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觀察和監測銅綠假單胞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變化,為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據。方法:連續檢測2002年至2004年本院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狀況。藥敏試驗采用KB紙片法,判定標準依據美國國家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標準。結果:銅綠假單胞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率有逐年升高趨勢;對銅綠假單胞菌保持較高活性且耐藥率<20%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亞胺培南、頭孢呱酮/舒巴坦、頭孢吡肟、環丙沙星。結論:銅綠假單胞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較高,對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治療,可首選阿米卡星、頭孢呱酮/舒巴坦、亞胺培南、頭孢吡肟、環丙沙星等。
[關鍵詞] 銅綠假單胞菌;抗藥性;微生物
Surveillanc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During
Abstract:Objective A surveillance study was performed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antibiotic selection.Methods KB test was used for the antibiotics susceptibility test and the results were read based on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NCCLs).Results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s of P.aeruginosa were increased rapidly by years.Those antibiotics such as amikacin、imipenem、cefoperazone/sulbactam、cefepime、ciprofloxacin were very effective to P.aeruginosa with the drugresistant rate below 20%.Conclusion P.aeruginosa is drugresistant to common antibiotics.With the patient infected by P.aeruginosa,it should be first treated experientially by amikacin、imipenem、cefepime、cefoperazone/sulbactam、ciprofloxacin,et al.
Key words:Pseudomonas aeruginosa;Drug resistance;Microbial
銅綠假單胞菌是引起醫院感染的最常見致病菌之一,廣泛分布於自然界,是常見的條件致病菌,可引起燒傷創麵感染、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腦膜炎、敗血症等疾病。近年來,由多重耐藥株引起的感染,特別是亞胺培南耐藥株的出現,常使臨床抗感染治療麵臨諸多困難。本研究自2000年至2004年連續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來源 168株銅綠假單胞菌分離於本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間住院患者送檢的痰液、尿液、血液、咽拭子、漿膜腔液、膿性分泌物等標本。
1.2 菌種鑒定 標本按常規培養分離,菌種鑒定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進行。
1.3 藥敏紙片 呱拉西林(100 μg)、頭孢呱酮(75 μg)、頭孢曲鬆(30 μg)、頭孢噻肟(30 μg)、頭孢他啶(30 μg)、頭孢吡肟(30 μg)、頭孢呱酮/舒巴坦(75 μg/30 μg)、慶大黴素(10 μg)、阿米卡星(30 μg)、環丙沙星(5 μg)、亞胺培南(10 μg),由北京天壇藥物生物技術開發公司提供。
1.4 藥敏試驗 采用KB(紙片擴散)法。MH瓊脂購自浙江省軍區後勤部衛生防疫檢驗所,質控菌株為ATCC27853(銅綠假單胞菌)。結果,判定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標準。
2 結果
2.1 銅綠假單胞菌的檢出情況 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檢出銅綠假單胞菌共168株,占臨床總分離菌1 614株的10.4%。各年分離情況為:2000年至2004年分別為30株、28株、34株、32株、44株;占臨床每年總分離菌的分離率分別為13.6%、11.2%、10.9%、10.2%、8.5%。檢出菌占每年臨床總分離菌的分離率逐年呈下降趨勢,結果見表1。
2.2 銅綠假單胞菌對常用抗生素耐藥率的變遷 銅綠假單胞菌對常用抗生素耐藥率的變遷情況,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由2000年的3.3%上升到2004年的20.4%,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率有逐年升高趨勢,結果見表2。
表1 2000年至2004年銅綠假單胞菌的檢出情況(略)
表2 2000年至2004年間銅綠假單胞菌對抗生素的耐藥率變化(略)
3 討論
銅綠假單胞菌為條件致病菌,在臨床細菌分離中僅次於大腸埃希菌,居第二位,分離率為10.3%[1],並且是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居第一位[2]。本研究結果顯示,銅綠假單胞菌占臨床總分離菌的10.4%,並且檢出菌占每年臨床總分離菌的分離率逐年呈下降趨勢,與國內有關報道[1,3]一致。銅綠假單胞菌主要通過以下4種途徑產生耐藥[4]:產生抗生素滅活酶或抗生素修飾酶,如產生β內酰胺酶、氨基糖苷鈍化酶等;改變抗菌藥物作用的靶位,從而逃避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如青黴素結合蛋白(PBPs)和DNA促旋酶等結構發生改變;膜屏障與主動外排,限製藥物到達其作用靶位,形成生物膜。本研究結果顯示,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由2000年的3.3%上升到2004年的15.9%,說明在臨床上銅綠假單胞菌亞胺培南耐藥株已較為常見,與亞胺培南的使用率升高有關。本研究結果另顯示銅綠假單胞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率有逐年升高趨勢;但對銅綠假單胞菌保持較高活性且耐藥率<20%的抗生素仍有阿米卡星、頭孢呱酮/舒巴坦、亞胺培南、頭孢吡肟、環丙沙星。為控製耐藥性的發展,監測病原微生物對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藥性是臨床微生物室的重要任務[5]。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日趨嚴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製細菌耐藥的關鍵因素,因此應加強抗生素的管理,嚴格按照藥動學和病原學及體外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抗生素,力求控製耐藥現象的加重和擴散。
作者:宋翼,童能勝
參考文獻:
[1] 馬越,李景雲,張新妹等.2002年臨床常見細菌和耐藥性監測[J].中華檢驗醫學雜誌,2004,27:3845.
[2] 陳民鈞,王輝.中國重症監護病房革蘭陰性菌耐藥性連續7年監測研究[J].中華醫學雜誌,2003,82:375381.
[3] 鍾國權,邱文影,李介華等.我院近6年臨床分離病原菌譜及耐藥性的變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05,15:823826.
[4] 李學如,孟濤,王豔等.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機製研究進展[M].國外醫藥抗菌藥物分冊,2004,25:105108.
[5] 陳民鈞,王輝.要重視耐藥監測[J].中華檢驗醫學雜誌,2002,25: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