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發現與研究曆史
一、病毒病由來已久
地球上的人類,其他動物和植物遭受病毒病的折磨已有許多世紀。許多記述表明至少在公元前二至三個世紀印度和中國就存在天花,中國從公元十世紀宋真宗時代就有接種人痘預防天花的記載了。在明代隆慶年間(1567-1572),人痘預防天花推行甚廣,先後傳至俄國、日本、朝鮮、土耳其及英國。1796英國醫生琴納(Jenner),才得出了結論,牛痘可能使人預防天花,並在英國及歐洲大陸普遍應用,挽救了千百萬人的生命。
除了文字記載外,考古學的發現也說明早就存在某些人類病毒病。在古埃及石刻浮雕中一個主要人像就帶有患過引起跛足的脊髓灰質炎的標記。
在家畜的病毒病中,狂犬病可能是最早有記載的。此病毒病一般與瘋狗有關。阿裏斯多德(Aristotle)在公元前四世紀就記述了病犬的瘋狂和暴怒,通過咬齧還能將病魔傳給其他的動物,此病也能傳染給人(人畜共患疾病),在人體上這種病常被稱作恐水病。法國人巴斯德(Pasteur)在1884年發明了狂犬疫苗。
昆蟲病毒病可能同高等動、植物的病毒病一樣曆史悠久。十二世紀中葉我國《農書》(1149年出版)中,已有關於家蠶“高節”、“腳腫”等病症的記載。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知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而國外直到十九世紀中葉,Cornelia和Maestri才記述了家蠶的黃疸病或多角體病的症狀。第一個記載的植物病毒病的是鬱金香碎色病,因為至今荷蘭阿姆斯特丹的Rijks博物館還保存著一張1619年荷蘭畫師的一幅得病的鬱金香靜物畫。據記載一個得病鬱金香球莖竟能換來牛、豬、羊甚至成噸的穀物或上千磅的奶酪。在1634-1637年的荷蘭,這種嗜好達到了可稱做“鬱金香熱”的高潮。使我們知道在十七世紀就存在一種植物病毒病----鬱金香碎色病。
二、病毒的發現與發現者
Adolf Mayer)被煙草的一種病態吸引住了,其症狀是感染葉子上出現深、淺相間的綠色區域,故麥爾在1886年稱為煙草花葉病。通過對葉子和土壤的分析麥爾指出不能把此病歸於無機物平衡失調。這可能是一個細菌病。
1892年從事煙草病工作的年青的俄國科學家伊萬諾夫斯基(Ivanovski)發現感受花葉病的葉汁,即使經過Chamberland氏燭形濾器的過濾也仍具有傳染的性質。這項觀察提示了存在一種比以前所知的任何一種都小的病原,他認為該病是由產生毒素的細菌引起的。
1898年,荷蘭科學家貝傑林克(Beijerinck)重複了伊萬諾夫的實驗,他從患花葉病的煙草葉中擠出汁液,並使之通過Chamberland氏濾器。表明濾液仍有侵染性。貝傑林克相信他的濾器阻擋住了細菌。將汁液置於瓊脂凝膠塊的表麵時,發現侵染性物質在凝膠中以適當的速度擴散,而細菌仍滯留於瓊脂的表麵。因此認為這種侵染性物質要比通常的細菌小。貝傑林克用“病毒(Virus)”來命名這種史無前例的小病原體。不難看出真正發現病毒存在的是貝傑林克。
伊萬諾夫斯基和貝傑林克通過他們創造性工作發現了煙草花葉病毒,從而開創了病毒學獨立發展的曆程
上一篇:病毒非實驗室變異和傳播
下一篇:病毒基礎知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