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腸球菌屬(Enterococcus)細菌域,厚壁門,芽孢杆菌綱,乳杆菌目,腸球菌科;在環境中廣泛存在(土壤、水、植物、動物);人類胃腸道和女性的生殖道;不同種類的腸球菌的流行取決於宿主的不同,也受年齡、飲食和其他生理條件有關的因素影響。
流行病學
腸球菌是內源性和外源性醫院感染的第三大病原菌(檢出率僅次於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埃希氏菌)
腸球菌所致院內感染絕大多數為尿路感染(有資料統計,在引起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中,腸球菌感染居第二位)
腹腔盆腔感染(腸球菌居第3位)
敗血症(腸球菌居第3位,病死率12.6%-57%)
臨床上以糞腸球菌感染居多約占80%,但在過去20年內,屎腸球菌所引起的感染上升到30%-40%,中國屎腸球菌所引起的感染上升的速度更快,Mohnarin2008年度報告屎腸球菌所引起的感染已占腸球菌40%-50%,1979年,Evances首次報道高耐慶大黴素腸球菌,80年代表現為耐β-內酰胺類及糖肽類,1986年首次發現耐萬古黴素腸球菌(VRE)
生物學特性
(一)個體形態特性
G+C兼性厭氧,圓形、卵圓形;單個、成對、短鏈狀、H2O2(-)、莢膜(-)、芽孢(-)、部分有稀疏鞭毛(鉛黃腸球菌),Lancefield D群:大多數菌株產生一種與細胞壁有關的甘油磷壁酸抗原,該抗原被確認為鏈球菌D群抗原(80%),適宜溫度35-37℃大多數細菌在10℃和45℃生長。
(二)菌落特征
BA:灰白色、不透明、表麵光滑、直徑0.5-1mm、α-、不溶血、少數β-
中國藍/伊紅亞甲藍/麥康凱/SS:可生長,但菌落較小,發酵乳糖的菌株可形成藍色或粉紅色小菌落。
液體培養基:均勻渾濁生長。
(三)生化反應
PYR(+) 盲腸腸球菌、哥倫比亞內腸球菌、解糖腸球菌例外
LAP(+)
6.5%NaCl(+)
膽汁七葉苷(+)
H2O2(-) 腸球菌不含細胞色素酶,但由於有時會產生假觸酶,在觸酶試驗中偶爾呈陽性反應。
屬間鑒別
與乳球菌的鑒別:乳球菌在45℃和麥康凱上不生長,含Lancefield N群抗原,腸球菌相反。
與化膿鏈球菌和牛鏈球菌的鑒別:腸球菌能在10℃和6.5%NaCl生長,對青黴素多耐藥,鏈球菌相反。
VRE與無色藻菌屬及片球菌屬的鑒別:腸球菌多PYR(+),發酵葡萄糖產酸不產氣,無色藻菌屬PYR(-),無色藻菌屬發酵葡萄糖產酸產氣。
上一篇:無菌檢查法概述