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要求
學會放線菌製片方法,觀察其形態特征。
材料
1. 菌種:細黃鏈黴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馬鈴薯平板培養3~4天。
2. 染料:石炭酸複紅液、美蘭液。
3. 其他:顯微鏡、載玻片、接種針、香柏油、二甲苯等。
原理
放線菌是單細胞核微生物,菌絲體分為營養菌絲和氣生菌絲兩部分。部分氣生菌絲的頂端會分化成孢子絲,呈螺旋狀、波浪狀或分枝狀等。在孢子絲頂端產生孢子,孢子常呈球形、橢圓形或杆形等,氣生菌絲和孢子的形狀、顏色常作為分類的依據,放線菌的菌絲的寬度與細菌類似,必須染色後才能進行觀察。
方法
1.營養菌絲的製片與觀察
(l)用接種針取細黃鏈黴菌菌落(連同培養基一起)置於載玻片中央。
(2)另取一塊載玻片用力將其壓碎,棄去培養基,製成塗片,幹燥、固定。
(3)用美蘭染色液或石炭酸複紅染色液染色30~60秒鍾,水洗、幹燥、用油鏡觀察營養菌絲的形態。
2.氣生菌絲、孢子絲的觀察
將培養皿打開,放在低倍鏡下尋找菌落的邊緣,直接觀察氣生菌絲和孢子絲的形態(分枝、卷曲情況等)。
3.孢子鏈及孢子的觀察(印片法)
取潔淨的蓋玻片一塊,在菌落上麵輕輕地壓一下,然後將印有痕跡的一麵朝下,放在滴有一滴美蘭液的載玻片上,使孢子等印浸在染色液中,製成印片。用油鏡觀察孢子鏈及孢子的形態。
4.埋片法的製片觀察
(1)在馬鈴薯浸汁瓊脂培養基平板上,劃線接入少量細黃鏈黴菌的孢子,在接種線旁傾斜地插入無菌蓋玻片,於28~30℃培養。
(2)培養3~4天後,菌絲沿著蓋玻片向上生長,待菌絲長好後,取出蓋玻片放在幹淨的載玻片上,置於顯微鏡下觀察。
內容
按上述方法製片觀察細黃鏈黴菌的營養菌絲、孢子絲、孢子鏈及孢子的形態。
作業
1. 將觀察結果繪圖,並注明各部位名稱。
2. 比較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在何種情況下,適宜用何種製片方法來觀察,效果最好。
3. 放線菌的菌體為何不易挑取?
上一篇:黴菌標本製備及形態觀察
下一篇:中毒性病原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