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比較了黃連素二硫酸鹽(BDH)、溴化乙錠(EB)、十二烷基硫酸鈉(SDS)不同濃度、不同處理時間和方式對痢疾杆菌耐藥質粒的消除作用。結果表明:BDH對痢疾杆菌耐藥質粒的消除作用較小;EB對痢疾杆菌的耐藥質粒有較好的消除作用,以連續培育法處理120h,消除率可達85%;SDS對痢疾杆菌的耐藥質粒有一定的消除作用,以高溫高濃度雙重處理交替培養,消除率可達27%。
細菌的耐藥性是治療細菌性疾病一個難題。我們在研究痢疾杆菌的耐藥性基因定位過程中,發現黃連素、溴化乙錠、十二烷基硫酸鈉對痢疾杆菌耐藥質粒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除作用。現報告如下。
1 材料
1.1 菌株 20株多重耐藥性痢疾杆菌,每株菌轉代10管 ,共200管菌做質粒消除試驗。菌株來源及鑒定見文獻〔1〕。
1.2 試劑 黃連素二硫酸鹽(BDH)、溴化乙錠(EB)、十二 烷基硫酸鈉(SDS)(均為進口分裝,購自華美公司)。
2 方法和結果
2.1 質粒消除試驗 采用連續培育法和高溫高濃度雙重 處理交替培養法。前者以Bouanchard法〔3〕為基礎:將菌株接種於LB肉湯中,
2.2 質粒消除的檢測 以堿裂解法〔2〕小量提 取質粒DNA,1%瓊脂糖電泳,EB染色,紫外投射儀檢測質粒消除情況。
2.3 結果 若以BDH、EB為消除劑,則連續培育法效果較 好,二者的處理濃度分別為100μg/ml和30μg/ml。若以SDS為消除劑,則以高溫、高濃度雙 重處理交替培養法效果較好,處理濃度為60μg/ml。三種試劑相比,EB對質粒的消除作用最 好,SDS次之,BDH最弱(見表1)。
表1 三種試劑對痢疾杆菌耐藥質粒的消除率(%)
消除劑 |
24h |
48h |
64h |
120h |
128h |
BDH |
0 |
5 |
/ |
8 |
/ |
EB |
8* |
20* |
/ |
85* |
/ |
SDS |
/ |
/ |
24 |
/ |
27 |
*P<0.01
3 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EB對痢疾杆菌質粒的消除作用最好;以連續培育法,48h消除率可達20%,12 0h可達85%,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消除率明顯提高。Rubin〔4〕等報道,延長時間未能提高質粒的消除率。我們推測,這可能與他們的試驗方法有關。若細菌隻在含消除劑的肉湯裏轉種一次,在細菌數目不斷增多、而消除劑濃度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每個細菌平均所受消除劑的作用實際在下降;加之代謝產物不斷積累,營養成分不斷減少,即使延長時間,也難以提高消除率。Smith等〔5〕報道若第一次消除試驗不能成功,可將試驗菌株在含有消除劑的肉湯裏轉種幾次。據此我們對Bouanchard法做了改進,使菌株在試驗過程中處於相對恒定的消除劑作用之下,並保證培養基中營養的豐富和pH值相對穩定,產生了較好的消除作用。試驗結果表明,黃連素對痢疾杆菌的耐藥質粒也有消除作用,但消除率較低,用連續培育法處理120h,消除率隻能達到8%。消除率未能隨著處理時間延長而提高。我們還摸索出高溫(
作者:楊春梅; 馬治平; 王誌鵬; 楊儉;
作者單位:蘭州軍區衛生防疫大隊
上一篇:淺談乳酸菌在黃酒生產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