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首頁 > 微生物知識->真菌基本知識和檢測方法->實驗——放線菌形態觀察

實驗——放線菌形態觀察



錄入時間:2011-4-13 9:36:04 來源:天津農學院精品課程

1 目的                         
 觀察放線菌的基本形態特征
 掌握培養放線菌的幾種方法 
2 原理
放線菌一般由分枝狀菌絲組成,它的菌絲可分為基內菌絲(營養菌絲)、氣生菌絲或有孢子絲三種。放線菌生長到一定階段,大部分氣生菌絲分化成孢子絲,通過橫割分列的方式產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孢子絲形態多樣,有直、波曲、鉤狀、螺旋狀、輪生等多種形態。孢子也有球形、橢圓形、杆狀和瓜子狀等等。它們的形態構造都是放線菌分類鑒定的重要依據。
放線菌的菌落早期絨狀同細菌菌落月牙狀相似,後期形成孢子菌落呈粉狀、幹燥,有各種顏色呈同心圓放射狀。
3 材料
3.1 菌種 
灰色鏈黴菌(Str. griseus),天藍色鏈黴菌(Str. coelicolor),細黃鏈黴菌(Str.microflavus)。
3.2 培養基  
高氏1號培養基。
3.3 器皿  
培養皿,載玻片、蓋玻片、無菌滴管、鑷子、接種環、小刀(或刀片)、水浴鍋,顯微鏡,超淨工作台,恒溫培養箱。
4 流程
4.1插片法: 倒平板→插片→接種→培養→鏡檢→記錄繪圖
4.2壓印法: 倒平板→劃線接種→挑取菌落→加蓋玻片→鏡檢→記錄繪圖
4.3埋片法: 倒瓊脂→切槽→接種→培養→鏡檢→記錄繪圖
5 步驟 
5.1插片法
5.1.1倒平板
將高氏1號培養基熔化後,倒10~12毫升左右於滅菌培養皿內,凝固後使用.   
5.1.2插片
將滅菌的蓋玻片以45度角插入培養皿內的培養基中,插入深約為1/2或1/3(圖5-1)。
5.1.3接種與培養
用接種環將菌種接種在蓋玻片與瓊脂相接的沿線,放置28℃培養3~7天。
5.1.4觀察
培養後菌絲體生長在培養基及蓋玻片上,小心用鑷子將蓋玻片抽出,輕輕擦去生長較差的一麵的菌絲體,將生長良好的菌絲體麵向的載玻片,壓放於載玻片上。直接在顯微鏡下觀察。
5.2壓印法
5.2.1製備放線菌平板 
同5.1.1。在凝固的高氏1號培養基平板上用劃線分離法得到單一的放線菌菌落。
5.2.2挑取菌落
用滅菌的小刀(或刀片)挑取有單一菌落的培養基一小塊,放在潔淨的載玻片上。
5.2.3加蓋玻片
用鑷子取一潔淨蓋玻片,在火餡上稍微加熱(注意:別將蓋玻片烤碎),然後把玻片蓋放在帶菌落的培養基小塊上,再用小鑷子輕輕壓幾下,使菌落的部分菌絲體印壓在蓋玻片上。
5.2.4觀察
將印壓好的蓋玻片放在潔淨的載玻片上(菌體朝向載玻片),然後放置在顯微鏡下觀察。
5.3埋片法
5.3.1倒瓊脂平板
將已配製、滅菌的高氏l號瓊脂培養基熔化,通過無菌操作倒入滅菌的培養皿底,倒均,將整個培養皿蓋住使凝固。一般f=9cm的培養皿約倒入15mL培養基。
5.3.2接種與培養
在已凝固的瓊脂平板上用滅菌小刀切開兩條小槽,寬度小於1.5cm。把放線菌接種在小槽邊上,?蓋上已滅菌的蓋玻片1-2片(圖5-2),蓋好培養蓋。將製作好的平板放在28℃恒溫箱培養3-4天。
5.3.3觀察 
取出培養皿,可以打開皿蓋,將培養皿直接置於顯微鏡下觀察;也可以取下蓋玻片,將其放在潔淨載波片上,?放在顯微鏡下觀察。
6 結果
6.1 觀察並繪製放線菌的孢子絲形態,並指明其著生方式。
6.2 繪圖和描述自然生長狀態下觀察到的放線菌形態
6.3 比較不同放線菌形態特征的異同
7 思考
1在高倍鏡或油鏡下如何區分放線菌的基內菌絲和氣生菌絲?
2 比較實驗中采用的幾種觀察方法的優缺點。

 

上一篇:實驗——食品中黴菌計數法

下一篇:實驗——酵母菌的形態觀察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