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驗目的和內容
目的:學習和掌握用試管凝集反應測定抗血清效價的方法。
內容:1、玻片凝集試驗。
2、試管凝集試驗。
二、實驗材料和用具
含10億個/mL大腸杆菌(E. coli)的生理鹽水菌懸液、大腸杆菌抗血清、生理鹽水。載玻片、小試管(1cm×6.5cm)、試管架、移液管、吸管、水浴箱。
三、操作步驟
(一)玻片凝集試驗
1.在載玻片兩端各滴一滴大腸杆菌懸液。
2.在一端的菌懸液中加入一滴1:10稀釋的大腸杆菌抗血清,另一端懸液加入一滴生理鹽水。
3.將載玻片小心地振動使混合液混勻後靜置室溫中,數分鍾後便可觀察到抗血清端產生凝集塊,而另一端為生理鹽水對照。若反應不明顯,可放入培養皿中(皿內放入濕濾紙,以保持一定濕度),37℃保溫30min後觀察結果。亦可將載玻片放置顯微鏡下,凝集塊明顯可見。
(二)試管凝集試驗
1.抗血清的稀釋 抗血清稀釋采取對倍稀釋法。取幹淨小試管10支,排列在試管架上,依次注明號碼,每支試管用移液管加入0.5mL生理鹽水。
用移液管吸取1:10稀釋的大腸杆菌抗血清0.5mL加入第1管,在管內連續吹吸3次,使血清與生理鹽水充分混合,然後吸取0.5mL加入第2管,同樣混勻後吸取0.5mL加入第3管,依次類推,直至第9管,混勻後從第9管中吸取0.5mL棄去。第10管不加血清作為對照。此時從第1管到第9管的血清稀釋倍數分別1:20,1:40,1:80,1:160,1:320,1:640,1:1280,1:2560,1:5120。
2.加入抗原 從第10支管開始,由後向前每支管依次加入0.5mL大腸杆菌菌懸液。此時血清稀釋倍數相應加大一倍。
3. 抗原抗體反應 把各管混合液振搖混勻,置37℃水浴箱中水浴4h或在室溫中過夜,觀察結果。
4.結果觀察與效價判斷
(1)生理鹽水對照管中的抗原(細菌)應分散,無凝集塊沉澱而呈混濁菌懸液。
(2)試驗管如有凝集,管底可見到凝集塊。液體上部澄清、半澄清或混濁度降低,管底凝集塊輕搖即浮起,呈片塊狀。
(3)凝集強弱的判斷(以“+”表示)
“++++”:很強,表示細菌完全凝集,凝集塊完全沉於管底,菌液澄清。
“+++”:很強,表示細菌絕大部分凝集,凝集塊小沉於管底,菌液有輕微混濁。
“++”:中等強度,表示細菌部分凝集沉於管底,凝集塊呈顆粒狀,菌液半澄清。
“+”:弱,表示細菌少數凝集,菌液混濁。
“-”:不凝集,菌液混濁與生理鹽水對照管同。
血清的效價就是呈現50%凝集(即“++”反應)的最高血清稀釋倍數。
四、注意事項
1.所用載玻片、試管、移液管等用具均應幹淨。
2.在血清對倍稀釋過程中,力求準確。一是防止液體溢出管外,二是在連續吸3次混勻液體時,第2次吸人移液管中的液體高度不能低於第1次,最好是每一稀釋度換一支洗淨的移液管。
3.試管水浴或靜置後,觀察前不宜搖動振蕩,以免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五、演示
1.對倍稀釋過程。
2.玻片凝集的顯微示範鏡,觀察凝集塊。
六、實驗報告
(一)記錄玻片凝集試驗結果,試比較血清端與生理鹽水端結果的不同,並解釋其原因。
(二)抗血清的效價測定結果。
1.抗血清效價測定結果:
2.確定抗血清的效價為 。
七、問題和思考
1.為什麽取“++”的抗血清最高稀釋倍數作為抗血清的效價?
2.在試管凝集試驗中,有否出現不正常現象?並分析其原因。
3.現有枯草孢杆菌斜麵菌種及未知效價的相應抗血清,你能否測定出其血清效價?描述其操作過程
上一篇:免疫血清的製備
下一篇:沉澱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