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結核病發病率的增高及結核病合並HIV的雙重感染的不斷增高,結核菌素試驗近幾年越來越普遍用於結核性疾病的診斷,但在判斷結核菌素試驗結果及臨床意義時,由於醫務人員的知識欠缺及患者的不正確理解,患者得不到合理的解釋和指導,甚至影響疾病的診斷轉歸。
結核菌素是供檢測有無結核菌感染、結核病的臨床診斷、卡介苗接種後機體免疫反應檢測的生物製品,它是由結核菌培養濾液製成,有效成分為結核菌所含的結核蛋白。有些風濕性疾病如結節性紅斑、結核引起的反應性關節炎等與結核感染密切相關;它是除結核菌檢查、影像學檢查外最常用的檢查手段。
1 結核菌素
1.1 舊結核菌素(OT) 它是從生長過結核菌的液體培養基中提煉出來的結核菌代謝產物,主要成分為結核蛋白,因其抗原不純可引起非特異反應[1]。
1.2 純蛋白的衍生物(PPD) 是用蘇通氏培養基培養結核菌,經過滅菌超過濾後,用三氯乙酸將蛋白質沉澱下來,再用乙醚除去三氯乙酸,然後提純結核蛋白。國內已製成凍幹製品供應,性質穩定,反映清晰,陽性率較舊結核菌素略高;將每毫升50mg的卡介苗,置於
1.3 其他 卡介苗或其他分枝菌素的純蛋白的衍生物。
2 PPD試驗方法
我院采用的是每1ml含50IU卡介苗純蛋白衍生物(BCG-PPD)的稀釋製劑,為無色澄明液體,含苯酚防腐劑,不含有不溶物或異物。 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程序進行,通常采取孟都氏法,選用1ml容量的蘭芯一次性注射器,吸取本院用品0.1ml(5IU)於前臂掌側中下三分之一處為最佳(此處皮膚薄嫩,反應敏感易觀察)。避開瘢痕、血管和皺褶。用75%酒精消毒局部皮膚,以皮內注射法緩慢注入,劑量準確,局部可見7~8mm大小的圓形橘皮樣皮丘(有毛孔出現),囑患者48~96h內不要揉、抓,不要在注射部位按壓揉搓和肥皂刺激,不要用激素類藥物,一般在注射後72h觀察結果為佳,結果觀察:用卡尺測量硬結縱橫直徑,硬結平均直徑=(縱徑+橫徑)/2。
3 局部反應處理
(1)72h後陰性反應及一般陽性反應(皮丘>
4 結果判斷標準
結核菌素試驗真陽性反應:(1)弱陽性:紅暈及硬結,直徑5~9mm (+);(2)陽性:紅暈及硬結,直徑10~19mm (++);(3)強陽性:紅暈及硬結,直徑>
5 TB-PPD試驗的臨床意義
5.1 嬰幼兒 常用於卡介苗接種的選擇和監測。年齡越小意義越大;陽性時常表示已感染結核菌並產生抗體而不需要接種卡介苗;陰性時則應該及時接種卡介苗。未接種卡介苗的兒童,如果皮試呈強陽性時常表示體內有活動性結核灶及淋巴結核,應及時進行結核菌檢查、影像學檢查、血沉檢查等以確定診斷和治療。
5.2 成年人 因我國城鎮中人口密集區成年居民的結核感染率很高,所以如果PPD5IU試驗陽性,僅表示有結核感染,並不一定患病;但是呈強陽性時,常提示有活動結核灶[1]。 因此,TB-PPD試驗在診斷成人結核性疾病時診斷價值受限。結核菌素試驗呈陰性反應,一般表示未曾有過結核菌感染,但不完全是這樣情況。如:(1)在某些疾病時,機體對結核的過敏性減弱或暫時消失可出現假陰性反應(急性傳染病:麻疹、百日咳、猩紅熱及肝炎後1~2個月);(2)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時如:體質極衰弱,重度營養不良,嚴重脫水或水腫、腫瘤、HIV感染時;(3)中度結核感染,如結核性腦膜炎、粟粒型結核、幹酪性肺炎時;(4)在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免疫抑製劑過程中等;(5)初染結核菌4~8周內,集體變態反應尚未建立[1]。個別老年人因機體變態反應功能低下也常呈陰性。總之,結核菌素試驗的反應很複雜,可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應認真分析判斷,正確的估計才能幫助臨床作出正確診斷。
【參考文獻】
1 姚景鵬,董慰慈,呂探雲.內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42.
2 梁思泉.護理醫學問答(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