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老年人齲壞組織中變形鏈球菌(MS)和乳酸杆菌(LB)在致齲過程中的特點。方法 136例齲壞組織樣本按患者年齡、患牙齲壞程度和齲壞活躍性分組,利用選擇性培養基對MS及LB行分離、培養和鑒定。統計兩種細菌在不同組別中細菌菌落形成單位(CFU)計數及兩種細菌致齲樣本例數。結果 在老年齲組、嚴重齲組(中、深齲)和活動期齲組中,MS與LB的CFU計數均顯著升高(均P<0.05);MS與LB共同致齲樣本數在老年齲組中顯著升高(P<0.05),並隨齲壞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結論 在老年齲病及中、深齲中,MS與LB為互生關係,有明顯共同致齲作用。
【關鍵詞】 變形鏈球菌;乳酸杆菌;老年人;齲壞組織
變形鏈球菌(MS)和乳酸杆菌(LB)與齲病的形成和發展密切相關。MS是口腔主要致齲菌,對其在細菌毒力、致齲機製方麵已有研究〔1〕,而有關LB的致齲作用頗有爭議,有學者認為LB是齲壞的結果而不是齲壞的原因〔2〕;另有研究認為在致齲初期LB並不致齲,而在齲壞進入深層時,LB由於其較強的耐酸性而大量繁殖並產酸,協同MS致齲〔3〕;有人指出LB有可能因抑製齲病病原菌的繁殖而抑製齲病的發展〔4~5〕。本研究通過分離、培養及鑒定136例齲壞組織樣本中的MS和LB,探討MS與LB的致齲特點及老年齲病患者齲壞組織中的菌與齲病嚴重程度的關係。
1 材料與方法
1.1 細菌培養基與鑒定方法 細菌培養基采用改良輕唾瓊脂培養基(MS)〔6〕與Rogasa培養基(LB)〔7〕,分別采用Dentocult SM 法和Dentocult LB法鑒別MS和LB致齲活躍性。
1.2 方法
1.2.1 采樣及樣本分組 齲壞組織樣本,由同一操作者於2006年11月~2007年3月在本院、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及蘭州軍區總醫院口腔科的90位患者(136顆患牙)采集,每患牙采集1例樣本,共取樣本136例。研究對象無係統疾病,采樣前2 w內未使用任何抗生素藥物,並知情同意。準備盛有1.0 ml滅菌生理鹽水1.5 ml離心管及1#挖器(Q/ILLS0022001),常規無菌操作采樣。采樣過程如下:先將挖器前端置酒精燈外焰燒灼滅菌(3次,6~7 s/次),將取樣部位進行衝洗、隔濕、幹燥,然後刮取齲壞組織至平1#挖器勺部。將所取樣本浸入離心管液體中,輕搖、混勻。將離心管標號,2 h內送檢。所剩樣本加300 μl 80%甘油,凍存備用(-20℃)。將樣本按照年齡分為老年組(年齡≥60歲)、恒牙組(年齡12~59歲)和乳和替牙組(年齡≤13歲);按齲壞程度分為淺齲、中齲和深齲組;按齲病活躍性分為活動期組和靜止期組。
1.2.2 細菌接種及孵化 將樣本混勻後,分別取20 μl接種於兩種培養皿,20%O2、80%CO2、37℃恒溫條件下培養48 h。
1.2.3 細菌形態學及專用培養基鑒定 MS菌落為透明、邊緣略整齊、中心微隆起似雨滴狀菌落;LB菌落乳白色、邊緣略不整齊、中心微隆起菌落。隨機法,將本實驗分離獲得的兩種細菌分別二次克隆後接種於Dentocult SM與Dentocult LB上培養,生長良好,證明本實驗培養兩種菌為目的菌。
1.2.4 菌落計數 136例樣本中,共120例檢出MS和(或)LB,對兩種培養皿中菌落行盲法計數(每皿計數3次,最後取均數)。本實驗設定:如MS的CFU計數對數值≥MS的CFU計數對數值的單側90%下限值〔P10(MS)〕,且LB的CFU計數對數值<LB的CFU計數對數值的單側90%下限值〔P10(LB)〕,則該樣本所對應病例中MS為主要致齲細菌;如MS的CFU計數對數值<P10(MS),且LB的CFU計數對數值≥P10(LB),則該樣本所對應病例中LB為主要致齲細菌;如MS的CFU計數對數值≥P10(MS),且LB的CFU計數對數值≥P10(LB),則該樣本所對應病例中MS與LB共同致齲。如MS的CFU計數對數值<P10(MS),且LB的CFU計數對數值<P10(LB),則該樣本不進入細菌相關致齲病例數統計。
1.3 統計學處理 MS和LB的CFU計數因頻數分布呈偏態分布,經對數轉換後呈正態分布(區間寬度0.25),其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利用公式 1.282 s計算P10(MS)和 P10(LB)。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 果
2.1 MS和LB的CFU計數對數值 MS的CFU計數對數值為4.571 2±0.722 8;LB的CFU計數對數值為4.475 6±0.741 9。計算P10(MS)為3.644,P10(LB) 為3.524。在本實驗中有10例MS的CFU計數對數值<P10(MS),且LB的CFU計數對數值<P10(LB),因而不同細菌相關致齲病例數為110。
2.2 不同組別中CFU計數均數對數值比較 各年齡組別中,老年組兩種細菌CFU計數均數對數值均升高(P<0.05)(表1);不同齲壞程度組中,MS與LB的CFU計數均數對數值分別隨著齲壞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表2);不同齲病活躍性組中,活動期組兩種細菌CFU計數均數對數值均升高(P<0.05)(表3)。
2.3 與不同細菌相關齲壞病例數比較 老年組兩種細菌共同致齲病例數均升高(χ2=12.328 5,P<0.05)(表1);兩種細菌共同致齲病例數隨著齲壞程度的加重而升高(χ2=10.170,P<0.05)(表2);活動期組與靜止期組兩種細菌共同致齲病例數差別無統計學意義(χ2= 2.298,P>0.05)(表3)。表1 不同年齡分組中MS及LB的CFU均數對數值表2 不同齲壞程度分組中MS及LB的CFU均數表3 齲病活躍性分組中MS及LB的CFU均數
3 討 論
齲病在臨床上具有明顯的年齡特征。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5歲兒童乳牙齲病患病率為66%、65~74歲的老年人齲齒患病率高達98%。這除了與不同年齡對口腔衛生的重視程度、飲食習慣不同外,還與口腔組織的增齡變化有關。周學東等 〔8〕發現老年人釉質與青少年釉質對齲損形成的敏感性沒有明顯的差異,提示因年齡增長導致的牙體硬組織成分、結構變化並不能完全解釋齲病的成因。本研究發現在老年組齲壞組織中,兩種細菌共同致齲作用增強明顯(P<0.05),說明老年組齲壞組MS和LB是互生關係,即致齲過程中,兩種微生物間相互受益。這可能與老年人的唾液腺增齡性萎縮,唾液的流速和緩衝能力均降低有關。
細菌的致齲能力主要是因為能黏附至牙麵並發酵蔗糖產酸和耐酸。MS最適生長pH值為6.5,而LB最適pH值較低,在5.5~6.2之間,兩者都能在pH值很低,甚至在pH值3.5的環境中生長。MS對牙麵有蔗糖非依賴性黏附和蔗糖依賴性黏附兩種黏附機製,其中,蔗糖依賴性黏附可高度促進MS在牙麵的黏附和聚集〔9〕。憑借這種黏附機製,MS附著於光滑牙麵的致齲作用較強〔10〕。有學者發現LB對Ⅰ型膠原蛋白具有強親和力;當齲洞形成以後,由於局部微生態的差異、唾液的衝洗和緩衝能力減弱、缺乏磷灰石的緩衝等原因,更為LB提供了適宜的條件,因此,隨著齲壞程度的嚴重,LB參與了成齲的過程。理論上,這兩種菌間存在協同或競爭和拮抗等關係〔11〕。本研究結果顯示,淺齲中MS與LB的共同致齲作用並不明顯,但隨著齲壞程度的增加,二者的致齲過程有可能存在協同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齲病處於活動期時,MS和LB的CFU計數均數均明顯升高,齲病處於靜止期時,MS和LB的CFU計數均數均明顯降低(P<0.05)。當齲病處於活動期時,四聯因素充分發揮作用,有利於兩種細菌的繁殖,細菌的繁殖在數量上明顯增多,而靜止齲因齲損外露或開放,原有致病條件發生了變化,不利於兩種細菌的繁殖,細菌總數也隨之減少。對於兩種細菌共同致齲病例數與齲病的活動期或靜止期無關這一現象,以及LB在齲病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致齲機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綜上所述, LB與MS的共同致齲作用隨著齲壞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在老年齲病中作用明顯。這一結果為齲病尤其老年齲病的生物學診斷、預防、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周建業 張金婷 肖雲 車團結 何祥一 《中國老年學會雜誌》
【參考文獻】
1 Fujita K,MatsumotoNakano M,Inagaki S,et al.Biological functions of glucanbinding protein B of Streptococcus mutans〔J〕.Oral Microbiol Immunol,2007;22(2):2894.
2 邵家玨,烏愛菊,翁方敏,等.變形鏈球菌和乳杆菌與齲病發病的關係〔J〕.口腔醫學,1985;5(1):14.
3 Fitzgerald RJ,Adams BO,Davis ME.A microbiological study of recurrent dentinal caries〔J〕.Caries Res,1994;28(3):4094.
4 Ahola AJ,YliKnuuttila H,Suomalainen T,et al.Shortterm consumption of probiotic containing cheese and its effect on dental caries risk factors〔J〕.Arch Oral Biol,2002;47(6):7969.
5 Sookkhee SM,Chulasiri M,Prachyabrued W.Lactic acid bacteria from healthy oral cavity of Thai volunteers:inhibition of oral athogens〔J〕.J Appl Microbiol,2001;90(1):1728.
6 陳天壽.微生物培養基的製造與應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120.
7 淩代文,東秀珠.乳酸細菌分類鑒定及實驗方法〔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220.
8 周學東,譚 紅,鄭光靜.不同年齡人牙釉質對齲敏感性研究〔J〕.牙體牙翻牙周病學雜誌,1995;5(2):657.
9 盛江筠,劉 正.變形鏈球菌和遠緣鏈球菌耐氟菌株粘附能力的體外研究〔J〕.上海口腔醫學,2000;9(3):1445.
10 盧克堅.兒童齲病預防進展〔J〕.醫學文選,2002;21(3):3747.
11 嶽鬆齡.微生物與齲病(一)之齲病學研究百年回顧與展望之二(一)〔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誌,2005;15(11):5947.
上一篇:抗菌藥物誘導性腸球菌耐藥的實驗研究
下一篇:一起雛鴨肉毒梭菌中毒症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