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藥敏試驗結果,敏感(S)、中介度(I)、耐藥(R)是臨床醫師治療細菌性感染、合理選用藥物、提高療效和避免濫用抗菌藥物的重要依據。
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推薦兩種藥敏試驗方法:稀釋法(瓊脂或肉湯稀釋法)和紙片擴散法。擴散法S、I、R分界點值是根據稀釋法測得的Log 2最小抑菌濃度(MIC μg/ml)與擴散法測量抑菌環直經(mm)呈直線負相關的原理轉換而來的,因此從理論上講稀釋法要比擴散法結果準確。但在日常工作中,由於稀釋法固有的缺點和操作技術誤差等原因,在某一特定的條件下擴散法可能比稀釋法準確。
一、藥敏試驗實驗室評價
1.稀釋法藥敏試驗是定量試驗,可確定被檢菌對某抗菌藥物的MIC和殺菌濃度(MBC)。稀釋法可作為評價標準,特別是瓊脂稀釋法被譽為金標準。其他方法必須與稀釋法比較才能確定其可靠性。肉湯稀釋法被檢菌必須分別接種一種含不同濃度抗菌藥物係列管,工作量大,隻適用於小量標本。瓊脂稀釋法則幾十個被檢菌可同時接種在含定量濃度抗菌藥物的平板上,適用大量標本或研究工作。稀釋法允許誤差是被檢菌接種含倍比係列稀釋抗菌藥的培養基內(至少5個倍比稀釋),測出值不超過3個連續倍比稀釋值(靶值±1個倍比稀釋濃度)。
2.擴散法是定性藥敏試驗,簡便易行,適用於實驗室常規使用。允許誤差:不同菌種測不同藥物其允許誤差不完全相同。詳情參閱有關文獻。
3.稀釋法和擴散法兩法在判讀藥敏試驗結果S或R方麵均有不足之處。稀釋法不能或不易檢出接種菌中的異型耐藥菌株(如異型耐藥MRSA)或混合菌,而擴散法則可檢出。擴散法遇到擴散慢的藥物可能形成假耐藥現象,而稀釋法則不會,因此NCCLS要求擴散慢藥物(如磺胺類)擴散法結果為S可報告,如為R時,應補做稀釋法,驗證真假。根據我國的現狀,建議有條件的實驗室特別是大型醫院的實驗室,在做擴散法的同時,應逐步開展稀釋法。
4.商品微生物自動化分儀器是利用微量光電比濁的原理測藥敏試驗,其敏感度高、出結果快、有利於搶救危重細菌感染病人及時選用有效治療藥物。儀器一般隻能測得敏感或耐藥兩個MIC判讀值不能顯示出某被檢菌對某藥物的敏感或耐藥程度。其結果與NCCLS規定的稀釋法判讀值不完全符合(根據市檢驗中心調查結果)。
5.90年代在美國稀釋法日益受到重視見
二、藥敏試驗臨床評價
細菌藥敏試驗結果,是在體外測得的,有時與體內療效不一致。因此臨床醫師正確評價藥物試驗的同時,必須參考病人機體狀況和臨床療效以及藥物動力學、藥物毒、副作用和藥物價格等選用治療藥物。
1.敏感(S):稀釋法:被檢菌對某抗菌藥物的MIC值比NCCLS規定的敏感判讀值越小,療效越好。
最好計算抑菌商數(I、Q)。
I、Q越大療效越好。
擴散法:被檢菌對某抗菌物的抑菌環比NCCLS規定的敏感判讀值越大療效越好。
2.中介度(Ⅰ)。不論是稀釋法還是擴散法藥敏結果,Ⅰ的含意之一是為避免技術誤差而設。其二是在無敏感藥物可選用的前提下,可選感染時組織或器官中抗菌藥物濃度高於血清抗菌藥物濃度的藥物,或選用毒性低的藥物,適當加大治療劑量。
3.耐藥(R):不論R值大小(細菌耐藥程度的高低)均不能選為臨床治療用藥。但細菌耐藥程度的逐年的動態變化,對流行病學的調查、耐藥菌株的監測及其感染的防治、指導抗菌藥物的產以及衛生部門製定防治感染性疾病的政策等,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上一篇:根據傷口膿液顏色診斷細菌感染
下一篇:細菌呼吸酶類試驗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