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團菌
概述
軍團菌屬,是軍團杆菌科家族的成員,至少包括42個種。軍團菌是革蘭氏陰性、杆狀不形成芽孢的細菌,其生長及原代分離培養需要L-半胱氨酸。軍團菌屬是異養菌,廣泛存在於水環境中,在25 °C 以上即可增殖。
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盡管所有的軍團菌屬被認為是潛在的人類病原,噬肺軍團菌是軍團菌病的主要水源性病原,該病分兩種臨床型:退伍軍人病和龐提阿克熱。前者是肺部疾病,潛伏期3–6天。宿主因素影響發病的可能性:男性較女性易感,多數病例發生在40到70歲年齡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酗酒,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係統或腎髒疾病以及免疫抑製如器官移植受體。龐提阿克熱是輕微自限性疾病,發病率高,發病(5小時到3天)及症狀與感冒相似:發熱、頭痛、惡心、嘔吐、肌肉痛和咳嗽。血清抗體陽性率的研究表明很多感染為無症狀感染。
感染源及發病
軍團菌屬是很多淡水環境如河流、蓄水中的正常菌群,但數量相對較低。不過,在某些人造水環境如與空調有關的水冷設備(冷卻塔或蒸發冷凝器),可為該菌繁殖提供適宜溫度(25–50 °C)和條件的熱水分配係統以及按摩池中,該菌可大量存在。有利於軍團菌繁殖的設備與退伍軍人病的暴發有關。軍團菌可在生物膜和沉積物中存活和生長,在咽拭子中較流水中更易檢出。軍團菌可被某些阿米巴如棘阿米巴屬,哈氏蟲屬以及耐格裏(原蟲)屬的滋養體吞入,這對該菌在水環境中的持續存在起了一定的作用。
感染途徑
最常見的感染途徑是吸入含細菌的氣溶膠。汙染的冷卻塔、溫水淋浴器、加濕器和按摩池可產生氣溶膠。在某些與汙染的水、食物和冰有關的病例中,誤吸也是一種感染途徑。沒有人與人之間傳播的證據。
對於飲用水的意義
軍團菌屬是常見的水源微生物,使用電處理水的設備包括冷卻塔,熱水係統以及按摩池與感染的暴發有關。由於軍團菌的流行,該菌有可能侵入飲用水係統,所以應采取控製措施減少該菌的存活及繁殖。可降低生物膜生長的消毒措施以及溫度控製可減少軍團菌屬的潛在危險。該菌對消毒敏感。已證明氯乙烷對殺滅該菌非常有效,可能和該消毒劑的穩定性以及對生物膜的強效力有關。水溫也是控製措施的重要環節,應盡可能保持在25–50 °C範圍以外。在熱水係統中,儲存區的溫度應維持在55 °C以上,相連的水管也應維持相似的溫度以防止微生物生長。但是,熱水溫度維持在50 °C以上,對兒童,老人以及其他易感人群可能會有發生燙傷的危險。如果熱水或冷水分配係統中溫度不能維持在25–50 °C範圍以外,就需要注意采取其他的消毒和處理措施來限製生物膜的出現。水分配係統中汙泥、鍋垢、鐵鏽、藻類或粘泥沉積物的積聚和靜止水一樣可促進軍團菌屬的生長。保持清潔及流動的水係統不太可能促進軍團菌屬的過度生長。還應注意要選擇不適於微生物生長以及生物膜發生的管道材料。軍團菌屬喚起人們對大建築中的冷卻塔和熱水係統等設備的關注。正如第6章所述,對這些建築應采取特殊的水安全計劃,計劃中應包括對軍團菌屬的控製措施。軍團菌不能用HPC技術檢測,大腸杆菌(或耐熱大腸菌)也不能作為指示該菌是否存在的適宜指標。
參考文獻
Codony F et al. (2002) Factors promoting colonization by legionellae in residential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an environmental case–control survey.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21:717–721.
Emmerson AM (2001) Emerging waterborne infections in health-care settings. Emerg- ing Infectious Diseases, 7:272–276.
Rusin PA et al. (1997) Risk assessment of opportunistic bacterial pathogens in drink- ing-water. Review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152:57–83.
WHO (in preparation) Legionella and the prevention of legionellosis.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上一篇:培養基適用性檢查
下一篇:藥典微生物檢測不同類型樣品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