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現今應用較為普遍的VITEK-AMS鑒定係統中報告“不能鑒定細菌”(UIO)菌株作了進一步分析,探討其發生原因、處理方法,以期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 儀器與手工方法相結合的 細菌鑒定方法。
一、材料與方法
1.儀器與試劑:VITEK-AMS 60型全自動細菌鑒定儀及其配套GNI、GPI、YBC試驗卡(生物梅裏埃公司產品)。
2.試驗菌株:1 025株本院1999.10.21-2000.3.3臨床標本分離的菌株進行了Vitek- AMS鑒定,其中應用GNI 卡631例、GPI卡334例、YBC卡60例。
3.VITEK-AMS鑒定法:根據細菌表型特征,選擇相應GNI+、GPI、YBC卡,嚴格按儀器操作說明進行,孵育後當儀器報告結果為UIO時,挑取生長對照孔(GPI卡第1孔、GNI+卡第3孔、YBC卡第24孔)懸液於非選擇性培養基上重新分離,觀察是否純培養,若是,分別按同法及以下兩法鑒定。否則,經純培養後重新上機鑒定。
4.雙歧檢索鑒定法:根據Vitek全自動微生物分析係統技術資料提供的雙歧檢索表,依生化結果檢索至屬或種。
5.常規鑒定法: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1]進行,並經API係統(生物梅裏埃公司) 複核鑒定至種。部分菌株鑒定依據文獻[2]進行。
二、 結果
1.UIO 發生機率:總共1025株細菌鑒定中,共出現 UIO 44株,占4.3%。其中GPI卡334株,出現UIO16株,占4.8%;GNI+卡631株,出現UIO 24株,占3.8%;YBC卡60株,出現UIO4株,占6.7%。
2.UIO發生原因:在44株出現UIO中,9株(0.9%)為待檢細菌不純,3株(0.3%)為濁度不合要求,2 株(0.2%)為接種物孵育時間過長(超過48 h), 2株(0.2%)為超出試驗卡鑒定範圍(均為臭鼻克雷伯菌),1株(0.1%)為菌懸液不乳化(粘液型綠膿假單胞),其他如衝液時氣泡過多,或其他原因不確定者27株(2.6%)。
3.處理:(1)9株不純菌株,經純培養後,重新上機,均能成功鑒定。(2)35株純培養但報告UIO菌株中,18株(1.8%)可通過雙歧檢索法獲得結果,並與常規分類法結果完 全一致。3 株(0.3%)濁度不合要求者經調整濁度後重新上機獲得結果。 2株(0.2%)接種物超過48 h菌株,經重新孵育後得以鑒定。1株(0.1%)為懸液不乳化菌株經配製3個麥氏單位菌懸液,然後低速離心1~2 min(1 000 r/min),取上清液比濁並調節到所需的濃度後,得以鑒定。(3)餘下11株(1.1%)菌中,僅2株(1株為大腸埃希菌,另1株為臭鼻克雷伯菌)不能從雙歧檢索表中查出 結果,其他9株(主要為洋蔥假單胞菌、瓊氏不動杆菌、木糖產堿氧化杆菌等),雖能從雙歧檢索表獲得結果,但與常規鑒定法結果不相符合,或出現矛盾的生化結果,需增加試驗項目,按常規鑒定方法及 API係統報告結果。
三、討論
實驗表明95.7%的臨床分離菌株可通過VITEK-AMS正確鑒定,僅4.3%菌株無法一次性成功鑒定。細菌不純是產生這部分菌株的主要原因(占近1/5),其他如待檢菌菌齡、菌液濃度也是關係鑒定成敗的關鍵。由於儀器本身原因(如對於罕見生物型、新種或不典型菌株無法鑒定)也不可忽視。正確處理這部分菌株,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實際應用自動化儀器時,必須挑取純培養菌落,可提高鑒定率,對確認為純培養而無法鑒定者,可通過傳統分類法,參照雙歧檢索表能成功鑒定將近一半菌株,因此合理應用雙歧檢索表不失為一種較好的輔助方法。但仍有占總數1.1%菌株需用常規方法或其他方法如API係統重新鑒定。
作者:鍾步雲 孔海深 徐林燕 林林 中華醫學檢驗雜誌 2000年第6期第23卷
參考文獻
1,葉應嫵,王毓三,主編. 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 第2版.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5.
2,Patrick R.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7th Edi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1999.316-647.
上一篇:兒童呼吸道感染革蘭氏陰性杆菌耐藥分析
下一篇:利用細菌鑒定卡保存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