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變形細菌 ( Proteobacteria ) 綱
運用 DNA/RNA 雜交、 16S rRNA 編目法和 16S rRNA 序列分析方法對革蘭氏陰性細菌係統發育研究的結果相當一致。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紫細菌和相關細菌”,盡管在表型和基因型方麵很不一樣即相當異源,但在係統發育樹狀圖譜上具有連續現象,相互之間的進化關係很為密切。 1988 年, Stackebrandt 等將這類革蘭氏陰性細菌命名為“變形細菌”( Proteobacteria ),其下又分為 a- 亞綱、 b- 亞綱, g- 亞綱、 d- 亞綱和 e - 亞綱,見圖 14-3 。 a- 亞綱包括一大群形態、生理和營養類型(光能自養型、化能無機營養型和化能有機營養型)等表型特征十分不同的細菌,如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 )、根瘤菌 ( Rhizobium ) 、紅假單胞菌 ( Rhodopseudomonas ) 、發酵單胞菌 ( Zymomonas ) 、副球菌等 ( Paracoccus ) 、立克次氏體( Rickettsia )等。 b- 亞綱由 Woese 於 1984 年提出,包括的菌群有色杆菌屬 ( Chromobacterium ) ,水螺菌屬 ( Aquaspirillum ) ,紫色杆菌 ( Janthinobacterium ) ,德克斯氏菌 ( Derxia ) ,叢毛單胞菌 ( Comamonas ) ,嗜木杆菌( Xylophilus )等。 g- 亞綱由 Weose1985 年提出,包括了腸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氣單胞菌科 (Aeromonadaceae) ,弧菌科 (Vibrionaceae) ,巴斯德菌科 (Pasteurellaceae) ,假單胞菌 ( Pseudomonas ) ,海洋螺菌 ( Oceanospirillum ) ,黃單胞菌 ( Xanthomonas ) ,溶杆菌 ( Lysobacter ) 等。 d- 亞綱由分解代謝的硫酸鹽還原細菌、元素硫還原細菌,蛭弧菌 ( Bdellovibrio ) 和黏細菌目 (Myxococcales) 的 6 個代表。 e - 亞綱僅有彎曲杆菌 ( Campylobacter ) 和螺杆菌 ( Heliobacter )2 屬。
上一篇:原核微生物伯傑氏分類係統
下一篇:微生物鑒定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