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三代頭孢菌素等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和耐藥菌株的增加,病原菌在構成和藥物敏感性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為了解這些變化,指導醫院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對我院1988年1月至1995年12月1603例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液中分離的病原菌和藥敏試驗進行了總結分析,現報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標本來源
痰液標本取自1988~1995年我院1603例住院患者,共培養出細菌1786株。
二、標本分離培養
按常規操作進行。
三、細菌鑒定和藥物敏感性測定
細菌鑒定和MIC測定使用VETIK-AMS60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法國梅裏埃公司製造),並以NCCLSM-7作為敏感度的解釋標準,以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作為檢測質控。
結果
一、菌株分離結果
共分離出細菌1786株,占前四位的細菌分別是銅綠假單胞菌447株,金黃色葡萄球菌216株,肺炎克雷伯菌179株,醋酸鈣不動杆菌161株,所占比例依次為25.0%,12.1%,10.0%,9.0%。其他產氣腸杆菌89株,占5.0%;大腸艾希菌61株,占3.4%;陰溝腸杆菌56株,占3.1%;液化沙雷菌49株,占2.7%。此外2%以下的菌株還有弗勞枸櫞酸菌、腸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奇異變形杆菌、草綠色鏈球菌、A群鏈球菌、嗜麥芽假單胞菌、聚團腸杆菌、類產鹼假單包菌、黃杆菌、臭鼻克雷伯菌、施假單胞菌、木糖氧化不動杆菌、亞利桑那菌、摩根變形杆菌、食酸假單胞菌、洋蔥假單胞菌、腐生葡萄球菌等。
二、細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四種分離出最多的細菌菌株對抗生素的敏感性見表1~4。
表1 447株銅綠假單胞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抗生素 |
1988~1989年 |
1990~1991年 |
1992~1993年 |
1994~1995年 |
亞胺培南 |
- |
- |
96 |
91 |
環丙沙星 |
- |
- |
92 |
83 |
妥布黴素 |
- |
77 |
75 |
71 |
丁胺卡那黴素 |
- |
92 |
88 |
71 |
頭孢呱酮 |
89 |
82 |
75 |
61 |
頭孢他啶 |
92 |
87 |
76 |
60 |
羧苄西林 |
73 |
67 |
66 |
59 |
頭孢三嗪 |
95 |
89 |
86 |
59 |
慶大黴素 |
68 |
66 |
51 |
45 |
頭孢唑啉 |
46 |
41 |
39 |
37 |
表2 179株肺炎克雷伯菌對抗生素敏感性(%)
抗生素 |
1988~1989年 |
1990~1991年 |
1992~1993年 |
1994~1995年 |
亞胺培南 |
- |
- |
99 |
96 |
氧氟沙星 |
- |
- |
93 |
91 |
頭孢三嗪 |
93 |
88 |
85 |
80 |
丁胺卡那黴素 |
- |
90 |
84 |
78 |
頭孢呱酮 |
83 |
82 |
77 |
70 |
妥布黴素 |
- |
80 |
78 |
73 |
慶大黴素 |
72 |
65 |
63 |
59 |
頭孢噻肟 |
77 |
66 |
54 |
47 |
頭孢他啶 |
78 |
72 |
55 |
41 |
氨苄西林 |
41 |
36 |
29 |
15 |
頭孢唑啉 |
37 |
32 |
15 |
9 |
表3 216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抗生素 |
1988~1989年 |
1990~1991年 |
1992~1993年 |
1994~1995年 |
亞胺培南 |
- |
- |
93 |
93 |
頭孢呱酮 |
88 |
79 |
67 |
63 |
克林黴素 |
73 |
75 |
61 |
59 |
丁胺卡那黴素 |
- |
73 |
58 |
55 |
氧氟沙星 |
- |
- |
51 |
42 |
頭孢三嗪 |
51 |
47 |
43 |
33 |
苯唑西林 |
77 |
64 |
37 |
21 |
青黴素 |
36 |
33 |
21 |
8 |
紅黴素 |
25 |
17 |
13 |
3 |
表4 161株醋酸鈣不動杆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抗生素 |
1988~1989年 |
1990~1991年 |
1992~1993年 |
1994~1995年 |
亞胺培南 |
- |
- |
99 |
97 |
氧氟沙星 |
- |
- |
81 |
70 |
丁胺卡那黴素 |
- |
84 |
73 |
69 |
頭孢他啶 |
74 |
71 |
69 |
61 |
妥布黴素 |
- |
70 |
67 |
59 |
慶大黴素 |
72 |
65 |
63 |
59 |
頭孢噻肟 |
77 |
66 |
54 |
47 |
頭孢三嗪 |
78 |
72 |
55 |
44 |
氨苄西林 |
41 |
36 |
29 |
15 |
頭孢唑啉 |
37 |
32 |
15 |
9 |
討論
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培養的病原菌在我院占前四位者依次為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醋酸鈣不動杆菌。G-杆菌如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醋酸鈣不動杆菌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三者之和約占痰細菌培養陽性率的44%。銅綠假單胞菌對抗生素包括β-內酰胺類的耐藥性是著名的。主要是由於它複製的速度慢[1],有利於出現耐藥。由於它在抵抗三代頭孢菌素方麵有共同的耐藥機製,誘導產生染色體介導的頭孢菌素酶,故出現高程度的交叉耐藥性。對所有菌組株而言,最敏感的都是亞胺培南,其次為氟喹諾酮類,如環丙沙星、氧氟沙星和丁胺卡那黴素。但敏感性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亞胺培南的β-內酰胺環很小,極易進入細菌的微蛋白通道。它有一個特異性側鏈,保持β-內酰胺環不被水解,故保持了極低的最低抑菌濃度。它進入細菌的通道與其他二、三代頭孢菌素不同,故不像其他二、三代頭孢菌素那樣易產生交叉耐藥性[2]。喹諾酮類由於抗菌譜相對較廣,抗菌活性強,具有明顯的抗生素後效應(PAE),難於形成耐藥性,有較好的應用價值[3],但其缺點是體內濃度低。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仍是目前肺部感染中麵臨的最嚴重、最棘手的問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Norrby SR.抗生素的耐藥現象.美國醫學會雜誌(中文版),1993,12:2-3.
2 陳民鈞.新頭孢菌素在治療革蘭陰性杆菌感染中的問題.美國醫學會雜誌(中文版),1993,12:4-6.
3 張致平.喹諾酮類抗菌藥研究的進展.中國抗生素雜誌,1992,17:8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