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樣品準備
去除表麵標簽,在包裝容器表麵用防水的油性記號筆做好標記,並記錄容器、編號、產品性狀、泄漏情況、是否有小孔或鏽蝕、壓痕、膨脹及其他異常情況。
2 稱重
1 kg 及以下的包裝物精確到1 g,1 kg 以上的包裝物精確到2 g,10 kg 以上的包裝物精確到10 g,並記錄。
3 保溫
3.1 每個批次取1 個樣品置2 ℃~5 ℃冰箱保存作為對照,將其餘樣品在36 ℃±1 ℃下保溫10 d。
保溫過程中應每天檢查,如有膨脹或泄漏現象,應立即剔出,開啟檢查。
3.2 保溫結束時,再次稱重並記錄,比較保溫前後樣品重量有無變化。如有變輕,表明樣品發生泄漏。將所有包裝物置於室溫直至開啟檢查。
4 開啟
4.1 如有膨脹的樣品,則將樣品先置於2 ℃~5 ℃冰箱內冷藏數小時後開啟。
4.2 如有膨用冷水和洗滌劑清洗待檢樣品的光滑麵。水衝洗後用無菌毛巾擦幹。以含4%碘的乙醇溶液浸泡消毒光滑麵15 min 後用無菌毛巾擦幹,在密閉罩內點燃至表麵殘餘的碘乙醇溶液全部燃燒完。膨脹樣品以及采用易燃包裝材料包裝的樣品不能灼燒,以含4%碘的乙醇溶液浸泡消毒光滑麵30min 後用無菌毛巾擦幹。
4.3 在超淨工作台或百級潔淨實驗室中開啟。帶湯汁的樣品開啟前應適當振搖。使用無菌開罐器在消毒後的罐頭光滑麵開啟一個適當大小的口,開罐時不得傷及卷邊結構,每一個罐頭單獨使用一個開罐器,不得交叉使用。如樣品為軟包裝,可以使用滅菌剪刀開啟,不得損壞接口處。立即在開口上方嗅聞氣味,並記錄。
注:嚴重膨脹樣品可能會發生爆炸,噴出有毒物。可以采取在膨脹樣品上蓋一條滅菌毛巾或者用一個無菌漏鬥倒扣在樣品上等預防措施來防止這類危險的發生。
5 留樣
開啟後,用滅菌吸管或其他適當工具以無菌操作取出內容物至少30 mL(g)至滅菌容器內,保存2 ℃~5 ℃冰箱中,在需要時可用於進一步試驗,待該批樣品得出檢驗結論後可棄去。開啟後的樣品可進行適當的保存,以備日後容器檢查時使用。
6 感官檢查
在光線充足、空氣清潔無異味的檢驗室中,將樣品內容物傾入白色搪瓷盤內,對產品的組織、形態、色澤和氣味等進行觀察和嗅聞,按壓食品檢查產品性狀,鑒別食品有無腐敗變質的跡象,同時觀察包裝容器內部和外部的情況,並記錄。
7 pH 測定
7.1 樣品處理
7.1.1 液態製品混勻備用,有固相和液相的製品則取混勻的液相部分備用。
7.1.2 對於稠厚或半稠厚製品以及難以從中分出汁液的製品(如:糖漿、果醬、果凍、油脂等),取一部分樣品在均質器或研缽中研磨,如果研磨後的樣品仍太稠厚,加入等量的無菌蒸餾水,混勻備用。
7.2 測定
7.2.1 將電極插入被測試樣液中,並將pH 計的溫度校正器調節到被測液的溫度。如果儀器沒有溫度校正係統,被測試樣液的溫度應調到20 ℃±2 ℃的範圍之內,采用適合於所用pH 計的步驟進行測定。當讀數穩定後,從儀器的標度上直接讀出pH,精確到pH 0.05 單位。
7.2.2 同一個製備試樣至少進行兩次測定。兩次測定結果之差應不超過0.1 pH 單位。取兩次測定的算術平均值作為結果,報告精確到0.05 pH 單位。
7.3 分析結果
與同批中冷藏保存對照樣品相比,比較是否有顯著差異。pH 相差0.5 及以上判為顯著差異。
8 塗片染色鏡檢
8.1 塗片
取樣品內容物進行塗片。帶湯汁的樣品可用接種環挑取湯汁塗於載玻片上,固態食品可直接塗片或用少量滅菌生理鹽水稀釋後塗片,待幹後用火焰固定。油脂性食品塗片自然幹燥並火焰固定後,用二甲苯流洗,自然幹燥。
8.2 染色鏡檢
對6.8.1 中塗片用結晶紫染色液進行單染色,幹燥後鏡檢,至少觀察5 個視野,記錄菌體的形態特征以及每個視野的菌數。與同批冷藏保存對照樣品相比,判斷是否有明顯的微生物增殖現象。菌數有百倍或百倍以上的增長則判為明顯增殖。
上一篇:曲黴屬的菌落特征
下一篇:分光光度計的使用技巧與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