱ |
6.5~6.6 |
6.0 |
4.0~25.0 |
35~37 |
16~18 | |
杆菌肽 |
藤黃微球菌[CMCC(B)28 001或CVCC1600] |
Ⅱ |
6.5~6.6 |
6.0 |
0.5~12.0 |
35~37 |
16~18 | |
林可黴素 |
藤黃微球菌[CMCC(B)28 001或CVCC1600] |
Ⅱ |
7.8~8.0 |
7.8 |
2.0~12.0 |
35~37 |
16~18 | |
泰樂菌素 |
藤黃微球菌[CMCC(B)28 001或CVCC1600] |
Ⅱ |
6.5~6.6 |
6.0 |
2.5~10.0 |
35~37 |
16~18 | |
大觀菌素 |
大腸杆菌[CMCC(B)44 103或CVCC2801] |
Ⅴ |
7.8~8.0 |
7.0 |
50.0~300.0 |
35~37 |
16~18 | |
|
|
|
|
|
|
|
|
|
① 加0.3%葡萄糖。
② 此緩衝液含3%氯化鈉。
③ 係指普魯卡因青黴素注射液。
補充:抗生素微生物檢定試驗設計表
抗生素類別 |
試驗菌 |
培養基 |
滅菌緩衝液 PH值 |
抗生素濃度範圍 單位/ml |
培養條件 | ||
編號 |
PH值 |
溫度/℃ |
時間/小時 | ||||
丁胺卡那黴素 |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 |
Ⅰ |
7.8~8.0 |
7.8 |
0.9~4.5 |
35~37 |
14~16 |
巴龍黴素 |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 |
Ⅰ |
7.8~8.0 |
7.8 |
0.9~4.5 |
35~37 |
14~16 |
卷曲黴素 |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 |
Ⅰ |
7.8~8.0 |
7.8 |
10.0~40.0 |
35~37 |
14~16 |
碘苄青黴素 |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 |
Ⅰ |
6.5~6.6 |
6.0 |
5.0~10.0 |
35~37 |
14~16 |
去甲萬古黴素 |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 |
Ⅷ |
6.0 |
6.0 |
9.0~43.7 |
35~37 |
14~16 |
頭孢噻肟鈉 |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63 |
Ⅶ |
6.5~6.6 |
6.0 |
0.5~2.2 |
35~37 |
14~16 |
頭孢羥氨苄 |
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 |
Ⅱ |
6.5~6.6 |
6.0 |
5.0~20.0 |
35~37 |
14~16 |
脫氧土黴素 |
藤黃八疊球菌[CMCC(B)28 001] |
Ⅱ |
6.5~6.6 |
6.0 |
4.0~25.0 |
35~37 |
16~18 |
氯黴素 |
藤黃八疊球菌[CMCC(B)28 001] |
Ⅱ |
6.5~6.6 |
6.0 |
30.0~80.0 |
35~37 |
16~18 |
克林黴素 |
藤黃八疊球菌[CMCC(B)28 001] |
Ⅱ |
7.8~8.0 |
7.8 |
0.6~1.6 |
35~37 |
16~18 |
粘黴素 |
大腸杆菌[CMCC(B)44 103] |
Ⅵ |
7.2~7.4 |
6.0 |
614~2344 |
35~37 |
16~18 |
[附注]
抑菌圈大小預測試驗方法:取雙碟6個,分為3組,每組2個,分別加入已融化的瓊脂培養基20ml,用陶瓦圓蓋覆蓋,待凝固後,作為底層培養基置
表1 菌 層 培 養 基 的控 製 溫 度
試驗用菌種 |
菌層培養基溫度℃ |
芽孢懸液 |
60 |
大腸杆菌菌液 |
48 |
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液 |
48~50 |
藤黃八疊球菌菌液 |
48~50 |
啤酒酵母菌懸液 |
48 |
(2) 影響效價測定的因素
1.試驗菌種:當試驗菌種中含有對抗生素敏感度不同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菌株時,由於各菌株的最低抑菌濃度不同,在形成抑菌圈時可能出現雙圈及邊緣模糊不清,影響測量抑菌圈的準確度。因此,應定期將試驗菌種進行平板分離,經塗片鏡檢後,挑選典型的單個菌落作為工作用菌種。陳舊的試驗菌培養物也會使抑菌圈邊緣模糊,故試驗時應用新鮮製備的試驗菌液。
2.培養基:培養基的質量對抑菌圈的大小和清晰度都有影響,故對配製培養基用的幾種主要原材料如腖、牛肉膏、酵母膏及瓊脂等都應通過預試驗選擇適宜的品種使用。瓊脂的使用量須隨季節不同加以調整,使培養基的硬度合適,太軟小鋼管容易下陷,太硬容易造成抗生素溶液從小鋼管底部漏出,可使抑菌圈破裂。
3.雙碟的製備:鋪雙碟底層培養基時,培養基的溫度不宜過高,一般將融化後的培養基在室溫冷至約
在雙碟培養基上放置小鋼管的距離要合適。當距離太小而抑菌圈又太大時,則相鄰兩個抑菌圈之間的抗生素擴散區中抗生素的濃度增大,形成互相影響的卵圓形或橢圓形抑菌圈。在滴加抗生素溶液至小鋼管時,若毛細滴管口不圓整或有小缺口,或管內有氣泡,均可使抗生素溶液從管口濺出;若加液太滿,溶液會從小鋼管口溢出;小鋼管底部不平,溶液會從底部漏出。以上原因均會造成抑菌圈不圓整或破裂成桃形。防止的辦法是滴管口要圓整,管口不能太細,管內不能有氣泡,加液時滴管口離校鋼管的距離不能太高,小鋼管兩端麵要平。
4.雙碟的培養溫度和時間:培養箱的溫度要均勻,每組雙碟要放在同一層盤內,在培養過程中,不要開啟培養箱,以免影響培養箱內的溫度。雙碟的培養時間也與抑菌圈的清晰度有關,如用藤黃八疊球菌作試驗菌種測定土黴素、四環素等效價時,在
5.抗生素汙染:無抑菌圈形成的原因,大多由於抗生素汙染所致。因此,在進行抗生素效價測定時,要嚴防抗生素汙染。防止的辦法是將配置和稀釋抗生素溶液所用的容器與製備培養基所用的容器嚴格分開,切不可將抗生素溶液撒於地麵,以免抗生素附著在微小塵埃上隨風飄落在雙碟瓊脂培養基上,而造成抑菌圈破裂或無抑菌圈形成。
6.標準品:抗生素微生物檢定發的實驗設計師采用標準品與供試品對比試驗的平行線原理。因此,要求標準品與供試品必須是同質的抗生素。如標準品與供試品所含的活性物質不同,則標準品和供試品德兩條劑量反應線不成平行直線關係,就不能按平行線原理供試計算效價。各種抗生素都有它同質的標準品,決不能用這一型抗生素組分製備的標準品,去測定另一型抗生素的供試品
上一篇: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