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細菌感染的類型



錄入時間:2012-3-23 16:19:06 來源:醫學教育網

    感染的類型:病原體通過各種適宜的途徑進入人體,開始了感染過程。侵入的病原體可以被機體清除,也可定植並繁殖,引起組織損傷、炎症和其他病理變化。感染類型可出現不感染、隱性感染、顯性感染、持續性感染和帶菌狀態等不同表現,這些表現並非一成不變,可以隨感染雙方力量的增減而移行,轉化或交替出現。

  (1)不感染:病原體侵入人體後,由於毒力弱或數量不足,或侵入的部位不適宜,或機體具有完備的非特異性免疫和高度的特異性免疫力,病原體迅速被機體清除,不發生感染。

  (2)隱性感染: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僅引起機體發生特異性免疫應答,不出現或隻出現不明顯的臨床症狀、體征,甚至生化改變,是為隱性感染,或稱亞臨床感染,隻能通過免疫學檢查才能發現有過感染。

  (3)顯性感染:即感染性疾病。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後,由於毒力強、入侵數量多,加之機體的免疫病理反應,導致組織損傷,生理功能發生改變,並出現一係列臨床症狀和體征。

  按其發病快慢和病程長短,可分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急性感染發病急驟,病程短,一般數日至數周,如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感及甲型肝炎等醫學.教育網.整理;

  慢性感染病程緩慢,常持續數日至數年,如結核、麻風等;介於急性和慢性之間者為亞急性感染,如牙齦炎、心內膜炎等。

  顯性感染按感染部位及性質可分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可有下列不同類型:

  ①菌血症:病原菌由原發部位一時性或間歇性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

  ②敗血症:病原菌不斷侵入血流,並在其中大量繁殖,引起機體嚴重損害並出現全身中毒症狀。

  ③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組織生長繁殖,不侵入血流,但細菌產生的毒素進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狀。

  ④膿毒血症:由於化膿性細菌引起敗血症時,細菌通過血流擴散到全身其他髒器或組織,引起新的化膿性病灶。

  (4)持續性感染:是指某些微生物感染機體後,可以持續存在於宿主體內很長時間,短則幾個月,長可達數年甚至數十年,尤其有些病毒的感染可使病人長期帶病毒,引起慢性進行性疾病,並可成為重要的傳染源。

  持續性感染一般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①慢性感染:顯性或隱性感染後,微生物未完全清除,可持續存在於血液或細胞中並不斷排出體外,可出現症狀,也可無症狀。在慢性感染的全過程均可檢出微生物,如CMV、EB病毒、HBV、HIV等所致的慢性感染。

  ②潛伏感染:顯性或隱性感染後,病毒基因存在於一定的組織或細胞中,但不能產生有感染性的病毒體,如單純皰疹病毒在三叉神經節中潛伏,此時機體既無臨床症狀又無病毒體排出,用常規方法多不能分離和檢出病毒的存在。但在某些條件下,醫學.教育網.整理潛伏的病毒可被激活,完成病毒的複製後可沿感染神經到達皮膚、黏膜,發生單純皰疹。在急性發作期可檢出病毒的存在,發作期過後病毒又返回到潛伏的神經節中,形成長期存留體內的持續性感染。

  ③慢發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後有很長的潛伏期,既不能分離出病毒也無症狀,經數年或數十年後,可發生某些進行性疾病,逐漸惡化直至死亡,如麻疹病毒引起的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朊粒引起的克雅病和庫魯病等。

  (5)病原攜帶狀態:發生在隱性或顯性感染後,病原體未被機體排除,仍在體內繼續存在並不斷向體外排菌,稱為帶菌狀態。處於帶菌狀態的人稱為帶菌者。在顯性感染臨床症狀出現之前稱潛伏期攜帶者,隱性感染之後稱健康攜帶者;顯性感染之後稱恢複期攜帶者,病原攜帶者的共同特征是沒有臨床症狀但能不斷排出病原體,因而在感染性疾病中成為重要的感染源,尤其是健康攜帶者的危害性最大。

 

上一篇:細菌毒素

下一篇:摩根菌屬簡介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