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了對我國抗菌藥物的使用實行規範化管理,指導醫師合理規範地使用抗菌藥物,提高細菌感染的抗菌治療水平,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減少細菌耐藥性,作為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應做好規範臨床標本采集,確保標本質量;建立微生物檢驗分級報告製度;規範操作,提高培養 陽性率;積極采用先進技術,做好病原微生物快速檢測和鑒定工作;規範化使用NCCLS標準進行抗菌藥物敏感試驗;應用先進技術對 耐藥基因進行檢測;加強微生物耐藥性的長期監測;加強微生物實驗室與臨床的溝通和聯係等工作。
關鍵詞 微生物檢驗 耐藥性檢測 抗菌藥物 規範化
據調查顯示,我國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的比例超過40%,每年有20萬人死於藥物不良反應,其中40%死於抗菌藥物濫用。每年 約有3萬名兒童因不恰當地使用了耳毒性藥物而造成耳聾。同時,抗菌藥物的濫用還導致藥物資源的巨大浪費。麵對抗菌藥物的濫用對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WHO於2000年發布了“遏製抗微生物藥品耐藥性全球戰略”。我國已於2004年8月由國家衛生部等單 位發布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這對於抗菌藥物的使用實行規範化管理、指導醫師合理規範地使用抗菌藥物、提高細菌感染的抗菌治療水平、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減少細菌耐藥性等都十分必要和緊迫。指導原則明確規定“診斷為細菌感染者,方有指征應用抗菌藥 物”,“盡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據病原種類及細菌耐藥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物”[1],這就要求醫院微生物實驗室,充分發揮自身 專業特點,做好以下工作。
1 臨床微生物標本的規範化采集
各種感染性疾病均有其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對病原的檢出是確診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依據,加強病原微生物檢測,提高檢出率,對合理規範抗生素的應用具有積極重要的作用, 正確的采取、處理與運送用於細菌培養的標本是臨床細菌檢驗成功的關鍵。標本采取與處理的規範化是準確、及時地向臨床提供重要的臨床感染信息的基礎,而標本采取與處理不符合要求,則細菌培養的結果毫無意義。如標本采取或處理不當,造成汙染,甚至使檢驗結果給 臨床以誤導,延誤對患者的正確治療,將造成嚴重後果。如今,全麵的檢驗保證係統更加重視分析前與分析後的因素對檢驗質量的影響,微生物檢驗分析前質量控製的主要內容之一,即是對標本采集的規範化。現在,對血、痰、尿、大便、胸腹水及分泌物進行微生物培養的 標本采集方案(討論稿)已經出台,可在實際工作中加以應用。
2 加強病原微生物的檢驗
2.1 建立微生物檢驗分級報告製度 病原微生物檢驗的目的就是幫助臨床醫師明確感染原並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治愈病人,而現在的微生物檢驗過分強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而忽視在臨床中的應用,現在從標本采集到給臨床以明確的檢驗結果(病原學診斷和抗生素敏感試驗)往往需要2~3天,有時需要更長 的時間,而此時病人的病情可能已發生了變化,檢驗報告對於病人而言已失去了相應的價值。為了讓臨床醫師及時地了解病原學檢驗情況,應建立微生物檢驗分級報告製度,如可根據情況先報告塗片染色結果,再依次報告培養、鑒定或藥敏結果以及ESBLs的初篩、確認結果[2]。在微生物檢驗中,用傳統的檢驗方法,即革蘭染色標本及光學顯微鏡檢查,對細菌、放線菌和真菌進行觀察,並對於選用哪一類抗菌藥物有初步指導意義。抗酸染色對鑒別分枝杆菌屬有相當高的價值。對一些特殊結構,如莢膜、芽孢、鞭毛、異染顆粒等進行特 殊染色,負染色法用以觀察新型隱球菌及某些細菌的莢膜,暗視野顯微鏡技術和相差顯微鏡技術用於不染色的活體形態或某些結果(如鞭毛)的觀察,熒光顯微鏡用於直接觀察某些病原菌,結合熒光免疫技術檢查有關抗原,可快速鑒定鏈球菌屬、葡萄球菌屬、致病性大腸杆 菌等多種細菌。臨床標本(如腦脊液、咽拭塗片、痰、尿、糞、膿液等)進行直接塗片檢查,對快速診斷或提示某些感染有實用價值,應作為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檢驗常規步驟開展。
2.2 規範操作,提高培養陽性率 病原菌的培養檢出,對於感染的確診,抗菌藥物的選用和治療效果均有重要意義。臨床血液標本除常規培養外,最好能同時接種L型細菌 培養基,以檢測可能存在的L型細菌。如結合臨床考慮有特殊病原的可能時(如厭氧菌、結核杆菌、真菌等),應采用特殊培養基,以提高陽性率。抽血時如病人已接受抗菌藥物治療,可在培養基內加入一種陰離子抗凝劑或采用一種抗生素吸附樹脂裝置,痰標本最好接種3 種培養基,即血瓊脂培養基、巧克力瓊脂培養基、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中國藍培養基)。腹瀉病人糞便中腸道病原微生物的檢測,根據世 界衛生組織(WHO)腹瀉病綱要和我國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有關操作規程要求,並嚴格按細菌分離培養操作規程進行各種病原微生物的鑒定,收到標本應立即接種選擇性培養基。根據病史和臨床特點如疑有葡萄球菌屬、霍亂弧菌、副溶血弧菌、彎曲杆菌屬、產毒或侵襲大 腸杆菌時,應采用特殊培養基進一步培養。
2.3 采用先進技術,做好病原微生物快速檢測和鑒定工作 近年來,病原菌的檢測已向標準化、微量化和快速簡便等方麵發展,隨著現代分析技術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氣相色譜、高效液相、單克隆抗體、核酸雜交、PCR擴增等技術,已用於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檢測和鑒定,並已取得了相當的效果。
3 加強病原微生物耐藥性檢測
3.1 規範化使用NCCLS標準進行抗生素藥物敏感試驗 準確的藥物敏感試驗對於臨床選擇適當的抗菌藥物非常關鍵,衛生部規定我國抗生素藥物敏感試驗應當遵循NCCLS文件進行,隨著細 菌對抗生素耐藥性的增加、新藥的出現、人們對抗生素藥理學的不斷深入認識以及藥敏試驗方法的不斷拓展,NCCLS文件也在不斷更 新,同時對慣用的K-B法的適用範圍、局限性、影響因素、質量控製等要有足夠的認識,做到抗菌藥物敏感試驗的規範化[3]。
3.2 耐藥性基因檢測的應用 隨著微生物耐藥性的遺傳機製的不斷深入研究,許多用於檢測抗菌藥物耐藥性的基因檢測方法得以發展並在臨床實驗室應用,耐藥性基因檢測能早期指導臨床醫師治療用藥,準確判斷MIC折點,用於細菌耐藥性的流行病學研究,快速鑒定慢生長細菌的耐藥性,對一些不能培養或不易培養的微生物耐藥性鑒定尤為重要。主要有DNA探針方法和PCR方法,但實際應用主要以PCR方法為主,具體有PCR 擴增試驗、PCR限製性片斷長度多態性(PCR-RFLP)分析、PCR單鏈構象多態性(PCR-SSCP)分析、PCR線性探 針(PCR-LIPA)分析、生物芯片分析、自動DNA序列測定分析等方法。這些分析方法可以用於氨基糖苷類耐藥基因、β-內酰胺藥物耐藥基因、氯黴素耐藥基因、大環內酯類耐藥基因、喹諾酮耐藥基因等的檢測。值得注意的是,檢出細菌某種耐藥性基因,並不表 明該細菌一定對這種藥不敏感,因為該細菌的這種耐藥基因不一定得到表達。
3.3 加強微生物耐藥性的長期監測 臨床微生物室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實施長期的、區域性的耐藥監測計劃,現在很多微生物實驗室都已實行了自動化分析和WHONET 軟件的應用,通過計算機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本醫院、本地區的抗生素耐藥特點和耐藥趨勢,鑒別醫院內耐藥株的暴發流行和發現一些耐藥機製的特征,並可與國內耐藥監測網進行合作與溝通,這對於指導臨床經驗用藥,製定適合本地區抗生素使用策略有著重要意義。
4 加強微生物實驗室與臨床的聯係
微生物實驗室發出的檢驗報告,究竟在臨床上發揮的作用如何,需要微生物實驗室繼續追蹤服務。當前,微生物檢驗技術及基本知識、細菌耐藥性研究進展日新月異,微生物實驗室工作人員除了加強自身學習外,還應積極主動地宣傳病原學和細菌耐藥性方麵的新進展, 協助臨床醫師理解微生物檢測和耐藥性監測結果的意義,同時聽取臨床醫師對微生物實驗室的意見和建議,最大限度地發揮微生物實驗室在抗菌藥物規範化使用中的作用。
總之,以病原學監測為基礎,根據微生物實驗室的試驗確定的病原菌種類和病原菌對抗菌藥物敏感性應用抗菌藥物,是要推動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規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用藥行為的重要環節。作為臨床微生物實驗室,規範臨床標本采集,確保標本質量;建立微生物檢 驗分級報告製度;規範操作,提高培養陽性率;積極采用先進技術,做好病原微生物快速檢測和鑒定工作;規範化使用NCCLS標準進 行抗生素藥物敏感試驗;應用先進技術對耐藥基因進行檢測;加強微生物耐藥性的長期監測;加強微生物實驗室與臨床的溝通和聯係,就能充分發揮微生物實驗室在抗菌藥物規範化使用中的作用。
作者:黃山 鄧小林 許健 作者單位: 550002 貴州貴陽貴州省臨床檢驗中心
參考文獻
1 夏國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1-8.
2 王輝,陳民均.加強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在感染性疾病診治中的作用.中華檢驗醫學雜誌,2005,28:2-4.
3 周貴民,張軍民.我國細菌耐藥性監測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中華檢驗醫學雜誌,2004,27:5-6.
上一篇:抗生素敏感性試驗
下一篇:淺談實驗室細菌菌種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