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培養(特別是傳代細胞)被支原體汙染是個世界性問題。國內外研究表明,95%以上是以下四種支原體:口腔支原體(M.orale)、精氨酸支原體(M.arginini)、豬鼻支原體(M.hyorhinis)和萊氏無膽甾原體(A.laidlawii),為牛源性。支原體汙染的來源包括工作環境的汙染、操作者本身的汙染(一些支原體在人體是正常菌群)、培養基的汙染、汙染支原體的細胞造成的交叉汙染、實驗器材帶來的汙染和用來製備細胞的原始組織或器官的汙染。
組織細胞培養工作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來預防支原體的汙染:控製環境汙染;嚴格實驗操作;細胞培養基和器材要保證無菌;在細胞培養基中加入適量的抗生素。支原體汙染細胞後,特別是重要的細胞株,有必要清除支原體,常用方法有抗生素處理、抗血清處理、抗生素加抗血清和補體聯合處理。支原體最突出的結構特征是沒有細胞壁,一般來講,對作用於細胞壁生物合成的抗生素,如 -內酰胺類、萬古黴素等完全不敏感;對多粘菌素(polymycin)、利福平、磺胺藥物普遍耐藥。對支原體最有抑製活性及常用於支原體感染治療的抗生素是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及一些氟喹諾酮;其他類抗生素如氨基糖苷類、氯黴素對支原體有較小抑製作用,所以常不用來作為支原體感染的化學治療劑。
支原體可在雞胚絨毛尿囊膜上或細胞培養中生長。用培養基培養,營養要求比細菌高。由於它沒有細胞壁,因此對影響細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黴素等不敏感,但紅黴素、四環素、卡那黴素、鏈黴素、氯黴素等作用於核蛋白體的抗生素,可抑製或影響支原體的蛋白質合成,有殺傷支原體作用,支原體對熱抵抗力差,通常55℃經15分鍾處理可使之滅活。石碳酸,來蘇兒易將其殺死。在培養基中置入脲素並以硫酸錳作指示劑極易與其他支原體作出鑒別。它廣泛分布於自然界,有80餘種。與人類有關的支原體有肺炎支原體(M-pneumonie,Mp)、人型支原體(M.humenis,MH)、解脲支原體(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 分解尿素支原體)和生殖器支原體(M.genitalium,MG)等。肺炎支原體引起肺炎。現已從人類泌尿生殖道分離出來7種支原體,其中分離率較高而與泌尿生殖道疾病有關,是解脲支原體,其次是人型支原體。人型支原體(M.humenis,MH)、解脲支原體(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生殖器支原體(M.genitalium,MG)都會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解脲支原體(ureaplasma ure-alyticum)是一種原核微生物,呈球杆狀,大小為125-250毫微米,分子量4.5*108,高度多形性,沒有堅硬的細胞壁,能在無細菌的培養物中增殖,能產生尿素分解酶分解尿素。特異性抗體能抑製它生長,因其缺乏堅硬的細胞膜,對青黴素耐藥,對細胞膜有親和性,生長繁殖時需要類固醇物質。四環素、紅黴素、壯觀黴素對之有效。嬰兒或無性交接觸的女性生殖道內找不到解脲支原體。而性生活越亂,這種支原體陽性率也越高。
上一篇:支原體的感染與診斷
下一篇:支原體致病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