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L型細菌及其感染(下)



錄入時間:2011-10-21 16:29:42 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7  L菌的致病性[2,4~8]

    此型細菌可引起人類各部位的感染,並反複發作致疾病慢性化。但L菌隻有與人體細胞發生粘著才能致病,盡管它的粘著力弱,隻有親本菌株的1/10,但粘著的時間卻很長。通常親本菌株由於菌壁含有多糖類物質,可起趨化作用,故感染後外周白細胞會增多,而L菌因無菌壁,也即無多糖類物質存在,故感染後外周白細胞仍在正常範圍內,常致誤診,值得注意;但中性粒細胞內可見中毒性顆粒,骨髓可呈感染象。此型細菌廣泛存在。凡長期發熱,普通培養無菌生長,以致診斷不明者,必須想到兩個可能性:一是L菌的感染;另一是厭氧菌的感染。對此均必須做這兩項培養,以免誤診或漏診。據報道,曾用過抗生素的出血原因不明的慢性尿道炎患者作尿L菌培養,檢出率竟高達96%。至目前已從敗血症、流腦、傷寒、布氏菌病、肺炎、關節炎、骨髓炎、子宮內膜炎、宮頸糜爛、心內膜炎和肺結核等患者的相關標本中分離到了L菌,且多呈慢性過程。結核菌在宿主免疫力增強和藥物作用下可被消滅或轉變為L菌,致使臨床症狀緩解;找不到致病菌的複發型結核病,有可能是L菌所致;有學者認為如果分離到結核菌的L型,便可擬診為結核病,且處於活動期。腦膜炎雙球菌的L型及其返祖的親本菌株,均可引起非典型性化膿性腦膜炎。在抗生素用於臨床前的年代裏,在風濕性患者的血液中常分離到溶血性鏈球菌,但當今則否,在部分此種患者的血液中分離到的則是此菌的L型。很多的尿道炎患者,尿標本普通培養陰性,在改用高滲透壓培養基後,即培養到了L型致病菌,現在用溶血法培養檢出率大為提高;L菌培養陽性多見於病程的緩解期;在一定條件下,L菌株會返祖為親本菌株,於是不斷複發,繼而轉為慢性尿道炎。有學者認為布氏杆菌病其所以反複發作呈慢性過程,很可能就是L菌株在作怪。慢性宮頸炎中,L菌最高占80.0%~82.4%,是宮頸炎持久不愈的重要原因;子宮內膜炎也可為L菌所致,並引起不育症;其基底層血管豐富,有利於L菌長期生存、繁殖,致內膜長期不規則地出血。有報道發現功能性子宮出血者也屢見L菌感染;因為子宮出血易並發感染,故多用抗生素預防性給藥,這就導致了L菌的產生;一旦宿主免疫力低下 ,L菌便返祖成為親本菌株,毒力大增,以致反複出現臨床症狀;子宮內膜炎表層可因脫落、刮宮後而清除或致炎症減輕,但基底層感染卻難以消失,其所感染的親本菌株常於抗生素或宿主因素誘導下轉變為L菌,並感染於間質層。L菌也是醫院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據一組報道從1870例住院患者的血、尿、胸水、膽汁和腦脊液做細菌常規培養,均陰性,而做L菌培養卻分離到427株L菌,檢出率為22.8%,菌種達11種之多,說明L菌醫院內感染的嚴重性。L菌的毒力要比親本菌株低,故常無急性過程,菌株長期保存於宿主體內,使患者成為持久的傳染源。
       
  L菌感染的診斷必須依據細菌學,因其生長緩慢,故細菌學診斷較為困難,培養前必須為其選擇好適宜的培養基,創造好良好的條件。

  8  L菌感染的抗菌藥物[2,8~10]的選擇

  8.1  適當選抗菌藥物 

  親本菌株變成L菌株後,其藥敏性也隨之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要針對L菌的特點來選用抗菌藥物。因為菌壁缺如或殘缺不全,故不能采取作用於細菌壁的藥物,如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等,但後者臨床應用卻常有效,原因可能是菌壁並非均缺損,或此種抗生素也作用於細胞質之故。這些抗生素隻能破壞其親本菌株,而對已失去菌壁、變成L菌株者無效,且會繼續誘生出L菌株來,致使病情遷延不愈;對此可選取對菌壁及胞漿膜均有效的抗生素,如萬古黴素、綠黴素和新生黴素等;可選取作用於胞漿膜和幹擾蛋白質合成的抗生素,如阿米卡星、慶大黴素、妥布黴素和小諾黴素等氨基糖甙類抗菌藥物,它們對L菌株的殺滅作用要比對親本菌株更強,特別是前者對大多數氨基糖甙鈍化酶穩定,盡管臨床使用頻率高,也不易產生耐藥;也可選用大環內酯類和四環素類,分別如紅黴素、羅紅黴素、螺旋黴素,和多西黴素、美滿黴素等,這些抗生素均可抑製細菌蛋白質的形成;喹諾酮類,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均是抑製致病菌的核酸的核成,從而發揮殺菌效應的;不宜選擇作用於胞漿膜上的磷脂的抗菌藥物,如多黏菌素B等,因G+細菌的菌壁及胞漿膜均缺乏磷脂,故這些抗生素對L菌株及其親本菌株是無效的。

  8.2  藥敏的變遷 

  L菌的藥敏常有別於親本菌株,它可產生抗藥性,原來用的抗菌藥物的種類及劑量會失效能,必須更換藥物,加大劑量,才能有效;β-內酰胺類誘導的L菌,其致病性及其毒力均較為薄弱,以致症狀較為緩和/或有所緩解,但停藥後,L菌又返祖為親本菌株,毒力增加,症狀又顯化起來,此即所謂“反跳”;故治療必須長期,尤其是對於敗血症。親本細菌耐藥的菌株轉變為L菌株後,細胞壁上的耐藥R質粒通常會因菌壁缺損而丟失,返祖後耐藥性不能恢複;但R質粒丟失與否要看菌壁損失的程度,當編碼耐藥的DNA還結合存在時,耐藥性就會繼續存在。

  8.3  聯合用藥 

  通常在應用抗生素時,要采用兼顧療法,既對L菌,又對其親本菌株用藥。這是因為抗生素作用於親本菌株可誘導其變為無菌壁的L菌株,但同期中L菌株也可返祖為有菌壁的親本菌株,或兩型菌株同時存在。

參考文獻
    1 楊衛平,李家泰. L型細菌感染. 見:斯崇文,賈輔忠,李家泰主編. 感染病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70~676.

  2 田碧文. 細菌L型與醫院感染. 中華醫院感染病學雜誌,1999,9(2):126~128.

  3 Domingue GI, Thomas R, Walters F, et al. Cell wall deficient becteria as a cause of idiopathic hematuria. J Urtol, 1993, 150(2) :483~485.

  4 李豔,蔣漢茂. 溶血法培養在細菌L型檢驗中的應用. 中華醫學研究雜誌,2006,6(3):277~278.

  5 楊曉菊,嶽亞飛,徐琳,等. 宮頸糜爛與L型細菌感染的關係探索. 陝西醫學雜誌,2004,33(5): 433~435.

  6 嚴知明,杜毅新,鄭 篪. 宮頸糜爛患者宮頸分泌物中L細菌培養結果分析.
中國誤診學雜誌, 2007,7(13):3003~3004.

  7 李勤,賀丁山,劉建純,等. 一起L型傷寒流行的實驗研究. 中國衛生檢驗雜誌, 2004,14(4):449~450.

  8 樊秀華,彭少華. 427株細菌L型醫院感染與耐藥分析.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00,10(1):13~14.

  9 張秋桂,高思健. 10200例尿液標本細菌L型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分析. 南華大學學報, 2001,29(2):133~135.

  10 可秋萍. 敗血症抗菌藥物使用對L細菌耐藥變遷的影響. 中國煤炭
工業醫學雜誌, 2005,8(4):368~369.

 

上一篇:L型細菌及其感染(上)

下一篇:沙門菌病的血清學檢測方法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