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膽汁反流性胃炎與幽門螺杆菌之間的相關性。方法對膽汁反流性胃炎及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患者的Hp陽性率進 行統計和比較。結果 89例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陽性者33例,占37.1%, 214 例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患者中,Hp陽性者67例,占31.3%,兩組間Hp陽性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結論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發病機製等至今尚不清楚,致病因素有很多,研究結果顯示:幽門螺杆菌感染是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致病因素之一;但是,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Hp檢測結果要受到胃酸、膽汁反流頻率和時間的不同及膽汁成分、濃度的差異等因素的影響。
【關鍵詞】 膽汁反流性胃炎;幽門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
許多研究已經證實幽門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同時與腸型胃癌、MALT淋巴瘤的發病有關。近年來幽門螺杆菌與膽汁反流性胃炎之間的相關性備受關注,對它們之間的關係尚存在爭議。筆者對膽汁反流性胃炎及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患者的Hp陽性率進行統計和比較,對它們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初步探討。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303例患者均為2007年6~8月份在瑞金醫院內鏡中心接受胃鏡檢查及Hp檢測的病例,診斷為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214例,其中男120例,女94例,年齡18~80歲,平均53.3±17.11歲;診斷為膽汁反流性胃炎89例,其中男48例,女41例,年齡19~82歲,平均50.43±16.65歲。
1.2 評定方法
1.2.1 膽汁反流性胃炎診斷標準 (1)臨床上具有上腹部脹痛、燒心、惡心、口苦等症狀4周以上;(2)胃鏡檢查排除上消化道其他器質性疾病且同時具備以下四項特征:①胃竇黏膜充血水腫或脆性增加;②胃鏡插入胃內靜止不動1min後仍可見到膽汁反流;③胃黏液湖呈黃綠色;④胃黏膜有膽汁染色。
1.2.2 Hp陽性診斷標準 於胃竇部前壁取胃黏膜組織2塊,1塊送病理檢查,1塊進行快速尿素酶試紙檢測,兩者均有幽門螺杆菌者為陽性。
1.3 排除標準 (1)有胃腸道手術史;(2)4周內有特殊服藥史(PPI、鉍劑、抗生素)。
1.4 統計學處理 兩組間陽性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無顯著性。
2 結果
見表1。表1 膽汁反流性胃炎、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與Hp的相關性(略) 注:P>0.05
3 討論
關於膽汁反流性胃炎與幽門螺杆菌感染之間的關係國內外都有過不少報道,但意見和認識尚不統一。本研究結果顯示, 89例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陽性者33例,占37.1%,214例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患者中,Hp陽性者67例,占31.3%。兩組間Hp陽性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許多研究已經證實, 幽門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上述研究結果提示,膽汁反流性胃炎與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的Hp陽性率接近,兩者之間差異無顯著性,因此Hp感染亦應該是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致病因素之一。有關研究顯示[1,2],膽汁反流性胃炎合並幽門螺杆菌感染者,根除Hp者與未根除Hp者比較,治療效果前者好於後者,也說明了幽門螺杆菌感染是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致病因素之一,這與國外報道[3]根除Hp後,膽汁反流性胃炎減少相吻合一致。
近年來,體外實驗研究已經證明[4~6],膽汁中的膽汁酸對Hp的群集、生長有抑製作用, Graham等[5]發現膽汁對Hp的生長呈劑量依賴性,6例Hp分離株均隻能在膽汁濃度為1:192時才能生長,有文獻報道Hp在此型胃炎中陽性率不高,但這並不意味著膽汁反流性胃炎與Hp之間呈負相關甚至無關。有關研究證實[7],膽囊黏膜、膽汁、膽石中存在幽門螺杆菌DNA物質,並提示在膽結石患者膽囊中可能存在幽門螺杆菌感染。膽汁反流性胃炎與Hp檢測結果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簡單的負相關或正相關,還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在Hp感染早期,胃竇G細胞、S細胞減少,胃泌素分泌增加,胃酸分泌增多,此時膽汁反流程度尚輕,反流入胃內的膽汁濃度較低,因此Hp檢出率較高;隨著感染時間延長,胃體炎症越明顯,甚至出現萎縮,胃體壁細胞減少,胃酸分泌也相應減少,同時膽汁反流程度加重、濃度升高,此時反而不利於Hp生長,Hp檢出率較低。由此可見,胃酸的多少、膽汁反流頻率和時間的不同及膽汁成分、濃度的差異等因素使胃內幽門螺杆菌的群集、生長受到不同程度地抑製而導致不同的Hp陽性率。
事實上,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發病機製等至今尚不清楚,致病因素有很多[8],最常見的是膽囊疾病及膽囊切除術後,其次如胃畢Ⅱ式手術等,幽門螺杆菌感染是不明原因膽汁反流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其機製可能是由於Hp感染減少胃黏膜的生長抑素生成細胞,增加胃泌素釋放,從而影響胃竇部和十二指腸動力引起膽汁反流。綜上所述,對膽汁反流性胃炎合並Hp陽性患者應用抗膽汁反流藥物治療同時常規加用抗Hp治療可以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9]。
作者:韓暉,高豔 《中華醫學實踐雜誌》
【參考文獻】
1 饒正偉. 幽門螺杆菌感染與膽汁反流性胃炎關係的探討.臨床消化病雜誌,2005,17(4):179-180.
2 胡久葉.膽汁反流性胃炎與幽門螺杆菌感染的臨床觀察. 湘南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 7(4):22-23.
3 Karttmten T ,Niemela S .Campylobactcr Pylon and duodenogastric reflux in Peptie ulcer disease and gaetitis. Lancel,1988,85(77): 118.
4 李小剛.胃大部分切除術後幽門螺杆菌感染分析.中華消化內鏡雜誌,2002,19(4):247.
5 Graham DY,Osato MS.Am J Gastroenterol,2000,95:87-91.
6 Han SW,Evans DG,Zaatari FA,et al.Am J Gastroenterol,1996,91:1135-1137.
7 唐俐.聚合酶鏈反應檢測膽囊黏膜、膽石、膽汁中幽門螺杆菌DNA結果分析.中華消化雜誌,2002,22(2):113-114.
8 王伯軍.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分析及幽門螺杆菌關係.中華消化雜誌,2004,24(5):298-299.
9 褚傳蓮.幽門螺杆菌感染與膽汁反流.國外醫學·內科學分冊,2003,30(2):65-67.
上一篇:幽門螺杆菌致病機製的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