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首頁 > 微生物知識->微生物檢測方法和標準->革蘭氏染色法的原理、方法和意義

革蘭氏染色法的原理、方法和意義



錄入時間:2011-6-8 9:02:36 來源:檢驗地帶網

1.革蘭氏染色法
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鑒別染色法,這種染色法是由一位丹麥醫生漢斯·克裏斯蒂安·革蘭(Hans Christian Gram,1853年-1938年)於1884年所發明,最初是用來鑒別肺炎球菌與克雷白氏肺炎菌之間的關係。
 
未經染色之細菌,由於其與周圍環境折光率差別甚小,故在顯微鏡下極難觀察陽性紫色陰性紅色。染色後細菌與環境形成鮮明對比,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細菌的形態、排列及某些結構特征,而用以分類鑒定。
 
2.實驗原理
通過結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後,在細胞壁內形成了不溶於水的結晶紫與碘的複合物,革蘭氏陽性菌由於其細胞壁較厚、肽聚糖網層次較多且交聯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脫色處理時,因失水反而使網孔縮小,再加上它不含類脂,故乙醇處理不會出現縫隙,,因此能把結晶紫與碘複合物牢牢留在壁內,使其仍呈紫色;而革蘭氏陰性菌因其細胞壁薄、外膜層類脂含量高、肽聚糖層薄且交聯度差,在遇脫色劑後,以類脂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鬆散的肽聚糖網不能阻擋結晶紫與碘複合物的溶出,因此通過乙醇脫色後仍呈無色,再經沙黃等紅色染料複染,就使革蘭氏陰性菌呈紅色。
 
3.致病菌
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色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屬革蘭氏染色陽性菌。
百日咳杆菌、大腸杆菌、傷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亂弧菌、流行性腦膜炎雙球菌、淋病雙球菌等屬革蘭氏陰性。
 
所以根據細菌的革蘭氏染色性質,可以縮小鑒定範圍,有利於進一步分離鑒定,以對疾病做出診斷。又由於各種抗生素的抗菌譜不同,革蘭氏染色尚可做為選用抗生素的參考。
 
4.實驗方法
革蘭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脫色、複染等四個步驟,具體操作方法是:
1)塗片固定。
2)草酸銨結晶紫染1分鍾。
3)自來水衝洗。
4)加碘液覆蓋塗麵染約1分鍾。
5)水洗,用吸水紙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數滴,並輕輕搖動進行脫色,20秒後水洗,吸去水分。
7)蕃紅梁色液(稀)染2分鍾後,自來水衝洗。幹燥,鏡檢。
 
5.染色結果
革蘭氏正反應菌體都呈紫色,負反應菌體都呈紅色。
 
6.臨床意義
其重要的臨床意義在於:
1)鑒別細菌;
2)選擇藥物;
3)與致病性有關:革蘭氏陽性菌能產生外毒素,革蘭氏陰性菌能產生內毒素,兩者的致病作用不同。

 

上一篇:呼吸係統感染的檢查

下一篇:沙門菌顯色培養基與普通培養基SS、HE的比對實驗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