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首頁 > 微生物知識->微生物基本知識->細菌耐藥趨勢與抗感染治療的若幹問題

細菌耐藥趨勢與抗感染治療的若幹問題



錄入時間:2010-12-9 9:14:40 來源:中華檢驗醫學網

 

近幾年來,細菌耐藥趨勢日趨嚴峻,成為醫學界倍受關注的問題。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的耐藥菌有青黴素耐藥肺炎鏈球菌、甲氧西林耐藥葡萄球菌、萬古黴素耐藥腸球菌、β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革蘭氏陰性杆菌。上述耐藥菌不僅呈逐年增多趨勢,且常為多重耐藥菌,致使該類菌所致感染的治療成為臨床上的難題,對感染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直接構成了威脅,因此,控製和減緩細菌的增長已成當務之急。

 

         1、青黴素耐藥肺炎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目前仍是社區獲得性感染(即院外感染)如肺炎、中耳炎、鼻竇炎、菌血症、敗血症和化膿性腦膜炎的主要病原菌。一些高危人群,如處於年齡兩端者、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罹患肺炎或腦膜炎時病死率可高大50%。長期以來,肺炎鏈球菌對青黴素呈高度敏感(PSSPMIC0.06mg/L),青黴素為上述感染的首選藥,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世界範圍內已相繼出現了青黴素耐藥肺炎鏈球菌(PRSP,部分菌株呈多重耐藥,不僅對青黴素等β-內酰胺類耐藥,尚對2種或2種以上其他抗菌藥耐藥。目前在全球範圍內PRSP約占10%-  40%,隨國家和地區而有不同。在南非、西班牙、韓國等高於40%。對多種藥物耐藥者(MDRSP)常用於青黴素高度耐藥菌株中(MIC2mg/l)。國內對PRSP的研究尚少。據北京和上海的報道,青黴素中度敏感或低度耐藥(PISPMIC0.12~1mg/L)者約為11%~14%PRSP1.2%。青黴素耐藥肺炎鏈球菌的耐藥機製為細菌中編碼PBP2bPBP2x的基因改變,結果青黴素結合蛋白(PBP)改變,使細菌與青黴素的親和力降低,從而導致對該藥的敏感性下降。據報道,青黴素耐藥肺炎鏈球菌的出現,下列情況可能為其危險因素:(1)頻繁使用青黴素類藥物;(2)低齡嬰幼兒,尤其小於2歲者;(3)入托幼兒園中PRSP攜帶率的增高等。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反複應用青黴素類藥物選擇性地使耐藥株過度生長,以及PRSP攜帶者的增多,在PRPS攜帶者的增多,在PRSP的流行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對青黴素敏感肺炎鏈球菌所致輕、中度感染,青黴素、阿莫西林仍為首選,第一、二代頭孢菌素、大環內酯類、林可黴素類亦可使用。PISP所致輕、中度感染仍可應用青黴素類或其他β-內酰胺類,但需加大青黴素的劑量,也可選用第三代頭孢菌素,如頭曲鬆或頭孢噻肟;但治療PISP所致重症感染,如腦膜炎時則需選用頭孢曲鬆、頭孢噻肟或頭孢吡肟(第四代頭孢菌素)之一聯合萬古黴素。高耐菌株呈多重耐藥,故其所致感染治療困難,可選用萬古黴素,其他如惡唑烷酮類藥物利奈唑烷(linezolid)和鏈陽性菌素類(streptogramins)等均在累積臨床經驗中。

        2、甲氧西林耐藥葡萄球菌: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以來,葡萄球菌感染較前明顯增多,並具有下列特點:(1)多發生在醫院內,且常與醫用裝置有關;(2)以表皮葡萄球菌為代表的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CNS)成為具重要意義的病原菌,它在血行感染中的檢出甚至超過金黃色葡萄球菌;(3)耐藥性日益增高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耐藥葡萄球菌比例呈增高趨勢。國外報道MRS自20世紀80年代的5%~30%至90年代的35%~60%或更高。而國內上海地區自80年代的24%增至近期的50~70%。在重症院內感染中,葡萄球菌占重要地位。近期國外院內獲得血行感染中CNS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可占病原菌的14%~30%;在外科傷口感染、化膿性關節炎中該類菌占11%~50%;在院內獲得性尿路感染中,CNS已成為次於大腸杆菌等腸杆菌科細菌和腸球菌的重要病原菌。各種醫用裝置的應用(尤其是留置靜脈導管等損傷性診療操作)、廣譜抗菌藥的應用、加強消毒隔離,避免廣譜抗菌藥無指征應用等控製醫院內感染措施的實施是降低MRS感染的關鍵。MRS均呈多重耐藥,不僅對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等β-內酰胺類耐藥,也對大環內酯類、林可黴素類、氟喹諾酮類和慶大黴素等呈現耐藥。MRS的耐藥機製為其染色體上PBP2amecA基因編碼,另外,該類菌也由質粒介導產生大量β-內酰胺酶。治療葡萄球菌感染時必須先區別係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耐藥或敏感株,屬甲氧西林敏感(MSS)者宜選用苯唑西林等耐酶青黴素類,也可根據藥敏選用第一、二代頭孢菌素、林可黴素類、氨苄西林/舒巴坦、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藥物,重症感染時宜用其靜脈製劑。如係MRS感染則不宜選用所有β-內酰胺類,即使細菌藥敏為敏感菌,臨床應用亦不可靠,宜選用萬古黴素或去甲萬古黴素,也可根據藥敏選用替考拉寧、夫西地酸、利福平、磷黴素、複方新諾明(SMZ-TMP)。必要時聯合用藥,常用者有萬古黴素和去甲萬古黴素與磷黴素或利福平的聯合,也可根據藥敏選用氨基糖苷類如阿米卡星、異帕米星、奈替米星等與磷黴素的聯合。新藥利奈唑烷、鏈陽性菌素、新氟喹諾酮類等亦在積累臨床經驗中。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已出現了對糖***類抗生素,如萬古黴素呈中度敏感或低度耐藥的金葡菌(GISAVISA),因此,正確合理選用對MRSA具有高效的糖***類抗生素,防止GISA的臨行已倍受關注。

        3、萬古黴素耐藥腸球菌(VRE):腸球菌原屬鏈球菌屬D組,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確良展,現已根據其DNA同源性,將糞鏈球菌、屎鏈球等12個種和1個變異種列為腸球菌屬,仍屬鏈球菌科,故命名為糞腸球菌、屎腸球菌等。腸球菌屬人體內源性寄殖菌,分布於腸道及泌尿生殖道,條件致病。近年來腸球菌呈增多趨勢,該菌並成為院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在院內血行感染病原菌中占第3位,在腹膜透析患者並發腹膜炎、複雜性尿路感染、感染性心內膜炎中,腸球菌均為重要的病原菌。

 

         4、由於腸球菌屬細菌的固有耐藥,僅對氨苄西林、青黴素呈中度敏感。然而,自1988年首次報道VRE以來,該類菌的檢出呈增長趨勢。有報道在腸球菌感染中VRE的檢出自1989年的0.3%上升至1997年的15%~25%。國內報道亦可達5%~6%VRE的出現和增多,更增加了治愈該類菌感染的難度。至今尚缺乏有效而可靠的治療方案。參考VRE耐藥基因表型,對治療藥物選用有一定幫助,如屬VanA型者,對萬古黴素及替考拉寧均高度耐藥,對VanB型者對萬古黴素呈不同程度耐藥,對替考拉寧呈現敏感,VanC型對萬古黴素低度耐藥,對替考拉寧呈現敏感,但因VanC型不能轉移,並無臨床重要性,具有臨床意義的VanAVanB型,尤其前者,治療甚為困難,可根據藥敏選用氨苄西林或青黴素與氨基糖苷類的聯合,然而,對於此二型中對青黴素類、氨基糖苷類等呈多重耐藥者則缺乏治療藥物。VRE的出現及增多與下列因素有關:萬古黴素靜脈及口服使用增多、第三代頭孢菌素的大量應用、高齡、長時間住院、靜脈導管、腹膜透析等的應用。此外,根據來自歐洲的報道,曾在家禽、家畜飼養中添加的生長促進劑—糖***類抗生素阿伏帕星(avoparcin)的使用,是促使VRE增多的原因之一。用以恢複腸道正常菌群的口服液中腸球菌在預處理中也有汙染VRE的機會。

         5、β-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革蘭陰性杆菌:產β-內酰胺類使β-內酰胺類抗生素失活是革蘭陰性杆菌耐藥的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機製,而青黴素、頭孢菌素類β-內酰胺類是臨床應用最多的抗生素。20世紀80年以來開發的β-內酰胺酶穩定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如第三代頭孢菌素、單環β-內酰胺類等使許多革蘭陰性杆菌感染得以控製,然而伴隨著上述抗生素的大量廣泛應用出現了產超廣譜酶(ESBLs)的革蘭陰性杆菌,且呈逐年增多趨勢;此外,產AmpC酶的革蘭陰性杆菌也較前增多,並可在醫院內流行。

         ESBLs菌於1982年首次在臨床分離的對頭孢他啶呈現耐藥的1株產酸克雷伯菌中發現,該株菌產生一種新的β-內酰胺酶TEM,屬。此後,產ESBLs菌檢出的報道甚多,至20世紀末已在世界範圍內流行。ESBLs的檢出率在肺炎克雷伯菌中最高,其次為大腸杆菌,在其他腸杆菌科細菌、銅綠假單胞菌和不動杆菌中也有發現。ESBLs有質粒介導,可水解具超廣譜抗菌的β-內酰胺類,如水解第三代頭孢菌素(頭孢他啶、頭孢噻肟、頭孢曲鬆等)、氨曲南,使上述抗生素活性降低或失活,且攜帶ESBLs基因的質粒往往同時攜帶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等的耐藥基因,因此,該類菌常呈多重耐藥。產ESBLs菌的增多與超廣譜抗菌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應用增多呈平行關係,該類菌的檢出率隨國家、地區、醫院規模、病區、ICU等不同情況而有很大區別,在教學醫院的ICU住院者、免疫缺陷者、嚴重基礎疾病患者、接受過侵襲性診療操作等醫院內感染患者中產ESBLs菌檢出率高。近期來自美國紐約的報道,自Brooklyn15所醫院分離的腸杆菌科細菌中,44%的肺炎克雷伯菌產ESBLs,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6株細菌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的敏感性亦降低,資料也顯示,ESBLs菌的存在與頭孢菌素類的應用有關。英國報道1997~1998年自ICU分離的克雷伯菌中檢出ESBLs者占25%,與1994年的23%相差不大。然而ESBLs產生菌對呱拉西林/三唑巴耐藥者自1994年的31%升至63%,且為高耐藥水平。來自亞洲許多國家的報道ESBLs產生菌自4.8~70%不等。根據上海地區1999年細菌耐藥監測資料,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他啶和頭孢噻肟的耐藥率分別為33%31%,較1998年的2%13%明顯升高。當前,國內也已注意到ESBLs產生菌的重要臨床意義,並開展了研究。

         BushIAmpC誘導酶多存在於陰溝腸杆菌、產氣腸杆菌等腸杆菌屬細菌、弗勞地枸櫞酸杆菌、粘質沙雷菌等腸杆菌等腸杆菌屬細菌中,也可在銅綠假單孢菌中檢出。該類菌對頭孢西丁等頭酶素類、第三代頭孢菌素、氨曲南和β-內酰胺酶抑製劑等可呈現耐藥,而對第四代頭孢菌素頭孢吡肟、頭孢匹羅等可呈現敏感。也是醫院內,尤其是ICU中流行的菌株,由於耐藥程度高,且常為多重耐藥菌,給感染的治療帶來了困難。產ESBLs革蘭陰性杆菌感染的治療宜選用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帕尼培南等碳青黴烯類,也可選用β-內酰胺酶抑製劑合劑與β-內酰胺類合劑以及頭黴素類。對產AmpC酶者可選用碳青黴烯類,亦可選用第四代頭孢菌素,重症感染者需聯合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當前細菌耐藥性的發展幾乎遍及臨床常見的病菌,也涉及各類常見的抗菌藥,而一些抗菌新藥麵市不久就出現了嚴重的細菌耐藥性問題,因此,細菌耐藥性的控製不能完全寄希望於新藥的開發,而應采取預防為主的策略。在減緩或防止細菌耐藥性發展對策中下列方麵值得注意:(1)合理應用各類抗菌藥,廣譜抗菌藥的應用尤其需掌握指征。本文中述及的幾種嚴重的細菌耐藥性,無一不與相關的抗菌藥過度應用有關。例如近年來第三代頭孢菌素的廣泛、大量應用導致了在選擇性壓力下產ESBLs和產AmpC類酶對第三代頭孢菌素耐藥菌的迅速增多。特別需注意的是目前也以出現了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的耐藥菌。(2)合理用藥的基礎條件是感染病原菌的檢出率,才能進行細菌藥敏測定,提供臨床合理選用抗菌藥的依據,然而目前不重視病原檢出,盲目用藥,無指征聯合用藥現象普遍,給耐藥菌過度生長製造了條件。(3)進行細菌耐藥性監測,包括對當前重要的耐藥菌的監測,如產ESBLs菌、MRSAVREPRSP等,及時掌握細菌耐藥性發展動態,製定相應防治措施。(4)加強醫院內感染防治措施的實施,及時控製醫院內耐藥菌的流行傳播。

 

上一篇:血培養概述及血樣采集和培養瓶接種

下一篇:中國7年耐藥監測回顧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