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首頁 > 微生物知識->微生物書籍->雙孢蘑菇的栽培

雙孢蘑菇的栽培



錄入時間:2008-10-21 13:55:58 來源:google

一、目的:熟悉雙孢蘑菇的栽培技術
二、方法及步驟
A.床式栽培
(一)培養料配製
培養料的好壞直關係到蘑菇栽培的成敗和產量高低。蘑菇培養料目前有糞草培養料和合成培養料兩大類。
l.培養料的基本材料
稻草和麥稈富含半纖維素、纖維素及木質素等有機碳,且質地疏鬆,具有彈性,通氣良好,是堆製培養料的好材料。稻草的莖稈易吸水,腐熟快,堆積兩用後就會腐熟,但粘性較大;小麥的莖稈硬,外被臘質,不易吸水,腐熟慢,堆積3~4周才能腐熟,但質地疏鬆。生產上常將稻、麥草混合使用。堆製對應將麥稈及稻草先後加大,或將麥草充分浸透後和幹稻淋一起堆製。總之,要減少稻草的堆製時間,特別是早稻草的堆製時間要減少,以免過分腐熟。其它如粉碎的玉米稈、玉米芯及甘蔗渣等也能用來配製培養料。
畜禽糞是蘑菇需要的營養物質,都可用來配製培養料。豬糞的有機物含最較少,氮、磷、鉀含量高,用作堆料出菇快,菇較小而密,前期產量高,後期產量低。牛糞中有機物及氮、磷、鉀的含量稍低,若將牛糞曬幹弄碎後堆料,則發酵快,堆溫高。用牛糞堆料種植的蘑菇粗壯,出菇期較長,但出菇較稀。馬糞含豐富的有機物,氮、磷、鉀的含量也較高,質地疏鬆,具有較高的發酵能力,其出菇產量和質量與牛、豬糞栽培相似。幾種畜糞可混合使用。雞、鴨糞養分充足,發熱快,溫度高,但堿性重,粘性大,可與畜糞混合堆製。
2.培養料配方
(1)糞草培養料
我國目前栽培的蘑菇多數采用糞草培養料,鋪料厚度以15cm計,則每l00m2的栽培麵積需要4500kg培養料,可采用糞草比例1.5:1或1:1兩種配方。
①幹牛糞58%,幹稻麥草39%,過磷酸鈣1%,尿素0.5%,硫酸銨0.5%,石膏1%。
按此配方約需幹牛糞2600kg,稻麥草各半共l800kg,過磷酸鈣45kg,尿素23kg,硫酸銨23kg,石膏45kg,C/N約為31.6:1。
②幹牛糞47.5%,幹稻麥草47.5%,菜籽餅4.5%,尿素0.5%;石膏1%、
按此配方需幹牛糞約2l00kg,幹稻麥草各半共2100kg,菜籽餅200kg,尿素25kg,100石膏45kg,C/N為33:l。
下麵介紹幾種國外的糞草培養料配方。
①美國馬廄肥堆料配方:馬廄肥80kg,雞糞7.5kg,啤酒糟2.5kg,石膏1.25kg。
②荷蘭馬廄肥堆料配方:馬廄肥l000kg,雞糞l00kg,石膏25kg。
(2)合成培養料
合成培養料是不用糞肥或少用糞肥配製的培養料。目前,合成培養料在日本、美國、南韓、英國及我國台灣已相當普及,成為蘑菇生產的主要培養料。合成培養料以稻草或麥稈為主要材料,配以含氮量高的尿素、硫酸銨或餅肥等。在配製合成培養料時,不宜隻采用一種氮肥,因為堆肥的腐熟是多種微生物共同發酵的結果,不同種微生物需要不同的氮源。在配製培養料時還需添加一定量的磷、鉀、鈣等營養元素。由於合成培養料的腐熟比糞草培養料慢,尤其是小麥稈、玉米芯等不易腐熟,還需添加微量元素加速麥稈等的腐熟,也為培養料增加營養成分。
我國采用合成培養料的配方較多,下麵舉例說明。
①上海農科院的配方:每l00m2栽培麵積用稻草2250kg,尿素18.5kg,過磷酸鈣22.5kg,石膏粉45kg,碳酸鈣22.5kg,C/N為33:1,經二次發酵後,播種前C/N為18:1,pH值由8.3左右降至7.3左右。
②我國台灣配方:稻草l00kg,尿素1kg,硫酸銨2kg,過磷酸鈣3kg,碳酸鈣2.5kg
國外的合成培養料配方也很多,現舉例如下。
①日本配方:稻草l000kg,石灰氮10kg,尿素5kg,硫酸銨13kg,硫酸鈣30kg,過磷酸鈣30kg。
②美國蘭伯特式合成培養料的配方:小麥稈或黑麥稈1000kg,血粉40 kg,馬糞l00kg,尿素l0kg,過磷酸鈣40kg,碳酸鈣20kg,細土500kg,水2500kg。
③美國辛登式配方:麥稈l000kg,豆稿l000kg,幹啤酒槽75kg,石膏50kg,硝酸銨30kg,氯化鉀25kg
④南韓配方:稻草1000kg,雞糞l00kg,尿素12--15kg,石膏10—20kg。
(二)培養料堆積發酵
堆積發酵將配方中的各種材料混合在一起,讓其腐熟發酵的過程。其目的為:使各種好熱性微生物在堆料中繁殖,把培養材料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分解為蘑菇菌絲可以利用的化合物;所加人的氮素營養物質被各種微生物利用後,變成微生物的蛋白質,當微生物死亡後,菌體也就成了蘑菇可利用的有機氮;發酵過程中釋放的熱可以殺死料中的病蟲雜菌;經過發酵,堆料變得柔軟、疏鬆、通氣,具有優良的物理狀態。
l.堆料前的準備
糞肥應曬幹,不要淋雨,若來不及曬幹,則可挖坑倒入,拍緊,密封。用幹糞堆積效果好,牛糞最好曬幹至半幹時粉碎成粉狀,再曬幹透。稻草、麥稈等材料需選用新鮮、無黴爛的,使用前須切割成20--30cm長的小段,以便其吸水,也便於翻堆。
2.培養料的二次發酵
蘑菇培養料堆積腐熟發酵一般分兩個階段進行,前發酵,又稱一次發酵或室外發酵;後發酵,或稱第二次發酵,因其通常在室內進行,又稱為室內發酵。
(1)前發酵
采用糞草培養料的,前發酵時間較長,需15~20天;采用以稻草為主的合成培養料的,前發酵時間需10~15天:以麥稈為主的發酵時間較長。
麥草吸水力差,應浸泡2~3天,稻草吸水快,隻浸泡l天即可。幹糞在堆製時用水調濕潤。使用的糞和草均需先預濕。
堆料時,先鋪一層厚20cm的草料,草上鋪5—6cm厚的糞肥,其上再鋪20cm厚的草,再鋪5~6cm 厚的糞。這樣一層草一層糞層層相間地堆積起來。 第一層糞草不需澆水,以後每鋪一層糞一層草後,補澆清水或人畜糞尿。下層少澆,上層多澆。料堆不要過寬,否則操作不便,且透氣性差,料溫難以提高;料堆過窄,則可能使料溫過高,將一些微生物殺死,對發酵不利。
堆料最好在陰棚下,免受日曬雨淋。培養料堆積後也應覆蓋草簾,以利於保溫保濕。但一般不宜用塑料薄膜緊貼培養料覆蓋,否則,料堆通氣不良,會造成厭氧狀態,使堆內材料變粘,在露天堆料,下雨前需用薄膜作為臨時避雨棚。
培養料堆積發酵後,需經幾次翻堆。翻堆是定時將堆積的糞草抖鬆拌和,把位於料上麵的和周圍的糞草翻到下麵或中間去,而把下麵或中間的材料翻到上麵或外圍來,使堆積的培養料發酵均勻、一致。有條件的地方也可采用翻堆機翻堆。在不同部位的糞草發酵很不均勻,料堆最外層氧氣雖然充足,但水分散失多,培養料分解較差;在料堆中心部位,由於缺氧,培養料不能很好地分解;在料堆底層的培養料積有較多的CO2,培養料呈酸性,會發粘發臭。隻有外層至中心部分發酵最好。因此,通常應進行3次以上的翻堆。
翻堆的作用是:改善料堆各部位的發酵條件,防止料堆中央部位特別是中央底層長期處於厭氧狀態;排除堆內廢氣,增加新鮮氧氣,縮短發酵時間;調節水分;檢查發酵狀況;便於分次加入添加材料。
堆料後,次日堆溫便開始上升,開始40~50℃,是一些嗜溫性微生物(主要是一些細菌)活動;4~5天後溫度上升到65~75℃時,此時是一些嗜熱性微生物(主要是嗜熱性放線菌)活動。一般當堆溫上升到最高點並開始下降時,即應進行一次翻堆。堆溫由微生物分解物質時釋放出來的熱能維持,如果堆溫開始下降,說明堆內物質的分解作用已減弱,此時翻堆能及時補充堆內的氧氣和水分,使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在新的條件下繼續進行,加速培養料分解和腐熟。高溫能殺死糞草料中的病菌孢子和蟲卵,但長時間高溫,一些嗜熱性放線菌也會旺盛地繁殖起來,就會耗損大量可溶性養分。每次翻堆的時間隨著材料的發酵腐熟逐漸遞減,通常進行第一次翻堆時間是上堆後的6~8天,進行第二次翻堆時間是第一次翻堆後的5~7天,第三次翻堆是第二次翻堆後的4~5天。第一次翻堆加足水分;並加尿素和石膏粉;第二次翻堆隻對料幹部分適當加水,不宜加水太多,此次加入硫酸銨及過磷酸鈣;第三次翻堆調節水分及酸堿度。
(2)後發酵
國內目前後發酵方法有兩種,即固定床架式後發酵和就地式後發酵,後者就是將前發酵的料就地建堆後發酵,但以前者為主,將培養料移人菇房後再一次發酵。通常前發酵以化學反應為主,要求高溫快速;後發酵則是生物活動過程占優勢,要求控溫、控濕、通氣。
後發酵過程分兩個步驟進行,將經前發酵好的培養料搬人菇房床架上,關閉門窗,升溫至58~60℃,維持6-8h,即巴斯德消毒,以進一步殺死料中的蟲、卵和病害、雜菌。然後通風降溫,在12h內逐步將料溫降至48~53C,維持3~5天,促使一些有益微生物生長,將培養料轉化為易被蘑菇菌絲吸收和利用的物質;同時便能刺激競爭性雜菌生長而抑製蘑菇菌絲生長的氨氣揮發。因為氨氣在50℃以上或40℃以下揮發速度明顯減慢。控溫發酵還可減緩易被細菌和真菌利用的碳水化合物的降解,而不至於降低培養料的活性。
後發酵過程中的有益微生物大體可分為嗜熱細菌(最適生長溫度50~60℃)、嗜熱放線菌(最適生長溫度50~55℃)和嗜熱黴菌(最適生長溫度45~53℃)三類。它們在料內繁殖的順序為:細菌——放線菌——真菌。首先是細菌大量繁殖,利用培養料中易降解的碳水化合物,產生粘滑的物質即多糖類,這是蘑菇生長所需要的重要碳源。接著放線菌繁殖,降解纖維素和半纖維素,並利用氨、胺和酞胺作為合成細胞物質的營養,同時釋放出蘑菇菌絲生長所需的生長因子如維生素等。最後是一些非分解纖維素的黴菌協同放線菌進行氨的轉化,有些還利用細菌作養料,合成自身物質。其中以放線菌最具活性。通過後發酵,培養料由棕色變成深褐色,料鬆軟,不粘稠,含水量65%~68%,含氮量1.8%~2%,C/N為18~20;pH值7-7.5,含氨量為0.04%或更少。
影響後發酵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培養料含水量、氧氣等。溫度是後發酵過程中的首要因子,必須設法達到所要求的溫度,以培養料的溫度為標準。由於後發酵需消耗和散失較多的水分,故培養料含水量應較高,為70%左右,在前發酵最後一次翻堆時調節。用蒸汽加熱,培養料含水量為71%~73%,後發酵結束時其含水量為67%~71%。采用室內炭火直接加溫法,後發酵時培養料含水量應為70%~72%;采用炭火及蒸汽加溫法,則料含水量宜為65%~68%;采用塑料棚保溫法,培養料含水量以65%為宜。
後發酵中料內的有益微生物一般好氧,室內應有空氣,因此後發酵時期應適當開啟門窗或敞開薄膜通風,以促進有益微生物活動,抑製厭氧細菌繁殖,製成有選擇性的培養料。
後發酵的關鍵措施是加溫和控溫。將經過前發酵的培養料調節到一定溫度後,搬入室內,然後通入蒸汽,進行加溫和控溫。我國目前許多地區在生產上進行後發酵的加溫方法,大體可有:室內炭火加溫式控溫;室外薄膜覆蓋升溫,對於室內炭火直熱式的後發酵,菇房應密閉不漏風,菇房大小以111m2一間為宜,在室內設置10~20個無煙煤爐加熱升溫,菇房過大不易升溫。爐火燒旺後將門窗緊閉密封,使溫度逐漸上升。達到60℃時維持6~8h,然後拿掉部分爐子並適當開窗,將溫度降到48~53℃,保持4~6天。每天在高溫時進行2~3次通風換氣,每次10~15min。通風換氣避免了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有害氣體過多,影響發酵。采用這種方法進行後發酵,成本低,效果好。
露天式後發酵是利用堆肥在完成前發酵後,再建後發酵堆。建堆時,在料堆底部中心建一道通氣小道,料堆上麵用草片覆蓋,夜間、雨天再在料堆頂部加蓋塑料薄膜,其內用竹片支撐,使其與料麵有15-20cm的距離。在建堆的第二天,料的中心溫度達的60~65℃,保持2h,揭開覆被草片,並在料上按15cm×15cm距離,打一個直徑5cm的小孔,用來掌握通氣量,以便調節溫度,使溫度維持在5℃左右。
蘑菇培養料後發酵的優點是:提高了蘑菇產量和質量,一般可增產20%~40%,有時可增產l倍以上。生產的子實體品質好,菇形正,肉厚,柄粗,不易開傘,一級菇比例大。采用培養料後發酵,由於高溫放線菌等有益微生物的活動,可形成多種可供蘑菇菌絲直接吸收利用的維生素和氨基酸;後發酵將培養料在60℃下處理2h,可以把料中的蟲卵、幼蟲等害蟲殺死,使病蟲來源大大減少,可不用或少用農藥防治,減輕了農藥汙染;用後發酵技術可推遲堆料期7~10天,這樣緩和了雙夏勞力矛盾;後發酵堆料比一次發酵少兩次翻堆,可減少用工,也可減少費用,降低生產成本。
(三)菇房的消毒滅菌
將適度腐熟的培養料盡快搬入菇房,先填入最上層床架,從上到下,逐床填入,填料的厚度為16~20cm。填料完畢,即關閉門窗,用甲醛、敵敵畏各lkg熏蒸消毒24h,操作方法與空菇房消毒相同。
(四)培養料的翻料
當培養料經後發酵消毒或用農藥熏蒸消毒後,要進行一次翻料,即將鋪在菇床上的培養料上下翻動一次,把料抖鬆,同時將料中發黃綠色的生糞塊及雜物等均除去,並打開門窗,進行大通風一次。通風及抖鬆料的目的是為了將料在消毒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乙醛、乙烯等各種有害氣體徹底排除,使料內進人較多的新鮮空氣,有利於接種後菌絲在料中迅速生長,同時翻勻後可使料層厚薄一致,保持15--18cm厚,這樣料麵平整,床麵噴水時受水量也均勻,避免床麵凹陷處積水。
(五)播種
1.播種前的準備
菇房熏蒸消毒或經室內發酵後,打開門窗及排風筒,排除藥液氣味或熱氣,及時進行翻料。若培養料偏濕或料內氨氣過濃時,在料麵噴2%~3%的甲醛溶液,隨後密閉一夜,次日打開門窗通風後再翻料一次加以清除。播種前需先測量料溫,溫度超過30℃,可再翻料一次降溫,待培養料溫度下降至28℃以下時才可播種。
播種前要對菌種質量進行檢查,選用優質菌種。優質菌種的標準是純度高,菌絲濃密、旺盛,生命力強,糞草種的培養基裏紅棕色,有濃厚的蘑菇香味,不吐黃水,無雜菌蟲害。
2.播種時間
目前,我國蘑菇栽培主要是利用自然氣溫進行生產,因此播種時間的選擇十分重要。由於蘑菇菌絲生長階段要求較高溫度,子實體發生要求較低溫度,因此我國各地一般都進行秋播或深秋播,長江流域各省多數在9月上中旬溫度在28℃以下時播種,10月中下旬開始采收,12月秋菇采收結束,至次年3月氣溫回升,又可出菇,至5月春菇結束。珠江流域各省秋季氣溫較高,冬季不冷,一般在秋末播種,初冬開始采菇,冬春季連續出菇,沒有間歇。如福建在10月下旬播種,11月中下旬開始采菇,4月至5月上旬采菇結束。華北地區一般在8月下旬播種。
3.播種規格
播種量因菌種培養料不同而有較大差異。每瓶(750mL蘑菇菌種瓶)糞草菌種播0.28--0.33m2;麥粒菌種播1.33--1.67m2。
為了使菌種盡量全麵萌發,菌絲在培養料表麵應占有優勢,減少雜菌汙染。一般穴播采取“小株密植”方式,行株距由l0cm見方改為8cm梅花形,深度5cm。目前新法播種采用混播加撒播方式,即先以三分之二的菌種撒在培養料表麵後,將菌種翻入料中5cm與培養料混合,再將剩下的三分之一菌種撒在料麵上。無論選用哪種方法播種,為防止雜菌汙染,所用工具及操作人員的手都要嚴格消毒,菌種瓶表麵及瓶口均用0.1%高錳酸鉀溶液消毒,近瓶口一層菌種不用。
4.播種後的管理
播種3天後,為使菌種與濕料接觸,易於萌發,一般情況下關閉門窗,僅有背風地窗少量通風,潮濕天氣可打開門窗通風。3天以後,當菌絲已經萌發,並開始長出培養料時,菇房通風應逐漸加大。如氣溫在28℃以上、為防止高溫影響室內溫度,可在中午關閉門窗,隻開北麵地窗,同時注意夜間通風,雨天多開門窗通風。播種5--7天後,菌絲已經長大培養料;為了促進菌絲向料內生長,抑製雜菌發生,需加強通風,降低空氣濕度。在無風情況下;多開窗,南北地窗晝夜全部打開;有風時隻開背風門窗。在氣候幹燥而培養料又偏幹時,可在料麵覆蓋一層報紙,保持料麵濕潤。培養料過幹時,可在報紙上噴水,增加料麵濕度,使菌絲長入料內。
播種7天後要進行檢查,如發現雜菌及病蟲害,應及時處理。如發現培養料過濕或料內有氨氣,為了使菌絲長入料內,可在床架反麵打洞,加強通風,散發水分和氨。
荷蘭菇農是從合作社購買菌種和原料,進行混合播種,這可由一種小型的鋪料機完成。播種後用空調調節溫度,保持20--25℃。
(六)覆土
蘑菇培養料經過發菌,床而有時高低不平,覆土前要把料麵抹勻拍平。
覆土對蘑菇的發育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覆土能改變培養料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便蘑菇的菌絲從營養生長期轉入到生殖生長期,形成子實體,並保持培養料的水分,有利於子實體的發育;其次,覆土層中含有許多有益的微生物如臭味假單孢杆菌等,它們的代謝產物含有多種激素,能促進蘑菇子實體的形成;第三,覆土層對子實體有支撐作用,能防止培養料溫、濕度的急劇變化,保護料層中菌絲的生長發育,並有機械刺激作用,能促進結菇。
及時覆土是奪取蘑菇高產的重要措施。由於菇房的覆土量大,且對覆土的質量要求較高,如在覆土期遇到長期下雨等不良天氣,往往延誤覆土,影響產量。因此,蘑菇菌床所需要的覆土必須在覆土前及早準備,並曬幹貯藏備用。
l.覆土的選擇
覆土的性質往往影響到出菇的遲早與產量的高低。澳大利亞的蘑菇農場目前多采用泥炭土作覆土材料。泥炭苔蘚是最理想的覆土材料,與土壤河泥等材料相比,泥炭苔蘚的吸水量要高得多。
目前,我國蘑菇栽培上所用的覆土,根據土粒的大小,分為粗土與細土。粗土直徑2cm左右,其質地以壤土為好,要選毛細孔多、有機質含量高、團粒結構好、持水量大、且含有一定的營養成分的土壤作覆土材料,以利於蘑菇菌絲穿透泥層生長。菇房每平方米床麵約需粗土35kg。細土直徑約為0.5cm,如黃豆大小,每平方米床麵需細土20kg左右,其質地以稍帶粘性的壤土為宜,因床麵的泥層上經常噴水,稍帶粘性的土粒噴水後不會鬆散,也不會造成床麵板結的現象,如細土選用砂性土,床麵噴水後泥粒變得鬆散,造成床麵泥層板結,直接影響到土層的通氣性,不利於菌絲的生長,也不利於子實體的形成。
2,覆土的時期與方法
適宜的覆土時期是根據料層菌絲的深度來決定的,當菌絲大部分都已伸展到床底時,便是覆土的適期。先覆粗土,隔7-10天再覆細土。根據一般高產菇房的經驗,覆粗土7天左右便應及時覆細土。覆細土後10天左右,便能見到菌蕾,所以覆粗土後約經20天便可出菇。
覆土的厚度,如采用粗土加細土的方法,則粗土覆2.5~3cm厚,細土覆lcm厚;如采用全部覆細土的方法,則覆土厚度在3.3cm左右。
覆土的具體方法是:
先覆粗土一層,鋪滿料麵,以不見料為標準,並用中土(介乎粗土與細土之間的土粒)填滿粗土的縫隙,以防止調水時水分滲入培養料內,造成料內菌絲萎縮,最後鋪上一層薄細土。
3.覆土的殺蟲滅菌處理。
為了防止覆土中帶入病蟲,可采用下列處理方法。
①用10%甲醛溶液及1%的敵敵畏溶液灑在土粒上,1000kg土用以上兩種農藥各2--4kg,噴灑後拌勻,用塑料薄膜嚴密覆蓋兩天,利用農藥揮發出的氣體殺死病菌與蟲卵。
②用泥土質量1%--2%的石灰拌人泥中,殺死線蟲等害蟲。
4.覆土層的調水
用幹的粗土,覆土3天內調足粗土水分,但在杭州地區多采用先將粗土預濕,然後在2-3天內調粗土水分。方法是將幹粗土盛入竹製的土箕內,將竹土箕連同粗土浸沒水中,並立即取出,等待5~10min,讓水分吸入土粒中,再將土粒撒在床上,此時土粒不會粘結成團。因此,一般覆粗土1~2天內開始調水,連續調水3天。在用水量上掌握兩頭輕、中間重的原則,即第一天調水2.5~3.5kg/m2,第二天調水4.5kg/m2,第三天調水2.5~3kg/m2,3天內共調水l0—11kg/m2。如土料幹的調水量還可增加到13.5k/m2。噴水的方法采用輕噴勤噴、循環噴水的方法,不可一次噴水過多,防止水分流大料中,妨礙菌絲生長。調水的具體標準是粗土已無白心,質地疏鬆,手能捏扁土粒,手捏粘手,此時粗土的含水量在20%左右。
(七)出菇管理
蘑菇從播種到開始采收,一般需要35~40天。長江流域各省於9月上旬播種後,從10月中下旬開始采收到12月下旬秋菇期間一般可收5批(潮),第一、二、三批出菇集中,兩批菇間隔期為7天左右,第四、五批及春菇出菇不集中,產量減少。秋菇產量占總產量的70%左右。
出菇期間的管理工作主要有水分管理、通風換幹、挑根補上及追肥等。
l.水分管理
(1)床麵噴水
覆細土後10天左右,扒開上層細土,看到許多綠豆大小白色小菌蕾時,就要及時噴一次“重水”,稱為“結菇水”,每天噴水1次,每次噴用1kg/m2,連續2~3天,總的用水量2.5~3.2kg。噴水增加細土濕度,同時也使粗土上半部得到水分,促使菌蕾迅速形成和長大,並使粗土層的菌絲粗壯有力。當菌蕾普遍形成並已長到黃豆大小時,需及時噴第二次“重水”,稱為“出菇水”,方法與第一次“重水”相同,用量較第一次稍重,總的用水量2.7~3.6kg/m2。再次加大細土的濕度並使粗土得到水分,促使子實體迅速長大出上,這樣出菇多、均勻,轉潮(批)快,除了噴“重水”期間外,其餘時間噴水每天1次,氣候幹燥時可噴兩次,每次0.25~0.36kg/m2。前三批菇出菇間隔期間,一般稱為“落潮”,此時應減少噴水,每天噴水l次,每次噴0.2kg/m2。前三批菇生育期間氣溫較高,噴水時間最好在早晚進行。
秋菇後期即第三批采收後,蘑菇不再明顯地成批生長,春菇出菇也不集中,噴水要輕噴、勤噴,減少噴水量,每天噴水0.15~0.45kg/m2。 
噴水力求均勻,霧點要小,噴頭要提高一些,並稍有傾斜,以減少對小菇的衝擊。噴水後盡量多開門窗,不噴“關門水”,避免菇房悶熱,使菌絲老化或者孽生雜菌。采菇前噴水,防止手捏處菌絲發紅,影響質量。
生產上欲采收春菇,在冬季停產期間,仍需加以管理,保護菌絲生長。由於冬季氣溫低,蒸發量小,可適當減少噴水,一般5-7天噴水l次,每次噴水0.5kg/m2。要防止土麵過於、過濕,以免菌絲萎縮。
春季3月上中旬氣溫回升後,適當增加噴水,一般每天或隔天噴l次,每次0.15~0.36kg/m2,以促進菌絲萌發生長。3月下旬至4月出菇期間增加噴水量,每天噴水1~2次,每次噴水0.36~0.5 kg/m2,4~5月份溫度較高,氣候幹爆,適當增加噴水次數,黴天2~3次。
(2)空氣濕度的調節
秋菇前期溫度較高,出菇多,空氣相對濕度應達到90~95%。如氣候幹燥,除床麵適當多噴水外,需要在走道空間、牆壁和地麵噴水,以增加空氣相對濕度。菇房內空氣相對濕度過低,子實體生長緩慢並容易產生鱗片和“空根白心”現象。但也不宜超過95%;否則影響菌絲生長,並容易產生雜菌、鏽斑等病害。采菇高峰過後,氣溫漸低,空氣相對濕度可低一些,達85%~90%,空中、地麵不再噴水。
春菇後期溫度較高,蒸發量大,應增加菇房內相對濕度。如氣候幹燥,仍需在走道空間、牆壁和地麵噴水,並加強通風,降低室內溫度。也可采用噴水機來完成噴水。
2.通風換氣
秋菇前期菌絲生長旺盛,出菇多,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需要加強通風,保持菇房內空氣新鮮;但此時期氣溫較高,又需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因此;菇房主要在早晚或夜間通風。
春季氣溫尚低時,通風在中午氣溫較高時進行,以利提高菇房溫度。4~5月份氣溫上升,宜早、晚和夜間通風,以免熱空氣進人室內,增加菇房溫度。
3.清除老根、死菇,及時補土
每次采收以後,菌床上遺留下的老根、死菇,要及時清除幹淨,因老根已失去吸收養分和出菇的能力,且占據位置,使下麵的菌絲生長受到影響,有礙出菇。如果時間長腐爛後,容易引起病蟲危害。同時要把采菇時帶走的泥土用較濕潤的細土重新補平,保持原來的厚度。
4.追肥
在出菇旺盛期需肥最大,一時供應不上時容易出現柄細長、薄皮開傘菇;發育後期營養不足時產菇減少,小菇、薄皮菇多,顯著地影響蘑菇的產量和質量。適當地分次追肥是提高產量和質量的一項措施。常用的種類和濃度如下:
(1)葡萄糖
常用的葡萄糖液濃度為10-20g/L,必要時可用30g/L,也可用200g./L蔗糖液。
(2)胡蘿卜汁
先將胡蘿卜切成小薄片,加水2倍,煮爛後過濾,取出原液,再稀釋3倍使用。
(3)黃豆漿
用黃豆1kg浸水後磨成漿汁,過濾後加清水50kg使用。
  (4)化學肥料
 尿素用2-4g/L,硫酸銨用5g/L,磷酸二氫鉀用2-3g/L,過磷酸鈣用5g/L(取澄清液)的液肥。
(5)蘑菇健壯素l號
比久0.5g,硫酸鎂40g,硼酸10g,硫酸鋅20g,尿素l00g,維生素B1 40mg,加水l00kg。可供300m2麵積上噴2~3次,對菌絲複壯有效。
(6)蘑菇健壯素II號
比久1g,硫酸鎂50g,磷酸二氫鉀100g,維生素Bl100mg,加水l00kg。對促進子實體形成和肥大有效,用量與I號相同。
蘑菇追肥對增加產量和提高質量有一定的效果,但隻能作為一項輔助措施。蘑菇隻有在配製質量好的培養料的基礎上,適當追肥,才能獲得更好的收成。
(八)采收
當蘑菇長到符合標準大小時,應及時采收。如果采收過晚,影響質量,同時會影響下麵小菇的生長。蘑菇旺盛期,應該采取菇多采小、溫高采小、質差采小的方法,才能保證蘑菇質量。作鮮銷的蘑菇,可以采得稍大些,但也不能開傘,否則降低其商品價值。旺產期一般每天采收兩次,以保證質量。采菇前不能噴水,否則采時手捏菇蓋造成發紅。
采收方法不當也會影響蘑菇的產量和質量。菇密時,采菇要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菇蓋,輕輕旋轉采下,以免帶動周圍的小菇。多個菇叢生在一起的球菇,采收時要用刀小心地切下大菇留小菇,不能整個搬動,否則其它小菇都會死掉。秋菇采收第二批後,床麵菇稀時,采菇可以直接將菇拔起,這樣能同時帶出一部分老根。采菇時經常用濕手巾將手指上的泥土擦掉,來下的蘑菇應整齊地放人籃中,以免損傷。
蘑菇采收後,隨即用小刀把菇柄下端帶有泥土的部分削去,加工蘑菇菇柄長短,按收購標準要求切削。在削菇時,動作要輕,避免機械損傷,刀要鋒利,這樣菇柄平整,質量好。削菇後進行分級,將不同等級的蘑菇分別放置於墊有紗布、棉墊或薄膜的篩或籃中,上麵蓋上紗布,及時送到收購站交售。
B.箱式栽培
箱栽培適合於機械化的三區製周年栽培。培養料的配方、堆製發酵工藝均與床架式栽培法相同。栽培箱的規格要根據機械化的程度、菇房大小及便於操作進行設計,常用的有40cm×60cm×20cm和50cm×80cm×20cm兩種規格。栽培箱可用木、鋁合金或硬質塑料等製作,為便於貯藏、運輸和消毒滅菌,一般都製成統一規格的活動箱。
把發酵並經處理的培養料裝入栽培箱,料厚15cm,播上蘑菇菌種,移人發菌培養室。培養15--17天後,覆上消毒處理過的土粒,調水後再培養15~17天,此時蘑菇菌絲已基本發滿培養料,移進出菇室。出菇室溫度控製在(14±2)℃,空氣相對濕度90%~95%。5~8天後蘑菇菌絲開始扭結出菇,采收約60天結束。采收結束後將箱子移到室外,倒掉廢料,消毒菇室,再從發菌室移進一批已經培養好菌絲的栽培箱,降溫使其出菇,周而複始地連續生產。這種箱式栽培的三區製菇房,一間發菌室配兩間出菇室,還需要裝空調等製冷設備,一般每年可種5期蘑菇。
C.畦式栽培
畦式栽培一般多利用冬閑田進行。在幹稻田中,整地作畦,畦寬1.5m,高15--20cm,長則根據地形而定,在畦麵上撒一層生石灰粉進行消毒。把堆製發酵成熟的培養料鋪放於畦上,料厚約l0cm,整平後稍壓實即可播蘑菇菌種。播種後用竹木材料做成框架,罩在菇畦上,覆蓋黑色或深藍色塑料薄膜。為了保濕和遮光,薄膜上再覆蓋一層用稻草、茅草、蔗葉編織成的草簾。
在栽培管理過程中,要定期掀開部分薄膜進行通風換氣,並根據天氣情況而定,可選在中午或下午,清晨或夜間。換氣時間的長短應根據菌絲的生長量或畦上蘑菇子實體的多少,以及當天的天氣情況靈活掌握。
   
   

 

上一篇:金針菇的栽培

下一篇:草菇的栽培

相關文章: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