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布魯氏菌病病原學



錄入時間:2011-11-22 10:33:35 來源:醫學教育網

 

布魯氏菌為革蘭氏陰性短小杆菌,初次分離時多呈球狀,球杆狀和卵圓形,故有人建議稱“布魯氏菌”。該菌傳代培養後漸呈短小杆狀,菌體無鞭毛,不形成芽胞,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莢膜。1985WHO布魯氏菌病專家季員會把布魯氏菌屬分為6個種19個生物型,即羊種(生物型13),牛種(生物型17.9)。豬種(生物型15)及綿羊型副睾種,沙林鼠種,犬種(各1個生物型)。我國已分離到15個生物型,即羊種(13型),牛種(17.9型),豬種(1.3型),綿羊副睾種和犬種各1個型。臨床上以羊、牛、豬三種意義最大,羊種致病力最強。多種生物型的產生可能與病原菌為適應不同宿主而發生遺傳變異有關。  

  本菌生長對營養要求較高,目前實驗室研究多用牛、羊新鮮胎盤加10%兔血清製作培養基,其效果較好。但即使在良好培養條件下生長仍較緩慢,在不良環境,如坑生素的影響下,本菌易發生變異。當細菌壁的脂多糖(LPS)受損時細菌落即由S型變為R型。當胞壁的肽聚糖受損時,則細菌失去胞壁或形成胞壁不完整的L型布魯氏菌。這種表型變異形成的細菌可在機體內長期存在,伺環境條件改善後再恢複原有特性。  

  本菌有AMG三種抗原成份,G為共同抗原,一般牛種菌以A抗原為主。AM之比為201;羊種菌以M為主,MA201;豬種菌AM21.製備單價AM抗原可用其鑒定菌種。布魯氏菌的抗原與傷寒、副傷寒、沙門菌、霍亂弧菌、變形杆菌OX19等的抗原有某些共同成份。本菌致病力與各型菌新陳代謝過程中的酶係統,如透明質酸酶、尿素酶、過氧化氫酶、琥珀酸脫氫酶及細胞色素氧化酶等有關。細菌死亡或裂解後釋放內毒素是致病的重要物質。 

布魯氏菌在自然環境中生活力較強,在病畜的分泌物,排瀉物及死畜的髒器中能生存4個月左右,在食品中約生存2個月。加熱60℃或日光下曝曬1020分鍾可殺死此菌,對常用化學消毒劑較敏感。

 

上一篇:抑菌試驗介紹

下一篇:鼠疫杆菌生物學特性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