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驗目的和內容
目的:了解自然存在的酵母菌及其形態結構。了解酵母菌產生子囊孢子的條件及其形態。
內容:
1.觀察酵母菌個體形態。
2.觀察酵母菌的假菌絲和繁殖過程。
3.觀察自然狀態的酵母菌。
二、實驗材料和用具
釀酒酵母(Saccharomyes cerevisiae)、熱帶假絲酵母(Candida tropicalis)斜麵菌種。
PDA培養基、麥氏(McCLary)培養基(醋酸鈉培養基)、0.05%美藍染色液(以pH6.0的0.02mol/L磷酸緩衝液配製)、碘液、0.04%的中性紅染色液%孔雀綠,0.5%沙黃液、95%乙醇;
顯微鏡、載玻片、擦鏡紙、蓋玻片、接種環、V形玻璃棒、放置一個三角形玻璃棒支架的培養皿。
三、操作步驟
(一)酵母菌形態觀察
1.酵母菌的話體染色觀察及死亡率的測定
(1)以無菌水洗下PDA斜麵培養的釀酒酵母菌苔,製成菌懸液。
(2)取0.05%美藍染色液1滴,置載玻片中央,並用接種環取酵母菌懸液與染色液混勻,染色2~3min,加蓋玻片,在高倍鏡下觀察酵母菌個體形態,區分其母細胞與芽體,區分死細胞(藍色)與活細胞(不著色)。
(3)在一個視野裏計數死細胞和活細胞,共計數5~6個視野。
酵母菌死亡率一般用百分數來表示,以下式來計算:
死亡率=死細胞總數÷死活細胞總數×100%
2.酵母菌液泡係的話體觀察 於潔淨載玻片中央加一滴中性紅染色液,取少許上述酵母菌懸液與之混合,染色5min,加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無色,液泡呈紅色。
3.酵母菌細胞中肝糖粒的觀察 將1滴碘液置於載玻片中央,接人上述酵母菌懸液,混勻,蓋上蓋玻片,顯微鏡觀察,細胞內的貯藏物質肝糖顆粒呈深紅色。
4.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觀察
(1)活化釀酒酵母:將釀酒酵母接種至新鮮的麥芽汁培養基上,置28C培養2~3d,然後再移植2~3次。
(2)轉接產孢培養基:將活化的釀酒酵母轉接至醋酸鈉培養基上,置30℃恒溫培養14d。
(3)觀察:挑取少許產孢菌苔於載玻片的水滴上,經塗片、熱固定後,加數滴孔雀綠,lmin後水洗,加95%乙醇30S,水洗,最後用0.5%沙黃液複染30S,水洗去染色液,最後用吸水紙吸幹。製片幹燥後,鏡檢,子囊孢子呈綠色,子囊為粉紅色。注意觀察子囊孢子的數目、形狀和子囊的形成率。
(4)計算子囊形成的百分率:計數時隨機取3個視野,分別計數產子囊孢子的子囊數和不產孢子的細胞,然後按下列公式計算:
子囊形成率(%)=3個視野中形成子囊的總數
÷3個視野中(形成子囊的總數+不產孢子細胞總數)×100%
5.酵母菌假菌絲的觀察 取一無菌載玻片浸於溶化的PDA培養基中,取出放在溫室培養的支架上,待培養基凝固後,進行酵母菌劃線接種,然後將無菌蓋玻片蓋在接菌線上(圖12—1),28℃培養2~3d後,取出載玻片,擦去載玻片下麵的培養基,在顯微鏡下直接觀察。可見到芽殖酵母形成的藕節狀假菌絲,裂殖酵母則形成竹節狀假菌絲(圖12—2)。
6.自然狀態下的酵母菌觀察 取一滴美藍染色液於載玻片中央,春夏秋季取醬油或淹菜上的白膜,冬季取醃酸菜湯上的白膜,將其置於載玻片染色液中,蓋上蓋玻片,顯微鏡下仔細觀察酵母菌形態,出芽生殖,假菌絲等。
四、注意事項
1.用於活化酵母菌的麥芽汁培養基要新鮮、表麵濕潤。
2.在產孢培養基上加大移種量,可提高子囊形成率。
3.通過微加熱增加酵母的死亡率,易於觀察死亡細胞。
五、實驗報告
(一)繪圖
1.數個酵母菌細胞,示觀察到的結構。
2.數個子囊及子囊孢子形態圖。
(二)記錄並計數酵母菌的死亡率及子囊形成率(原始記錄及計算結果)。
六、問題和思考
1.酵母菌的假菌絲是怎樣形成的?與黴菌的真菌絲有何區別?
2.如何區別營養細胞和釋放出的子囊孢子?
3.試設計一個從子囊中分離子囊孢子的試驗方案。
注:
酵母菌的簡易培養 配2%葡萄糖水(或自糖水),煮沸,裝入三角瓶中(液麵高度2~2cm ),加HCl調至pH3~5放入幾塊葡萄皮(或其他糖分較高的果皮),置5~28℃溫箱中培養2~3d,聞到酒香味後,即可取培養液鏡檢
上一篇:放線菌的形態觀察
下一篇:黴菌的形態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