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一)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簡稱HIV)引起的疾病,在醫學上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顧名思義,艾滋病是發生於人體免疫係統的疾病。
艾滋病有三個特性:
獲得性---艾滋病並非先天具有,而是後天獲得。
·免疫缺陷---AIDS的發病機理在於,HIV通過造成人體免疫係統的損傷,進而導致免疫係統防護功能的減低甚至喪失。
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點:
對感染的易感性明顯增加(更易於被感染);易發生惡性腫瘤;· 綜合症---在臨床症狀方麵,由於免疫缺陷導致的各個係統的機會性感染、腫瘤而出現複雜的伴隨症狀群。
1983年,在法國巴斯德研究所Montagnier等從一患有淋巴腺綜合症的男性同性戀血液中分離得到一種新的逆轉錄病毒,稱之為腺病相關病毒(LAV)。同年,美國病毒學家Gallo也從艾滋病口才的白細胞中分離出類似的逆轉錄病毒,稱之為人類T淋巴細胞病毒型(HTLV-Ⅲ),後來證明LAV和HTLV-Ⅲ是同一病毒,統一命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二)HIV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種生存於人的血液之中並能夠破壞人體免疫係統,進而使人體失去對其他疾病的抵抗能力,引發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腫瘤,最終導致被感染者死亡的病毒。
HIV呈球形,由最外層的囊膜和包裹於其中的核衣殼組成。
囊膜是病毒的外套,由雙層脂蛋白構成,其中的蛋白是病毒識別攻擊宿主細胞所必不可少的。
核衣殼則由核心蛋白包著RNA(核糖核酸)而形成。與正常的核酸複製(由DNA到RNA)不同,HIV利用逆轉錄酶使RNA轉變為DNA(脫氧核糖核酸酸)來進行其自身的複製增殖,所以被稱為逆轉錄病毒。
(三)傳播與預防
絕大多數染上HIV的患者要經過5到10年的時間才發展成為病人,一般會在發病後的2-3年內死亡。
HIV的傳染途徑:
要說明的是,隻有帶病毒的血液、精液或陰道分泌物成功進入人體內血管中,才能構成HIV的傳播。而與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如握手、擁抱、共同進餐、共用工具、辦公用具等)不會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會經馬桶圈、電話機、餐飲局、臥具、遊泳池或公共浴室等公共設施傳播,也不會經咳嗽、打噴嚏、蚊蟲叮咬等途徑傳播。
了解到HIV的傳播途徑,就可對其進行有效的預防:
1、 已感染HIV的女性應避免懷孕、妊娠及哺乳,以免將病毒傳染給胎兒或嬰兒
2、 輸血或器官組織的移植應作好術前的檢驗(無論供應者或受用者)
3、 使用徹底消毒的注射器
4、 皮膚或粘膜的破損傷口應避免接觸感染者體液
5、 采取安全的性生活方式
(四)危害
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截至1998年底,全世界仍存活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總數為3,340萬,已死亡1,390萬,兩數共HIV新感染者。在全球範圍內,AIDS是十大主要死因之一。
我國自1985年發現首例AIDS以來,HIV感染人數不斷上升。截至1999年9月,全國31省、自治區、直轄市報告HIV感染者15,080例,計達4,730萬。1998年全世界新增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580萬,平均每天有16,000 其中AIDS 477例,死亡224例。據專家估計,我國實際HIV感染者可能已逾40萬。僅1998年,全國共報告HIV感染者3,306例,其中AIDS 136例,靜脈吸毒人群中HIV感染者在1994年前僅限於雲南省,到1997年已擴散到12個省。
全世界AIDS感染情況:
世界範圍內已有36,000,000人口成為HIV帶毒者或AIDS患者
1,400,000兒童已成為HIV攜帶者
已有將近21,800,000人死於AIDS
2000年有大約3,000,000人死於AIDS
上一篇:病毒與人類的關係(6)
下一篇:病毒與人類的關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