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對變質食品進行研究,比單獨對完好食品進行測定更有利於我們準確了解特定菌種的生長率。下列操作步驟與Barnes和Imocy(1968)所介紹的相似,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食品對有關操作步驟進行變動。
操作步驟
食品的稀釋液最好在實驗前現配。接種物既可以是液體菌種培養物〔該培養基也可作為試驗用培養基〕,也可使用冼下的斜麵菌種。在錐形瓶中裝入100ml菌種培養基,滅菌並恒溫保存於所需的培養溫度。加入足夠的菌種,使培養基中的細胞含量約為104/ml,旋轉錐形瓶,使內容物均勻,取1ml稀釋液做10倍稀釋,測定初始活菌數(t0)。
再取幾個1ml稀釋液,連續做活細菌計數,以便在靜止期開始前得到足夠的數據建立生長曲線,這有利於平均生長時間的計算。每一種方法,在開始工作時就應建立起詳盡的方案,得到的結果以細胞計數的對數為縱坐標,時間(最小)為橫坐標建立曲線。
平均生長時間可以用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G——平均生長時間
a和b——分別為對數生長期時間間隔為t的細菌數
這種技術非常有用,如可用於比較溫度或食品添加劑對微生物的影響。有一些食品(如牛乳、糖、糖漿〉滅菌後即可作為菌種生長的培養基。另一些食品(如熟肉)需製備成勻漿,滅菌後做培養基,對於一些生食品,其無菌的水性提取液也同樣適用。但應當認識到,相對菌種在原食品環境屮的生長來說,經過這樣的處理也許會顯著地影響菌種的生長特性。
另外,這種方法還可以通過研究隔離菌種的計數和生長周期,來研究微生物間的相作用。
上一篇:微需氧和二氧化碳培養法
下一篇:樣品稀釋液的選擇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