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公共衛生關注的PIF中ES的來源包括以下2種情況:
內在汙染 ——二次汙染。
如:加工環境中微生物的存在;加工裝置內表麵微生物的存在;熱處理後,與幹燥基粉混合的加入成分中存在的微生物。
外源性汙染——配方粉調製環境和調製器皿。
受ES汙染的配方粉或調製配方在較高溫度下存放,食用前不加熱,或加熱不徹底,喂食時間較長等都可導致ES有機會生長繁殖,增加患病的危險性。
PIF中ES的安全性問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2002年ICMSF把ES列為“嚴重危害特殊人群,威脅生命、導致慢性實質性後遺症或長期影響”的一種病原菌。
2004年2月FAO/WHO在日內瓦召開的PIF中ES專家研討會:ES列為PIF中僅有的兩種A類致病菌(沙門和阪崎)之一。
上一篇:ES菌的培養特性
下一篇:DFI對ES的選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