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植物內生細菌研究的問題與展望
植物內生細菌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與宿主植物建立了和諧的共生關係。隨著越來越多的具有植物保護功能的內生細菌種類的分離和鑒定,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徑。
植物內生細菌與宿主植物關係密切以及生存微環境的穩定,有較少的微生物競爭者,使它們成為生物防治因子以及強有力的潛在載體菌,通過基因工程技術進行抗菌或抗蟲的構建,製成生物藥劑,可減少化學藥劑造成的環境汙染,保持生態平衡。一些研究者利用水稻中的內生細菌與水稻白葉枯病菌混合接種,有效地抑製了水稻白葉枯病症狀的發展,同時發現這一內生細菌可在水稻中繁殖,而腐生細菌則不能(Narula等,1981)。美國CGI公司將蘇雲金杆菌的-內毒素基因導入寄生在禾本科雜草狼牙根的內生細菌(Clavibacter xyli cynodontis)中,然後接種於玉米和水稻,1988年以來,已在美國4個州12個玉米雜交品種上進行了大麵積試驗,蟲害損失率減輕26-72%。在國內,植物內生細菌在生產上的應用亦取得一定成效(梅汝鴻等,1998;孫良武等,1994)。
近二十年來,雖然內生細菌的研究得到重視,並在內生細菌的入侵機理、生物學、生態學和資源開發方麵開展了一係列研究工作,但是對很多問題還不是很清楚,缺乏全麵係統的研究,而且絕大多數植物的內生細菌還沒有被研究,迄今研究過的植物也不過數百種(許多研究對農作物中的內生細菌了解較多,對於樹木中的內生細菌知之甚少,僅對無症樹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中的部分樹木中的內生細菌進行了研究),相對於自然界中存在的25萬種植物來講是微不足道的,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進一步研究。
盡管如此,由於植物內生細菌長期生活在植物體內的特殊環境中,並與宿主協同進化,在演化過程中二者形成了互惠共生關係。內生細菌具有在植物體內獨立自主的分裂繁殖和傳遞的特性,使之有可能成為生物防治的巨大潛力的微生物農藥和增產菌。植物內生細菌在病蟲害防治和農業增產上的應用剛剛起步,尚需加大研發力度。
上一篇:植物內生菌(3)
下一篇:土壤微生物分離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